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教育对学生绘画意识的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校绘画专业的课程重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让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提高,在之后的就业中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或在艺术的追求上有更深的造诣,所以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绘画的基本技法和专业理论外,更要注重对学生绘画意识的培养,绘画意识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是决定创作者的艺术表现力和作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绘画意识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绘画意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美术教育绘画意识绘画创作艺术表现力
一、绘画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绘画意识:绘画意识是学生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创作理念,是创作者的内心深处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并把这种内心感受通过绘画作品具体表现出来,绘画意识能让作品富有生命力,创作者通过作品与观众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高校美术教学,特别是在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绘画教学并非是绘画技术的传授和绘画理论知识的讲述,不是培养学生成为画匠,而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绘画艺术素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最终能够创造美,这个过程其实是到从美的再现到美的创造,所以绘画课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对艺术进行了解、感受和创作的过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美学理论,培养他们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要有效的实现这一过程,就要加强对学生绘画意识的培养。追溯美术历史的发展历程,绘画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绘画技术和理论基础的简单叠加,而是绘画创作的不停向上进阶的过程。从古代绘画作品中,无论是清明上河图,还是敦煌壁画,我们可以看到,绘画作品都是不仅仅是简单符号的勾勒,更多的是向人们进行某种讲述,使观赏者感觉到画面的内容就是当时的真实历史,感受到古代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事件等。在对绘画作品时进行欣赏时,不仅要探讨绘画技法,更要对其中的生活场景进行解读,因为这些绘画作品的功能都是故事化的呈现。通过对绘画作品的阅读,去感知创作者的意识深处,这就是创作者与观众通过作品形成的穿越时代的思想和精神交流,对绘画作品的解读,正是对创作者绘画意识的解读。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绘画意识的培养,正是培养学生创作带有鲜明艺术特色的绘画作品的能力,有了绘画意识,学生才能创作出有思想的作品。
二、培养绘画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绘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可以加强学生倾向于对绘画认识、研究获得绘画知识,是主动从内心推动求知欲的内在力量。学生对绘画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绘画水平。纵观我国高校美术生的现状,由于我国艺术生的招收是基础学科的考试分数加艺考成绩,所以就造成了我国的美术生有部分是考前突击提高艺考成绩而来,这部分生源绘画基础比较薄弱,更谈不上绘画意识,另一部分美术生接触绘画较早,基本功也较扎实,但早年的绘画学习,教师针对的多是绘画技艺的培养,而忽略了艺术的熏陶,学生在学习时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就造成了高校美术生在艺术观念上的匮乏。所以高校教师在进行绘画教学时,应首先提高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对世界名画进行多方面的赏析,名画赏析是学生积累绘画只是的重要途径。赏析的作品多了,自然开阔视野,就像上文所说的发现美是创作美的第一步,学生汲取了多方面的名画养分后,在绘画过程中便有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丰富了绘画创作的内容,下笔时自然如有神助,特别是一些名家名作,除了赏析他们的笔法技巧意外,更应深度理解作品蕴含的内涵,比如著名的画作“最后的晚餐”,不仅每个人物的表情都栩栩如生,更应理解作品创作的故事内容,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这样富有内涵的绘画作品正是学生内心非常喜欢的。通过名作赏析的逐渐积累过程,既让学生既掌握了较多的绘画知识,更提高了绘画兴趣,学生在未来的绘画创作中自然就不感觉吃力。
(二)加强绘画想象力的培养
绘画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老师或者相关学者、绘画工作者通常会说这个创作者的天赋好,作品有灵魂。这里所说的天赋或灵魂是指绘画作品有思想和感染力,绘画者将对绘画对象的感觉,以及创作者本人的自我感觉凝聚为一体,通过想象力将这种凝聚的感觉用艺术方式表达出来,即形成有生命力的绘画作品。绘画对象和创作者这种内在感觉的形成由想象产生,想象力是创作者和绘画对象相互沟通的必要条件。由此可知,绘画者只有依托想象才能培育出良好的艺术感觉,有了这种想象,绘画作品才不是绘画素材的机械组合,而是一幅能够调动人情绪,引起人情感共鸣的有艺术有情感表达的作品。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艺术想象习惯。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以下几点方法:第一,让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模仿,由此展开想象,这一点要求老师本身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如此才能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而且,有时在某一点上,学生可能比老师更富想象力,此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而且还要向学生学习,自己进步的同时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第二,尽可能的用道具、语言、音乐等对绘画作品的内容进行补充,并在课堂中创造出与作品相符合的情境,提高学生在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令学生在作品情境中激发情绪想象。第三,锻炼学生“即兴发挥”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想象力的开发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对绘画对象进行详细了解后,绘画时能够完好准确的将作品表现出来,但是随着绘画环境、绘画者本身的心态可能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稍出现一点意料之外的影响就会感到不知所措,灵感全无,无法呈现出完美的绘画作品。“即兴发挥”对创作者自己的想象力要求比较高,只有在平日多训练,突破自己程序化的思维,令自己的想象力不死板不机械,才能摆脱束缚,从而令自己的想象力拥有无意性的创造能力。
(三)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绘画创作中
绘画创作蕴藏的情感意识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不同的绘画作品进行赏析时就可以解读当时的历史和作者的创作倾向。绘画作品是创作者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创作的作品,其中深含着创作意识。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在描绘作品的时候应以创作历史为主,使学生明白绘画创作的灵感源自于生活,是创作者思想意识的迸发。而绘画意识的形成需要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对生命对社会有所感悟,赋予绘画意识以生命和活力,从而使自己的创作更具有感情色彩。绘画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创作者情绪的起伏对于创作作品不断地加工、修改、完善,其中涵盖的各种创新艺术手法都是创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受。随着绘画意识不断完善和发展,一副作品也就产生了。当学生对于整个绘画创作过程有所认识的时候,对于绘画就会形成新的认知,意识到创作的绘画作品是发自心灵深处,源自于对生活的体会。学生此时的作品就会体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来,富有内涵和生命力,给人的感觉就不是简单绘画而是进行艺术创作。
三、结语
高校的绘画学习由于艺术讲究灵感和创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授课不仅仅从技能和理论知识出发,更要求对绘画意识的培养,这也是高校绘画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大学生本身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发展成型的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将绘画创作中持有的创造性思维、艺术观念融入教学其中,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观念,从而实现学生艺术素养上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莘.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J].今日科苑,2009,(22).
[2]李晶.高校提高美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J].艺术教育,2014,(01).
[3]蔡乐意.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方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
作者:陈曼佳 单位:潮州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