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基坑安全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基坑安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基坑安全分析

关键词:管廊;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安全监测

1常见基坑支护类型

1)土钉墙主要由钢筋制作而成,用于加固基坑边坡。此技术施工环节要求施工区域周围不可存在市政管线,岩土土质良好,基坑深度小于12m,施工区域需要先完成止水处理,并且基坑周围建筑、土体之间允许存在较大位移。2)高压旋喷桩主要利用钻杆下方喷头,将高压泥浆喷射在原土之上,在泥浆和原土混合过程中,以螺旋状将钻杆向上提升,结构凝固之后强度最高可达8.0MPa,实现对土体的有效加固。3)悬臂支护悬臂支护技术中,SMW和钢板桩方法为典型代表。SMW工艺运用过程土方运送量小,对于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过程噪声小。钢板桩可连接成连续钢板墙,施工快速,防水性能优良,适合应用在小于7m深度的基坑支护施工当中。4)重力挡土墙其厚度为基坑深度的0.7~0.8倍,可设置为栅格状、锯齿状等,可大面积作业,污染小,适合应用在基坑深度小于7m、施工区域环境优越的项目当中。将其应用在流塑性黏土当中时,使用3层围护墙体,可实现坡顶的超载小于20kPa。

2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和基坑安全技术应用

2.1项目概况

1)管廊布置某市政管廊项目全长3.34km,管廊的断面外尺寸有2种规格,分别为655cm×360cm和725cm×410cm。管廊设置在道路绿化带内部,并利用真空预压方式处理地基,预压宽度大于道路边线长约5m,以防地基处理环节对管廊施工造成影响。主干道设置双向6排车道,道路红线50m,管廊内部存在给水管、高低压电缆以及电信管3种类型管道,管廊和道路交汇处距离人行道6m。2)水文特点经过现场勘测,该项目共有3种地质结构,填土层黏性土占据主要部分,淤泥层呈流塑状,含砂率30%,顶部埋深0.6~3.0m,埋层厚度6.3m,淤泥黏土中细砂含量较少,呈鳞片状结构。项目地下水位受江口潮汐的影响,潜水位年变化量小于2.0m。施工场地内存在孔隙潜水,可能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弱腐蚀,经过水文和地质条件分析,对于管廊项目基坑设计和施工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黏性土内部孔隙水。地下水位稳定标高为0.8~2.4m,埋深0.4~1.5m。若设计过程中选择钢板桩,需要在施工环节将基坑内不明水排除,同时还需做好坡面、边坡支护等处理工作,及时完成管廊节水、排水以及输水工作,根据雨期施工情况,制定防洪预案,确保施工过程安全。3)基坑概况项目综合管廊布置在绿化带内部,并且管廊和人行道的边线距离为6m。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明挖现浇方法,需要在标准路段进行基坑开挖,控制其深度为5m,穿河路段,基坑深度扩大至9m。为控制基坑开挖施工对道路产生影响,需要在开挖的同时完成止水挡土以及围护相关设计。根据勘察报告,基坑施工范围主要为含砂淤泥土层,承载力较低,含水率高。此类基坑常选择土钉墙、SMW工法桩、水泥搅拌桩、钢板桩等作为围护结构。该项目的基坑支护设计方面需要遵循2个原则:①技术可行充分结合现场地质、主体结构、周围环境等因素,保证设计方案便于施工;②安全性高基坑支护需要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相邻建(构)筑物能够正常使用。

2.2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对比

1)SMW工法桩型钢水泥搅拌墙也称SMW工法桩,施工过程中使用搅拌机切削土体,通过钻头端部向土体内注入水泥浆,搅拌均匀后,利用型钢插入至搅拌桩内部,在地下形成连续墙,利用此结构作为止水或者挡土结构,完成基坑支护。此结构的优点:止水性能优越,施工耗时短,支护结构简单,对于外界环境污染小,并且施工结束后,型钢可回收。此结构适应用于深度小于13m的基坑支护。2)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即使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采用搅拌机械将固化剂输送到软土地基内部并展开强制搅拌,水泥和软土充分混合,固结成高强度地基。此工艺适合用于深度小于5m的浅基坑支护。3)钢板桩钢板桩属于含有锁口的型钢,其断面类型主要有直板式、U形和Z形几种。锁口的功能是保证不同钢板桩之间的搭接,可形成板桩墙,起到挡水、挡土等作用。此类支护结构适用于地下水丰富且地基柔软的基坑中,结构轻便、承载力强,锁口位置结合紧密,防水性好,施工过程可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在少量土方开挖的前提下完成支护,施工过程环保,对于混凝土和土方量使用较少,利于环境保护,且施工快速,材料可反复利用。

