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代经贸发展的关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外交思想的精髓所在。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冷战后世界秩序重要影响力量,我们对国际战略环境做出新的判断,各项战略举措全面展现“中国模式”带来的“正义包容、命运共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迎风破浪、奋勇前行。
关键词:新时代;战略互信;命运共同
1“新时代”必然面对新的竞争与挑战
中共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掀开了“新时代”的崭新篇章,新的征程必然伴随新的机遇挑战,“大竞争”时代如影随形。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我们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从对外方面来看,没有“修正主义”成分,更不存在“对抗性力量”(RivalPower),对其他国家的“安全威胁”更无从谈起。正义合法的良性竞争应该体现自由市场贸易的互惠互利原则,个别发达国家对于国家威胁的定义看法,不应该上升到其国家安全的第一关切。1949年后,面对西方“预防防御-糖衣炮弹-岛链阻塞”,以及概括为“底线-挑战-对策”的全面施压,我们动态平衡响应、全面处理以“遏制-接触”为特征的外交应对。从西方力量“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到“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再到“战略再保证”,虽然日益表现出竞争加剧的现实,但也从另一个角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中国4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勤劳英雄的中国人民所创作的丰功伟绩,这些都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分不开。对于国际秩序的主导力量,中国对外友好发展一直恪守多方系统总体的均势原则,这与英国政治改革家哈灵顿的政治理想“均势社会”所突出的“财产均势”不同,我们不存在偏见,理论意识发展不断前行。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以来,世界秩序主导力量对我们的态度,经历了“谨慎乐观”“冷淡处理”“置之不理”,甚至其学界主流更认为这可能仅是一个“空洞华丽”的口号。他们通过放大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差异,又将制度性竞争放大到“模式”对抗的层面,在主观上更加造成博弈的加剧。新时代以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外交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旗帜,标志着理论论证完整的自主系统体系的形成。
2结构性摩擦、利益互惠深度交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凭借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获得高速增长,进而与全球力量形成了深度相互依赖的经贸金融关系。改革开放推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转向,推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变,推动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建设,极大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图景。我们面对的结构性对抗实质体现“利益捆绑”关系。战略关系定位理论的三种角色选择包括:敌人、竞争者、朋友。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界主导“霸权周期论”“霸权稳定论”和“中国威胁论”三大理论核心。这种传统的“冲突原则”和“零和博弈”思维认为: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但它成立的前提“严格竞争”条件并不存在,因此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不可能为“零”。我们强调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高度、新境界,它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充分蕴含中国智慧。面对东亚安全秩序逐渐由“陆海分离型”向“陆海融合型”转型的趋势,以及应对西方“遏制-接触-再确认”的外交斡旋行动风险,我们必须时刻警惕以“实力威慑”为目标的外部对抗性系统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网天、聚力亚太、追求跨域、兼顾攻防,必须全力维护保障亚太安全秩序。
3对话机制亟待跨越信任门槛
外交“事件结构隐喻”特征显示,我们正经历与秩序主导“合作与竞争、平衡与失衡”共存的关系状态,对方希望我们做出经济上的“调整”来“配合”。但是,这种结构调整显然应该是“双方”共同的责任,由此体现的“结构性矛盾”,是影响战略合作与冲突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战略互疑,是相互质疑对方,可能以损害自身重大国家安全利益的方式,来实现其某一时期内重大方向性的目标。这样的质疑可能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对于对方国家某一具体的系统战略的怀疑;一个是对于对方国家意识形态本身的怀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正是符合这样的重大关切和疑虑。国家间信任在实践中划分为政治、军事、社会等领域,我们偏好使用“战略互信”的说法。战略互信的建构基础,是符合双方战略利益需求和世界发展潮流。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中互动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被对方所提供的更好的“论据”所说服。无政府状态、合作的需要,是新自由主义国际机制理论的基本主张,加之共同利益的需求,形成行为体之间的制度构成。我们与主要主导力量正处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对话(SAED)的谈判机制,应始终呈现“国家安全”与“透明度”的高度聚焦特性,议题机制设置应更加紧密围绕战略与经济主线。战略互信体现心理态度,有高度-中度-低度信任区分,体现对等、渐进、可变特性。不断增强战略互信,是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前提,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支点。战略互信的基本前提是:彼此尊重核心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王文峰.愿景的消失?———论美国对中美长期战略关系的认识与表述[J].现代国际关系,2015,(12).
[3]凌胜利,郦莉.中美战略关系的塑造:历程、经验与启示———兼论特朗普执政后中美战略关系的再塑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5).
[4]韦宗友.中美战略妥协与东亚安全秩序构建[J].国际观察,2014,(04).
[5]马萧萧.中美战略互疑根源探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4.
[6]赵丹.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分歧焦点与制度构建[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6.
作者:丁川 单位:攻坚科技GONJN.CN战略支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