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宏微观下的区域金融风险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区域金融风险在金融部门和各部门之间具有传染性和联动性,单个金融机构或部分金融机构产生的微观金融风险可能在区域范围内传导和扩散,形成区域金融风险。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区域金融风险的因素,从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间两个层面分析区域风险传导路径,提出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微观视角;区域金融风险;传导路径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多从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传导路径、金融风险指标设计和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而从区域性角度分析金融风险的文献较少。从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学者开始对对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和区域金融风险传导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LierasMuney(2003)认为盲目扩大银行的信贷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宋凌峰、叶永刚(201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公共部门和企业部门。盛夏(2013)认为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变动是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李正辉、彭浬、谢梦园(2017)认为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最大。王培辉、康书生(2018)认为外部金融冲击影响较大,金融内在脆弱性影响较小。
(二)区域金融风险传导Taylor(2009)认为区域金融风险可以通过各种金融业务往来传导,还认为如果没有直接业务往来,但资产机构相似,也会出现相似的风险。姜建华、秦志宏(1999)认为区域性金融危机由部分地区的金融风险通过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相关区域的金融安全受到特定的传导机制影响。张本照、孙悦(2005)指出区域金融风险主要由三个因素引发,一是个别金融机构或部分金融机构的风险在区域内的传导扩散;二是其他关系紧密的经济区域发生的金融风险在该区域内的传导扩散;三是宏观金融风险在该区域内的传播。邹小芃等(2008)认为部分金融机构的风险在区域内传导进而导致跨区域传播的风险。
二、区域风险宏观因素分析
区域金融风险最初产生于多种微观性因素,但往往根源于宏观因素,在特定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区域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密切相关。同时通过文献整理分析,可以得出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一)宏观因素实证分析以河北省为例,选取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区域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择指标因素包括物价、外贸、投资、财政收支、银行业和证券业六个方面,具体指标如表1,数据时间为2003年11月至2019年11月的月度数据,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通过正交变换将一组可能存在相关性的变量转换为一组线性不相关的变量,转换后的这组变量叫主成分。主成因分析在统计学上是一种降维处理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相互关联的多个变量经过一定的旋转,重新组合成不相关的几个主成分变量,根据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出几个主成分。使用主成因分析法,对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宏观因素进行分析。利用SPSS软件,利用主成因分析功能,对选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下表2,从高到低选取贡献率较高的指标,可以得出,一是除CPI(当月同比)指标贡献率较低外,其他九个指标都是影响因素。二是从影响程度看,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因素主要是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进出口金额。
(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地方政府行为、区域信用环境、市场环境等。地方政府在金融市场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其对经济的参与程度和自身的办事效率来影响金融生态环境。一个健全完善的信用体系和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不受威胁。河北省以间接融资为主导金融市场,运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较少,导致银行风险显著提高,其他非法金融机构趁虚而入,加大金融风险的同时,弱化了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河北省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局部发生了非法集资案件,虽然及时化解了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一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超出经营范围从事金融活动,一些投资咨询公司以投资为名进行非法集资等活动。所以,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应重点关注是否发生非法集资、类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风险情况。
三、区域金融风险微观因素分析
影响区域金融风险的微观因素主要是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分析,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加,金融业务不断创新,金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
(一)微观因素分析2018年末,河北省法人机构275家,营业网点数、从业人员及资产总额均逐年呈增长态势,保险深度也逐年提高。区域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近几年,银行业机构风险不断暴露,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二是部分地方法人机构风险不断暴露,个别城商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过快。三是个别有问题大型企业贷款违约,几家银行将该部分贷款划入不良。