2.3方案选择

按照基坑的支护原则,借鉴同类项目施工经验,充分研究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由于本项目基坑形状狭长,最大深度为9m,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坑体的水平位移情况。鉴于市政项目中管槽开挖环节常使用钢板桩类型支护结构,展开狭长基坑施工。利用此支护结构,能保证基坑双侧的稳定性,防止由于环境影响发生变形,导致基坑底部隆起或者边坡下滑等问题,保证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利用钢板桩进行支护,可结合基坑宽度灵活控制,从而有效减少施工过程开挖、回填等工量。此外,运用钢支撑和钢板桩组合支护,施工过程简单,便于拆除,工期短,可重复利用,能够节约施工成本。该项目中,在管廊穿过河道与道路的特殊施工段,基坑深度为9m,若利用钢板桩完成支护,需要在其中设置若干支撑,并且浇注箱体环节需要更换支撑,施工流程繁琐。考虑项目土质淤泥层较厚,拔桩后期可能对土体造成扰动,进而影响箱体的稳定性,因此,运用SMW工法桩完成深基坑支护,利用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保证支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当基坑内部施工结束后,可将型钢回收。

2.4支护施工

1)钢板桩施工该项目基坑挖深8m位置,设置拉森三型钢板桩,施工全程利用三维分析法,确保支护结构设置合理。使用长度为16m的钢板桩,间距控制在0.4m,利用609钢管作为支撑,保持水平间距为3.5m。设置纵向支撑2道,第1道连接压顶梁,第2道位于钢管中心5.5m位置处。施工路段基坑的长度共计120m,基坑宽度为9~11m,基坑的长宽比大于10,利用三维分析法,可认为管廊基坑和狭长基坑特点相符。经分析,与SMW工法桩结果类似,在基坑底部存在较大程度水平位移,因此,需要对坑底进行加固,最大限度控制基坑侧壁发生水平位移。第1处支撑位置轴力相对较小,第2处支撑轴力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展开优化设计,适当下调第1道支撑,缩小2道支撑之间间距,将原有设计5m缩小到4m。对于深度相同的基坑,使用钢板桩支护,此结构存在的水平位移、弯矩轴力、支撑轴力等和SMW工法桩对比相对较大,对此,在深基坑小平面位置使用钢板桩结构支护,在深基坑对环保要求较高的位置,利用SMW工法桩进行支护。2)SMW施工选取基坑深度8m的施工路段,设置SMW工法桩,并利用时空分析方法,完成基坑支护设计,使用φ850mm@600mm、长度16m的工法桩,保证其中水泥含量为23%,在其中设置间距为1.2m的型钢。仍然采用609钢管进行支撑,控制水平间距为3.5m。经过变形分析,基坑底部位置可能出现水平位移,因此需要加固坑底,控制侧壁位移量,优化设计。在第2处水平支撑结构处存在最大弯矩,需要合理优化,下调第1处支撑,缩小2处支撑间距为4m。

2.5安全监测

地下管廊的施工具有综合性特点,技术运用流程复杂,基坑施工狭长,面临工况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对基坑施工展开监测,防止施工过程对周围建筑安全造成影响。同时,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岩土结构稳定性不足,导致施工环节突发情况较多,利用监测手段,可实时呈现施工问题,一旦出现不合理变形情况,应及时控制,保证现场安全。该项目监测过程,对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以及竖直位移的测点布置,控制间距为20m,每条边侧点大于3处,管廊开挖各段设置1个测点以上。由于本项目的开挖宽度相对较小,基坑底部暴露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可不考虑基坑隆起方面的监测。在支撑轴力方面,可按照现场情况以及试验结果,对管廊支护的轴力位置进行监测,需要注意过河段应在两侧分别设置轴力监测点,若过河段相对较长,可间隔20m设置1个监测点。对于深层土体的位移监测,钢板桩位置,间隔25m设置1个测点,完成加固的路基一侧,间隔50m设置1个测点,注意测点设置对称进行。钢板桩监测点设置要求如表1所示。工法桩支护结构中,地块位置间隔50m设置监测点,以实时掌握支护墙体实际位移,可将工字钢置于墙体内,观测位移量。按照设计规范,测斜管需要设置在土体内部,保证其长度大于墙体深度,埋设在墙底5m以下位置,确保嵌入稳定。

3结语

市政项目的管廊基坑施工需要结合工程地理特点、水文信息等合理选取支护方案,规范施工流程,落实安全监测,保证基坑支护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高效完成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凌付南.解析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选型研究及实例[J].中国金属通报,2019(1):207,209.

[2]陈忠桂.基坑工程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技术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8):148-149.

[3]马丽珠.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2):202-203.

作者:王建华 刘小伟 单位: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