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出口贸易论文:出口贸易稳定增长路径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陈卫华 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奠定了加工贸易在贸易方式中的主导地位。2007年~2011年,虽然江苏加工贸易年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64.09%下降至55.08%,2012年1月~7月该比重进一步下降至51.58%,但仍然居于江苏出口贸易方式的主导地位。加工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江苏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这种贸易方式“两头在外”,对促进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大。因此,“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在保持传统加工贸易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应努力承接世界制造业资本转移,积极发展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
从出口主体来看,在江苏的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一直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一比例不仅远远高于山东、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高于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出口主体结构,不利于江苏未来出口贸易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因在于:一是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外资企业,并不太关注江苏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内资企业而言,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政策调整力度较弱;二是容易使以规模小、管理欠规范、经营成本高为特点的内资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和排斥,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三是将使江苏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局势动荡之时,面临更大的潜在危机,江苏出口稳定增长很可能因国际产业结构出现波动或外商投资收缩而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一直是江苏的主要出口市场,对这3个市场的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超过了50%。若再加上东盟、中国香港地区和韩国,对这6个市场的出口占江苏总出口额超70%。近年来,在扩大贸易伙伴国和地区方面,江苏取得了一些进展,贸易伙伴国逐年增加,但对新兴市场的开发依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开发力度不够,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都相对集中。外贸地理方向的不平衡,导致了同欧盟、美国、中国香港等地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这种贸易格局的持续,必将引发国际贸易市场风险增加、贸易摩擦加剧和外贸环境恶化。
江苏出口贸易稳定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低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举步维艰。各主要经济体发展缓慢,需求不振,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靠私人消费推动的美国经济,尽管出现了短期趋好的复苏势头,但由于高失业率和房地产低迷的双重影响,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消费增长很慢。欧洲由于主权债务危机还未得到妥善解决,欧债拖累实体经济增长,投资和消费需求都受到影响,市场持续低迷。传统市场中的日本,受自然灾害、日元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使其长期靠外需拉动的经济遭受重创,2011年出现了30多年未见的贸易逆差。再加上近期“钓鱼岛”事件的影响,日本经济增长前景黯淡,需求也将持续低迷。这3个市场的波动已严重影响江苏的出口。截至2012年9月,江苏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出口累计同比增幅分别为3.8%、-12.8%和5.3%,而2011年同期的增幅分别是7.9%、10.1%和23.2%。
(二)贸易摩擦频发。作为中国第二外贸大省的江苏省,出口贸易在世界中低端市场上占比较大。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针对江苏出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频发。2011年,江苏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各类贸易摩擦案件94起,同比增加77%,涉案金额28.7亿美元,涉案企业1991家。[4]2012年一季度,全省遭遇各类贸易摩擦30起,涉案金额6.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20%,涉案企业894家,其中美欧为主要发起国,共对江苏发起贸易摩擦12起,占涉案总数的40%,涉案金额4.3亿美元,占涉案金额总数的70%。[5]2012年2月10日,美国认定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对美相关产业造成损害,此案涉及江苏企业170多家,涉案金额6400多万美元———约占全国的一半。[6]
(三)出口经营成本上升,出口竞争优势下降。“十二五”时期,江苏省的出口企业将面临多重因素导致的经营成本上升。首先,江苏省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工业化,客观上增加了对能源、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加速了这些要素价格改革的进程,从而增强了省内企业对资源环境约束的意识;其次,劳动力供需矛盾随着新一代劳动力就业观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日益突出,劳动力优势将逐步减弱;再次,长期存在的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供求矛盾,将使能源资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内资源能源供给偏紧状况将持续。此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的加大,进一步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难度。自2005年重启汇率改革至2011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1%,其中2011年升值达5.11%。由于江苏企业在国际上很少有定价权,当美元贬值时,很难通过提高出口价格维持原有利润,江苏出口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将进一步摊薄。
促进江苏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对策
(一)优化、扩大出口主体,提升出口依存度。为了促进江苏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应逐步降低江苏外贸对外资企业的依赖度,大力发展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内资外贸企业,做大出口贸易这个“蛋糕”,提高出口依存度。因此,一方面,江苏省政府要根据国务院促外贸稳增长16条意见,在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方面加大对现有内资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其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内资内贸企业,经过摸底普查,对其中有经营外贸意愿的企业,通过给予“特惠制”待遇,由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牵线搭桥,由相关高校、行业协会等对这些企业进行必要的培训,为这些内资企业顺利从事外贸业务“扶上马,送一程”。
