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探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会计收益经济收益的内涵并进行比较,通过例证的方法检验了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之间的数量等式,最后指出,经济收益理论为会计准则中资产的现值计量属性提供了重要依据,经济收益和现值计量属性都建立在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基础上。

关键词:会计收益;经济收益;现值计量;现金流量

收益(Income)概念历来是经济学家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早在1776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在其巨著《国富论》中把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很多古典经济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收益的概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马歇尔,把收益概念引入企业,区分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他认为收益就是“资本的增值”。19世纪末,鲍尔凯(Bawerk)试图发展一个非货币收益的概念,他指出收益不是资本理论所描述的现金。到了20世纪初,费雪(Fisher)、林德赫尔(Lindahl)和希克斯(Hic-ks)对收益的概念提出了重要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费雪将收益区分为精神收益、实际收益和货币收益三种,认为“收益就是消费”。林德赫尔把收益视作利息,这一想法产生了公认的经济收益的概念,即收益=消费+储蓄。1946年,希克斯在其著作《价值和资本》中提出“收益=消费+资本增值”,他认为,收益就是在资本保持上的最大消费额,这一观点对收益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内涵

会计收益(AccountingIncome)是指本期交易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应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有以下特点:①它以已实现的交易为基础,未来的或未实现的交易则不存在会计收益问题。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会计收益在计量交易发生的费用时,要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③以配比原则为基础。当一笔交易实现时,要根据收入确认原则确认收入,同时根据历史成本原则确认费用,使收入与费用相匹配。④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基础,会计收益衡量的是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假定某会计主体拥有一项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4年,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7000元、8000元、9000元、10000元,该固定资产每年计提折旧6000元,则固定资产第1年、第2年、第3年和第4年的会计收益分别为:1000(70006000)元、2000(80006000)元、3000(90006000)元、4000(100006000)元,4年的会计收益合计=总现金流转总折旧=7000+8000+9000+100006000×4=10000(1000+2000+3000+4000)元。那么什么是经济收益以及怎么计算呢?经济收益(EconomicIncome)是指基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收益,它反映了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当一项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确定时,就可以计算其经济收益。计算公式为:经济收益=本期产生的现金流量+期末的资本化价值期初的资本化价值。这里的“资本化价值”是指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假定某会计主体拥有一项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4年,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7000元、8000元、9000元、10000元,适当的折现率为5%,则计算第1年经济收益的过程如下:第1年初的资本化价值=7000×0.9524+8000×0.9071+9000×0.8638+10000×0.8227=29925元,第1年末的资本化价值=8000×0.9524+9000×0.9071+10000×0.8638=24421元,则第1年的经济收益=7000+2442129925=1496元。经济收益1496元,表明了第1年该实体价值的增长数,这个数值也等于初始资本29925元的5%。

二、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数量关系

会计收益是基于历史成本的事后收益,经济收益是基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收益。Solomons在他对Alexander一本著作的修订版中揭示了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数量关系:经济收益=会计收益+有形资产价值变动+无形资产价值变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无形资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而是另一个概念叫主观商誉(SubjectiveGood-will)。承接前面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前所述,固定资产剩余期间内的会计收益=7000+8000+9000+100006000×4=10000元。固定资产剩余期间内的经济收益计算如下:根据“经济收益=本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年末的资本化价值年初的资本化价值”公式,已经算出第1年的经济收益为1496元,以此类推,第2年的经济收益=8000+1764324421=1222元;第3年的经济收益=9000+952417643=881元;第4年的经济收益=10000+09524=476元,这样四年的经济收益合计=1496+1222+881+476=4075元,见下表。我们也可以根据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关系等式来计算经济收益。假定有形资产价值变动为0,那么关键就是要确定无形资产即主观商誉的价值变动:第1年主观商誉的变动=6000(2992524421)=496元第2年主观商誉的变动=6000(2442117643)=778元第3年主观商誉的变动=6000(176439524)=2119元第4年主观商誉的变动=6000(95240)=3524元四年的主观商誉价值变动合计=49677821193524=5925元,则经济收益=10000+05925=4075元,这与前面的计算结果吻合。

三、现值计量属性

2007年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中列举了包括现值在内的五种资产的计量属性,因此对于企业会计主体而言,现值计量的概念不但不陌生,而且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2017年施行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条也明确规定,资产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也就是说,政府会计准则也引入了现值计量属性并把它作为政府会计主体资产计价的方法之一。不仅如此,政府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现值计量属性都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文字表述,即: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由此可知,在确定某项资产的金额时,如果采用现值计量,则要确定该资产未来持续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计算现值,而确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也是计算经济收益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还是以上面的固定资产为例,假定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0元,该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7000×0.9524+8000×0.9071+9000×0.8638+10000×0.8227=29925元,那么在现值计量属性下,该项固定资产的金额为29925元。总之,经济收益是基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收益,现值的确定也需要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收益理论为会计准则中现值计量属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无论是经济收益还是现值计量属性,都离不开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预测,两者都建立在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基础上。新政府会计准则对资产计量在强调历史成本原则的同时,引入现值计量属性,即政府会计主体在能保证所确定的金额能够持续、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资产采用现值计量。这样既充分考虑了政府会计实务的现状,也体现了资产计量的前瞻性,这是政府会计准则的一个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2.艾哈迈德·贝克奥伊.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邹治将 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