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复杂环境逆错层式深基坑支护案例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复杂市域环境限制基坑支护结构选型,需选用规模小、安全性高的支护形式;地下室存在逆错层,支护形式及工况需合理安排,提高基坑整体安全性;基坑开挖边线不规则,可采用内支撑处理阳角等支护薄弱区;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支护结构形式满足复杂市域环境逆错层式深基坑要求,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变形,确保支护结构安全。
关键词:复杂市域;逆错层;深基坑;钻孔灌注桩;内支撑
1工程概况
某拟建项目由7栋住宅楼和3栋商业楼组成,下设2层大底盘地下室。该项目场地位于某市中心,周边环境复杂,场地北侧、东侧及西侧红线外均存在已建5~6层砖混结构居民楼,场地南侧红线外为内城河,地理位置示意见图1。场地整平标高7.50m,地下室2层底标高为-2.50m,基坑挖深10.00m;地下室1层底标高为1.30m,基坑挖深6.20m;基坑周长约740m,基坑面积约22500m2。基坑形状不规则,地下室2层平面与地下室1层平面不统一,存在错层。基坑开挖需考虑对地下水的控制及对既有民房的保护,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变形。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据钻孔揭露,场地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粉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和粉质黏土夹粉土,上更新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2)砂岩。开挖涉及土层描述如下:①层素填土:黄色、黄褐色、灰色、杂色,湿、很湿至饱和状态,土质松散~稍密状态,分布不均匀,层厚3.20~6.00m,土的工程性能差,不能利用。②层粉土:黄色~灰色,稍密,很湿,有微层理,夹薄层黏性土,黏粒含量较高,土质不均匀,结构较松散,干强度和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层厚0.70~3.20m。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灰色,饱和,流塑,顶部夹薄层泥炭质土,有层理,含大量有机质,夹薄层粉土,呈“千层饼”状,土质不均匀,结构松散,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层厚0.70~9.40m。④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饱和,流塑状态,夹薄层泥炭质土,有层理,含大量有机质,土质不均匀,结构松散,干强度中等,韧性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层厚0.60~12.20m。⑤粉质黏土夹粉土:灰色~灰褐色,可塑,局部为软塑状态,饱和,夹薄层粉土,粉粒含量高,有微层理,土质不均匀,结构较松散,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层厚1.80~8.40m。⑥粉质黏土:灰褐色~黄褐色,可塑,饱和,见铁锰质氧化浸染,含少量高岭土,土质较均匀,结构较致密,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层厚1.80~13.00m。地下室1层坑底主要位于①素填土层,地下室2层坑底主要位于③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层。
2.2地下水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埋藏条件,本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素填土、②层粉土、③层和④层淤泥质土中,含水介质为黏性土和粉土,其渗透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含水层厚度较大,对工程施工影响很大;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伏基岩的风化裂隙和节理裂隙中,但其透水性、富水性差,水量较贫乏,对工程影响小。基坑支护设计按地表下1.0m考虑地下水位埋深。
2.3相关岩土参数
根据勘察报告,基坑支护设计相关土层计算参数见表1。
3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3.1本基坑工程特点
1)场地周边环境复杂。场地三面为已建5~6层居民楼,一面为内城河,若基坑开挖导致周边较大变形,危及居民楼安全;若地下水未控制合理,内城河中水将渗进基坑内,坑外水位下降较大,引起周边沉降,危机居民楼安全。2)地下室形状不规则,施工用地紧张,导致基坑开挖边线不规则,需考虑支护结构的适用性,同时支护结构存在阳角,需对阳角进行有效处理。3)地下室2层平面与地下室1层平面不统一,存在错层,需考虑地下1、2层相对高差支护形式;若采取支撑结构体系,需明确支撑换撑与地下室底板施工顺序。
3.2支护方案选型原则
1)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条件,在充分分析、研究拟建场地周围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和类似工程经验,按照现行有效规范、规程、规定及标准的有关条文要求,精心设计,力求科学、经济、合理。2)保证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3)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围护结构快(缩短工期)、省(节约造价)、易(方便施工)的特点,在安全、工程造价和工期之间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
3.3支护方案选型
1)方案1:水泥搅拌桩挡土墙。水泥搅拌桩挡土墙是重力式围护墙,采用深层搅拌机就地将土和输入的水泥浆强行搅拌,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状加固体挡墙。该方法便于机械化快速挖土;具有挡土、止水地双重功能;一般情况下较经济,施工中无振动、噪音小、污染少、挤土轻微。因本基坑挖深较大,采用水泥搅拌桩挡土墙墙宽较大,基坑边线距建筑物距离较近,且考虑到基坑周边施工道路占用空间,因此,不建议选用水泥搅拌桩挡土墙作为本基坑的围护结构。2)方案2:型钢水泥搅拌桩(SMW工法)加支撑。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即在水泥土搅拌桩中内插H型钢,构成复合的挡土止水围护体。该工法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防渗性能好,环保节能,适应土层范围广,工期短以及投资省等优点。考虑到基坑的周边环境和基坑挖深,型钢水泥搅拌桩挡土墙法支护结构位移一般较大,并且需考虑打拔振动对周边居民楼的影响,因此,不建议选用SMW工法作为本基坑的围护结构。3)方案3:钻孔灌注桩加支撑。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等环境公害,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墙身强度高,刚度大,支护稳定性好,变形小,该法适用于各种地层的深基坑施工。该方法有如下优点:①工艺成熟,桩径可灵活调整;②刚度较大,变形较小,受力可靠;③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④施工工艺比较成熟,施工速度较快,施工质量较易保证。因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基坑北侧、东侧、西侧临现有小区居民楼,需考虑支护结构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场地空间小,位移变形范围小,因此,建议选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本基坑的围护结构。综上所述,本次设计确定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形式。
3.4支护设计方案
通过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计算,最终确定采用如下支护形式。基坑东侧、西侧及北侧按2层地下室挖深10.00m设计,顶部0.5m放坡,坡面挂网喷浆处理;底部采用钻孔灌注桩+两道混凝土支撑支护+坑内暗墩加固。基坑南侧按1层地下室挖深6.20m设计,顶部0.5m放坡,坡面挂网喷浆处理;底部采用钻孔灌注桩+两道混凝土支撑支护+坑内暗墩加固。为使第二道支撑传力至钻孔灌注桩,此处第二道支撑需位于地下1层底板顶上适宜位置,待地下1层底板浇筑完成且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拆除第二道支撑。地下1层与地下2层相对挖深支护形式采用双轴深搅桩重力式挡墙支护形式。止水措施:本次基坑设计采用三轴深搅桩止水,止水帷幕进行④层土不小于1m,形成封闭止水。降排水措施:坑内采用管井疏干降水,坑边设置明沟+集水井进行排水,坑中坑辅以封闭轻型井点降水。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及典型剖面分别如图2~3所示。
4结论
1)复杂市域环境下,支护方案选型受到一定限制,采用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形式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变形,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减小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基坑开挖边线不规则,可利用内支撑对阳角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了支护结构整体安全性。3)地下室存在逆错层,且支护结构采用支撑体系,二道撑宜布设至地下1层桩边,采用地下1层底板对二道撑进行换撑,若采用地下2层底板对二道撑换撑,刚性角未持力至钻孔灌注桩上,存在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深基坑支护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汤文岗 袁梓瑞 王浩 单位: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