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工作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工作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工作问题

摘要: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趋明显。文章初步总结了目前高校体质健康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1)大学生运动意识淡薄,运动健身习惯未形成;(2)大学体育课程执行效果不佳;(3)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执行不到位;(4)高校管理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进而分析针对这四大问题可采取的对应措施和解决办法,以期给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健康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其体质健康的促进与提升,一直是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1]等文件的出台,均是为了促进此项工作的积极开展。引导学生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提升自身的体质素质,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是高校的工作内容之一。然而,研究表明,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由于历史原因,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1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国内的教育向来重视对学生的智育工作,花大量的时间集中在对学生文化课的教育上,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有待加强。高校的体质健康教育情况比中小学要稍好,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大学生运动意识淡薄,运动健身习惯未形成

大学生朝气蓬勃,生动活泼,正是运动健身、提升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然而,国内高校的操场上,课余时间运动的学生寥寥,大部分学生都更倾向于在室内学习生活。王向东[3]通过对2012-2013年山东省1701份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作为样本分析,发现90%以上学生的测试成绩集中在不及格和及格范围内,且从大一到大四大学生的体质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出现测试成绩下滑的现象,大学生的体质现状令人担忧。大学生运动意识淡薄,很少有运动健身的习惯,经过文献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1)中小学时代健康教育的缺失中小学时代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业学习上。其接受的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地位不足,导致其运动健身的意识薄弱。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缺乏运动健身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强身健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自己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其在运动健身的安排上也显得经验不足。(2)高校、社会评价体系的影响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高校,对一个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于大学生,将来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学习深造,主要的选拔依据仍然是文化课水平。对体质健康情况,除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外,基本只要求合格即可。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向未来的人生规划上,对健康的安排与投资较少,甚至是不予考虑。(3)自律能力差,沉迷现实诱惑中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差。升入大学,学生的自主时间突然增多,一些自律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抵御来自生活各方面的诱惑,将大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尤其是网络游戏中。大学生沉迷享受生活,对运动锻炼不予重视,也就难以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

1.2大学体育课程执行效果不佳

大学体育课程是向大学生传授运动健身技能,督促运动锻炼的有效手段。但是,研究表明,目前国内的大学体育课程执行仍然有待改善。[4]张立双[5]通过以东北25所高校为抽样调查对象分析发现,93%的高校人均占有的运动面积达不到教育部要求,84%的高校缺失相关体育教学的教材,教师组织教学刻板,教学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大部分的大学体育课程,只是机械地完成课堂任务,对健康教育理念的传播不足,对学生课下运动的指导与监督基本缺失,使得学生丧失了一次较好的健康教育机会。

1.3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执行不到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考核标准。然而标准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杜世全[6]通过对安徽省89所高校2003年到2007年执行标准的情况调查分析发现,能按时上报全部学生测试数据的学校仅有8所,且有38所高校最终只上报了部分学生数据而不是全部学生数据。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偏形式化[7],注重对测试数据的上报,而忽视后续的指导与改善服务;注重对整体数据的总结与分析,对个体的关心不足。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只是每个学期增加了一次测试作业而已。

1.4高校管理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

国内的高校,大部分工作都围绕着对学生的智育、德育等展开,其对体育的重视仍然不足。统计数据显示[8],我国高校年度体育教育经费比例偏低,2006年能够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最低限1%的高校只有19.5%。除了一些专业的体育院校外,日常校园活动中的体育宣传活动较少。对于专业的体育竞技赛事,所针对的只是一些体育尖子生。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接触健康运动科学知识的机会较少,得到科学运动健身的指导机会就更少。在这种文化熏陶下,学生运动健身习惯的养成实属不易。

2解决办法与措施

通常而言,大学生青春活泼,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知识,热爱参加体育运动。如果能在一些方面,给与大学生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工作必能取得新的突破。

2.1宣传健康知识,促进学生运动健身

国内高校要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提升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促进运动健身习惯的养成。首先,高校要明确自身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将体育摆在和其他教育同等发展的地位。更重要的,在校园文化健身中,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除专业的学术交流与讲座活动,也可引入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接触该方面知识的机会。在日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塑造运动健身的积极氛围。最后,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在对学生考核中的比重。让学生明白,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定是一个体质健康素质优秀的学生。

2.2大学体育课程的规范教学、考核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运动实践课程的重要部分,是塑造大学生运动锻炼习惯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体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面向的是全体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方式,更能提高传授知识的效率。另一方面,大学体育教师具有专业的运动健康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运动的最佳人选。因此,大学健康教育应充分把握体育课程的优势,规范教学,确保课堂的效果。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者,从体育具体课程的设置,到教学过程的监督与考核,都要将其纳入科学的体系;对于体育老师,应科学施教,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督促其课下的运动锻炼;对于学生,更应以体育课程为契机,加强运动,提升技能。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的规范教学、考核,面向全体大学生,打开科学运动健身的突破口。

2.3加强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服务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是国家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情况的重要手段。积累的测试数据,是相关部门针对此项工作制定对应政策和重要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宏观上指导大学生科学运动健身的风向标。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规范测试方法,确保测试数据获取的及时准确。同时,还需提升此项工作的配套服务,对于测试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并出台解决措施,让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真正服务学生。

2.4新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极大提高了社会发展的效率。新技术的应用,正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体育运动也不例外。[9]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例如微博微信等,可快速精准向特定人群推送运动健康知识;借助互联网开发的平台,可指导学生在线测试,通过收集的基础数据指导学生科学运动;借助在线媒体,可让学生与专业的健身专家一对一交流沟通,可共享运动健身的知识,视频。新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用较少的成本,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运动。

2.5高校提升对健康教育的重视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健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清华大学内部就有句响亮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10]高校培养的人才,除了知识技能丰富,更应该体质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担当重任。因此,高校应提升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在资源配套方面,给与健康教育适当的倾斜;在工作业绩考核中,增加健康教育考核的比重,从各个方面做出改变,付出努力。只有高校从宏观上给与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和资源配套,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此项工作的积极开展。

3结语

高校的体质健康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比较基础的一环。高校的体质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质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11],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长远大计。受历史原因的影响,目前高校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不足,问题也比较明显。笔者通过总结高校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的问题,初步分析了高校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个人都应转变观念,落实行动,借助新技术,力求全面提升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素质,使高校体质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2007.

[2]章茹.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学校健康教育缺失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22-124.

[3]王向东.山东省大学生体质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5(02):158-161.

[4]辛立,郑勇,徐忠,等.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5):30-32.

[5]张立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29):129-130.

[6]杜世全.安徽高校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8):89-91.

[7]黄彦军,王道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形式主义倾向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4):60-63.

[8]宋敏敏,陈章跃.对扩招后高校体育经费的现状思考[J].内江科技,2010(03):124,122.

[9]潘国斌.互联网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及前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19-20.

[10]唐丽.浅谈体育课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欣慰[J].科技信息,2013(34).

[11]吴娜.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J].林区教学,2017(7):79-80.

作者:李战华 孙倩影 陈玉平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