(二)微观因素指标影响单个金融机构风险状况的因素主要指标见表3。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指标包括,资产、负债、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体现金融机构的规模情况。资本情况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体现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资产质量指标包括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体现信贷风险状况。流动性指标包括流动性比率、流动性缺口率和流动性覆盖率,体现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债券与投资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体现投资金融资产的风险状况。委托及业务资产包括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该指标主要关注由于信贷规模限制,或是不能投放限制行业等限制,金融机构变相放贷或投资。表外相关指标合计包括承兑汇票和非保本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重点关注风险敞口和资管业务风险状况。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和利润总额,该指标体现金融机构经营收益情况。对以上指标的监测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监测指标是否超出合理范围,监管指标上限或下限,如不良贷款率是否超过5%。二是监测指标在短期内是否出现较大变动,并开展进一步调查。对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分析,应重点关注五个方面。一是资本扩充能力,即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同业业务占比情况,近几年同业资产占比较高,一般情况,同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超过50%的金融机构应引起重视。三是在不良双升的情况下,监测不良贷款及新增情况和不良贷款处置情况。四是投资风险方面,关注持有金融资产到期赎回,特别是非标资产情况。五是关注资管产品在2020年底前整改情况及面临的困难。除了以上定量分析指标外,还包括现场检查和评估等定性情况,具体包括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信息、存款保险现场核查、综合评价和综合执法检查存在的问题、金融机构被监管部门处罚情况和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等内容。
四、区域金融风险传导路径
历次金融危机显示,金融风险的不同起因以及冲击的传导机制以一种复杂的形式起作用,伴随多米诺骨牌效应和溢出效应。区域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有两种,区域内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间风险进行传导。
(一)实体经济传导路径基于河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选择房地产行业作为实体经济行业发展的代表,分析金融业与房地产行业之间的风险传导。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可能引发银行业信贷风险。房产作为贷款抵押品,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大,当房屋销量下降,房价大幅下降,特别是同时遇到利率上升时,部分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选择断供,金融机构只能处置抵押房产,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只能由银行自身承担。
(二)金融部门之间的传导路径金融部门之间的风险传导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之间的风险传导;二是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政府债券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随着银证、银保、银信以及银基合作的加深,一旦某一金融市场发生单个或者局部风险事件时,容易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以银行业同业风险传导为例进行说明,银行同业业务会提升金融风险集聚水平。通过现场核查发现,很多同业非标准化资产业务都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城投债券以及“两高一剩”等信贷限制性行业。这类非标同业业务通过打包处理,游转在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之间,金融风险蔓延。虽然在“资管新规”下,河北省法人机构正在积极推动整改计划,2020年是整改期限最后一年,还应关注跨机构和跨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通过资金池运作模式,开展多种通道业务,多层嵌套,投资限制行业和股权交易等,底层资产逐渐暴露,相关的银行、证券机构、信托计划等可能受到损失。
五、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影响区域金融风险的因素和区域金融风险传导路径的分析,对防范区域金融风险提三点建议。
(一)宏观和微观风险监测相结合对区域金融风险监测分析工作,一方面应从微观视角,做好微观主体(金融机构,特别是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精准监测,掌握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对监测指标变化较大的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排查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应拓宽宏观视野,注重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高度警惕加杠杆、资产泡沫等现象,关注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失衡问题。结合微观和宏观因素,根据区域特点,选择重点关注的领域、行业和机构,对于河北省来讲,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对金融机构的影响、环京津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非法集资、担保圈信贷风险、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风险状况。
(二)阻断区域风险传导渠道区域金融风险防范需从金融风险传导的根源着手,控制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传播渠道,阻隔金融部门之间的传染路径。通过分析区域金融风险传导路径,对于河北省,应关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以阻断风险传导渠道,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一是加强对“两高一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风险监测和预警。二是掌握区域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合作情况,特别关注交叉合作业务不良资产情况。三是建立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的防火墙,阻断影子银行向商业银行的风险传导渠道。
(三)多部门协调合作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一是贯彻落实好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实现区域金融多部门风险信息共享。二是维护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三是优化区域金融司法环境,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高利贷和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宣传。
参考文献
[1]耿德林,周慧,江忠伟,王威.金融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三大经济区域的空间面板分析[J].征信,2019,(6):65-72.
[2]金鹏辉.区域金融稳定工作探索[J].中国金融,2017,(7):47-49.
[3]廖萱.区域金融风险评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0):81-82.
[4]李明强等.区域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西部金融,2019,(4):84-87.
[5]张可心.区域金融压力指数构建与分析[J].华北金融,2019,(3):57-62.
作者:翟立荣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