(二)优化贸易方式,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基于江苏的实际,可以预见,加工贸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江苏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因此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刻不容缓。1.实现加工贸易的五个转变。根据2011年商务部会同发改委等6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应当在加工贸易方面实现五个转变。①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目前江苏的加工贸易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未来应当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转移;②产业链由短向长转变。即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从过去的简单加工向深加工配套深化,提高加工贸易国内配套、增值率,实现由单纯的代加工向代设计、代加工一体化和培育自主品牌转换;③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目前江苏的加工贸易主要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内资企业的占比较低,以后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占比;④促进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⑤区域由苏南向苏中、苏北协调发展转变和增量由区外为主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为主转变。2.创新服务,推进加工贸易便利化。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加工贸易,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二是设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产业关联度强的加工贸易企业。三是简化跨关区结转和转内销的手续,便利通关。如张家港保税区推出的海关“专家门诊”在服务区内企业委托区外企业外包加工、区内企业内销货物先放后报的“集中报关”方案等,是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的现代监管制度。
(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力拓展国际市场。一是扩大市场的广度。为了提升江苏的出口贸易依存度,提高出口对江苏经济的贡献度,应当不断扩大市场,逐步做大市场这个“蛋糕”。江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巩固和深度开发港澳地区和西方发达国家等传统出口市场,制定适应各个市场不同特点的开拓策略;要开拓东南亚、非洲、拉美、中东欧等新兴市场;要积极扩大和发展与金砖国家的贸易。通过这样的部署,形成以周边国家为支撑,以亚太市场为重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市场合理分布的格局。开拓市场时,视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做法,进行综合性开拓,如将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形式和出口结合起来,以利扩大出口。此外,还应当用足政策,大力开拓自贸区市场。如充分利用国家(地区)间自贸区“零关税”等优惠政策,抢占已经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二是多方式拓展市场深度。通过加强研发,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强化质量监控等,提升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江苏制造形象;通过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品牌收购等,开展品牌国际推广,并重点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的品牌价值;结合境外市场特点,出口企业应发挥江苏在纺织、轻工、家电等行业生产优势,对外投资设厂,深度开拓当地和周边市场。
(四)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品牌竞争将是未来国际贸易的主要竞争,江苏在品牌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创世界名牌2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中国名牌238个,占全国总数的12%;培育发展江苏名牌1811个。[7]然而,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江苏品牌经济发展存在比重不高、优势不强和后劲不足等问题。未来江苏的出口,将受出口品牌短板的严重影响,出口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当形成共识: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刻不容缓。1.出口企业的应对策略。树立品牌发展观,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出口品牌建设模式;重视“品牌人才”建设,夯实品牌培育“地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重视技术创新,奠定出口品牌基础;加大研发和销售力度,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提升商标境外注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政府的应对策略。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出口品牌创建氛围。二健全出口品牌培育机制,[8]通过深入推进名牌战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符合国际惯例、遵循名牌自身发展规律的名牌工作机制,培育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逐步实现产业集聚向品牌集群转变,使名牌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品牌激励。3.行业组织的应对策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实施名牌战略中应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创牌企业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各项认证、知识产权备案、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体系注册等出口品牌培育活动,提供专业的培训、咨询和服务。[9]
(五)多方协力,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应对贸易摩擦,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作为政府,一要根据贸易摩擦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及时反映、及时作为,适时出台有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应诉,维护江苏省企业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二要建立应对机制,形成应对合力。目前江苏省已初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应对贸易摩擦应急机制,在具体运作上,各部门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形成合力。三要健全公平贸易预警网络,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在已设立的20个公平贸易预警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公平贸易预警点数,拓宽贸易预警点的涵盖面。企业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需要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创建出口品牌、加强创新、优化服务等方面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