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养老服务业发展与金融支持路径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养老服务业发展与金融支持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养老服务业发展与金融支持路径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与金融需求,梳理了国内外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实践,提出商业银行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养老金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一、养老服务业政策梳理

2019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养老服务业的政策。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六个方面提出28条政策措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等要求。2019年,江苏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养老服务多元投入,拓展养老服务融资渠道。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支持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养老,加强对护理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等。

二、我国养老服务主要模式

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近年来,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医养结合、旅居养老模式等新兴养老模式正逐渐发展起来,为老年人生活带来更多选择。

(一)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养老过程。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助、抚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需要由社会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家庭应根据服务项目的性质和数量承担相应费用。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

(二)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的家里或者社区的养老机构里,可以享受到社区在日间提供的养老照护服务,同时也能继续得到家庭成员照顾的一种养老服务形式。社区养老模式更加贴近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日间可选择在社区照料中心获得相应的养老照料,晚间则回归家庭享受天伦之乐。近年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正在逐年增加与完善。未来,社区养老将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辅助模式。

(三)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是指通过专门的社会机构如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为老年人的饮食、清洁、生活、健康和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养老综合化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根据民政部于2020年10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约22万个,床位数790多万张,但我国养老机构供给主体仍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随着社会养老需求的增加,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社会养老机构数量逐年增加。

(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很高,同时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具有医疗和养老的双重需求,且这些需求在不断增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已成为重点培育的新型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一些原本规模较小或者医疗水平一般的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的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本身规模较大、医疗水平较高的大型三甲医院、综合性医院通过增设老年科室、养老病房来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二是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模式。养老机构增设老年康复训练馆、诊室、输液室等,与当地大型医院开展合作,定期邀请医院的医师坐诊指导,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三是医疗机构与社区合作模式。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配备基础医疗设施,专家定期出诊。

(五)旅居养老模式

旅居养老既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也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主要客户群体为刚刚退休或身体状态较好的“活力老人”群体,为老年人提供旅居度假、健康养生等养老服务。项目多数建在风景名胜区,集生活居住功能、医疗养生功能、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2018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规模约为12520亿元,老年旅游消费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7000亿元,增速超23%。目前,我国老年人旅游、旅居比例占旅游市场的20%左右。虽然老年旅游人数逐年增长,但国内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旅居服务的专业机构并不多,老年旅居养老市场还不够活跃,整体处于初步阶段,还未形成较成熟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三、养老服务业的金融需求

首先,资金需求较为迫切。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水平、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建设仍需加强,而养老服务业尤其是养老机构投入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多、不确定性高的行业,养老机构的融资较为困难。因此,资金需求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尤其是养老机构创建、运营过程中最迫切的需求。其次,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养老机构资金需求按照资金性质和投入阶段可区分为筹建期战略投资(股权)和建设期及运营期信贷资金(债权)。筹建期的战略投资不仅能为养老机构提供资本金,而且能注入投资方的资源优势,是养老机构的孵化器。在养老机构项目的建设开发期主要依赖重资产投入,后期运营服务也需要充足的现金流予以支撑,而养老机构靠运营服务获利,回笼资金周期长,对金融资本有着长周期依赖性。再次,养老服务业数字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养老服务市场已经或即将进入行业整合期,需要通过并购整合形成头部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未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将向平台化、智能化趋势发展,在服务平台的搭建与整合以及5G、AI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智能化资源的供给等方面都具有资金需求。最后,老年客群具有资产管理投资等需求。养老服务业服务的是老年客群,而老年客群也是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群之一,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同时也有资产管理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金融机构和养老机构具有共同关注点,双方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互补互利。

四、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国内外实践

(一)日本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情况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养老服务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如今已经有遍布全国的商业养老院,发展十分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日本政府主要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产业发展,同时提供了完善的养老服务业融资方案。比如,成立了专门的信贷援助机构,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三方的优势,共同支撑和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法律制度是商业银行能够持续支持产业发展的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业的产品研发和项目建设,因此日本很多商业银行将养老金融作为重点业务,不断开发和改进针对养老服务行业的金融产品,不断适应养老服务市场新的变化。同时,日本各大商业银行还推出了许多针对老年人的专项贷款产品以及便捷支付等金融服务。

(二)美国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情况

美国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上也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美国专门制定了《美国老年人法》,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对养老产业的财政支持持续增加,养老产业通过获取政府拨款、申请养老相关基金以及收取服务费用等方式获取资金。美国还推出了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制度,拥有自有住房的老年人将产权抵押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按月或按年支付委托人养老资金,合约结束后,商业银行可将该房产进行处置。

(三)我国商业银行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围绕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以发展企业年金业务为基础,推动养老金业务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拓展养老服务业业务范围。例如,在银行业养老金业务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探索方面,建设银行实现了公司化专业运营,成立了养老金管理公司,获得了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三项业务资格,成为同时拥有三项业务资格的非保险金融机构。在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联合养老行业全产业链优势企业,覆盖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医疗卫生、介护培训、康复器材、养老服务等专业企业,打造一个整合和优化行业资源配置的养老产业联盟式平台。

五、商业银行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要持续推进金融创新,切实改善和提升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

(一)做好对公信贷支持

优化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信贷管理机制,结合行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专门制定养老服务业信贷政策;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制度,开发针对养老服务业的特色大额度、长期限信贷产品,在资产(设施)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的基础上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探索收费权、使用权质押等多种抵质押方式,对养老项目开发建设、养老项目改造装修以及养老机构日常经营周转给予专项信贷支持,满足养老服务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利用普惠金融优惠政策以及产品和技术优势,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

(二)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养老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盈亏平衡点实现较晚但盈利稳定、持续的特点,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例如,建设银行设立的养老金管理公司既可以作为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养老产业基金,向全社会募集资金,投资到有融资需求且成长性较高的优质养老机构中,也可以参与各地方发起的养老产业引导基金,拓展产业客户,培育成熟业态,形成高价值养老生态圈,在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资金回报。进一步,可以直接参与养老机构设立、运营,利用信息、资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支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引入战略投资人,同时可监督企业运营,防范经营风险。

(三)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水平

商业银行要增强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对老年群体密集地区营业网点进行亲老适老化改造,加快老年医疗、健身、娱乐、旅游等领域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加强老年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加大理财产品等金融业务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为老年群体普及金融知识。对老年群体办理大额转账等业务应及时提醒查阅,在面向老年人销售理财产品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

作者:郭飞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