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有机食品贸易进展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孙艳萍、吕佳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世纪90年展有机食品产业以来,黑龙江省建设了一批有机食品基地、科技园区,是全国有机食品开发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监控面积和获得标识认证的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在大兴安岭、饶河、嘉荫、大庆、绥化、红光及柳河农场等地发展有机食品基地20多个,面积达28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4%,这些生态农业基地为安全、优质和无污染的有机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黑龙江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能够适应有机食品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为有机食品开发提供较好的条件。黑龙江省有选择性地发展有机食品贸易,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贸易概况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是我国从事有机食品研究、开发和认证的管理机构,在黑龙江省建立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黑龙江农垦分中心,受理黑龙江省有机食品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及产品检测,具有较强的技术和科研认证队伍。目前,该中心成为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正式会员,在有机食品的产品开发、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等方面均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力量。2010年,黑龙江省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达70家,认证产品328个。为了扶持有机食品产业稳步健康发展,规范生产加工标准,降低投入成本,黑龙江省政府职能部门对有机食品生产企业除给予技术支持外,在资金上也给予扶持,促使有机种植认证面积和产品认证数量不断扩大,推进有机食品贸易稳步、协调和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依托丰富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生态优势,黑龙江省有机食品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全省经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种植面积为280万亩,其中,有机大豆种植面积99万亩,有机水稻种植面积57万亩,有机玉米种植面积29万亩,有机杂粮、杂豆种植面积34万亩,其他有机食品种植面积61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达300多种,如图1所示,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种植面积逐年递增。黑龙江省参与有机食品生产和开发的地区和企业越来越多,有机食品总产量不断提高,如图2所示。2009年,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生产面积为26.33万公顷,认证企业116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1.2%和30.1%,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15家,获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107家,分别比上年增加7.1%和13%,并涌现出一批像北奇神集团、巨龙有机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垦北安红星农场、绿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金都米业有限公司等在省内外市场有影响力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产品种类多、品质好,具备一定竞争力,贸易形势较好,不但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截至2009年末,全省产值超亿元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达63家,实现销售收入285亿元。为提高有机食品国际竞争力,黑龙江省注重实施有机食品品牌发展战略,在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有机食品交易会和展销会期间,黑龙江企业主打北大荒品牌,以“北大荒”、“五常大米”、“阿城大米”等为代表的有机食品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培育了完达山、九三、多多和龙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辐射带动其他品牌提档升级,形成了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整体竞争优势。在哈洽会2011年黑龙江农业合作项目对接会上,哈尔滨现代农业展团签约金额为2.88亿元。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市场贸易规模正稳步扩展,国内外展示营销网点已发展到近千家,有机食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近40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缘优势,俄罗斯、韩国、日本和朝鲜这四个东北亚国家一直以来是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机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认知度不高。作为安全级别最高的食品,有机食品在中国仍属新鲜事物,认同有机食品的人群数量有限。虽然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有机食品受到高端人群的关注,但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缺乏了解。现实中仍存在的有机食品质量隐患,使有机食品贸易面临公共认知和诚信体系挑战,要使广大消费者认识并接受有机食品,仍需有机食品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使更多消费群体进入有机消费者行列,并成为忠实消费者。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和市场体系还不完善。我国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还不完善,有机食品标准和规范未能与国际接轨,成为影响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食品认证水平很难达到进口国检验要求,出口规模有限,国际市场覆盖面较小。目前,黑龙江省有机食品认证虽具备一定规范和标准,但市场监管手段不完善,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部分企业通过有机食品标准认证后,为节约成本而出现违规行为。
有机食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存在明显的资源禀赋优势,但存在着有机食品深度开发不够、资源浪费等问题,自然资源优势不能高效利用,有机农作物及食品生产加工未形成规模。虽然有机食品品种多,但标准化程度低,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关键生产技术难以保障,安全问题突出。黑龙江省从事有机食品研发和管理的人才缺乏,产业发展缺乏强大人力和技术资源支持,影响了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竞争力。
有机食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贸易信息渠道发展滞后。近年来,国际有机食品市场在不断变化,黑龙江省有机食品贸易急需加强信息咨询和交流培训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目前黑龙江省有机食品贸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缺乏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及高级人才,欠缺有效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技术滞后极大制约了有机食品贸易的发展。
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自律性较差。当前,有机食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政府缺少相应鼓励政策,部分获得认证的企业,在转换期高投入、低产出风险以及市场销售不确定因素面前,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利润,不能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生产,以未经认证产品冒充有机食品进行销售,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损害了品牌形象。类似事件的发生,除了政府缺乏监管政策监管措施外,企业也缺乏自律意识,没有围绕有机食品生产蕴涵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维护有机食品良好品牌形象。
提升黑龙江省有机食品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黑龙江省政府应充分利用自身社会公信力,围绕有机食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借助电视、报纸和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和普及有机食品基本概念和国内外发展概况,提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识,从而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完善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及协调机制。黑龙江省有机食品贸易发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变初加工为精深加工、系列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制订黑龙江省特色有机食品标准体系,建立有机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设立专门机构对有机食品生产、物流、加工、销售进行监管,使其通过国际通行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尽快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并轨,设立权威的有机食品认证管理机构,质检局、工商、海关和有机认证中心等部门应协调合作,提高有机食品品质和科技含量。
加大政府对有机食品贸易的扶持力度。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将为有机食品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支持体系。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有机食品科研投入和科技成果引进力度,培养和开发新特有机食品,贯彻科教兴农;成立统一的有机农业开发指导委员会,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有机食品品牌,整体谋划和实施,将有机食品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有机食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有机食品研发和健全技术推广体系。黑龙江省首先应结合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在有机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积极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培育优良品种;其次,提高有机示范户、村和基地三个层次的示范作用,加强有机食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一批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有机食品高新技术与产业化的示范工程项目;第三,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加强有机食品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加强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农产品贸易渠道。黑龙江省应通过招商引资,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着重扶持,加快建起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使其向规模化、集团化和外向化推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根据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多途径打造区域大型有机食品企业集团。同时,积极采取多元化有机食品销售渠道,如采取专业市场销售、销售公司销售、农户直接销售、合作组织销售等销售渠道,扩大有机食品销路,加强农业实地调研和产品市场调研,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综上所述,有机和生态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黑龙江省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潜力和空间巨大。因此,黑龙江省应大力发展有机食品贸易,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健全监管法规制度,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努力打造安全、优质、健康的有机食品品牌形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有机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黑龙江省农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