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数据下的税收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数据下的税收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数据下的税收风险管理

[提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税收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其为税收管理带来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税收的行政管理现代化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大数据研究背景,阐述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充分借鉴各国税收风险管理先进经验基础上,强化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提高税务机关的税务治理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税收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收入形式和来源,不仅是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政府职能部门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随着风险管理在经济领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税收征管也逐渐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首次提出要在税收征管领域引入风险意识,并开始探寻如何对税收风险进行管理,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又于2009年提出要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税收征管,由此税收风险管理机制正式建立。2012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构建“突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确定了征管改革的方向。然而,随着我国纳税人数急剧增加,以及纳税人的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尤其是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的主要产品由实体产品转化为无形资产,进一步增加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给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环境下提升税收风险管理的质效至关重要。税务机关必须顺应大数据的时代潮流,树立大数据思维、把控信息源,采取措施预防税收风险的发生,进而有效地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的税收风险管理。

二、大数据环境下我国税收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对于提升税收风险管理质量至关重要。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的大数据应用,应该是大数据环境下内外部涉税数据的全面采集,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化处理技术,形成数据产品,进而对具体案源实施精准应对。但就目前税务部门的税收风险管理实务来看,依旧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与大数据的时代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亟待于找准问题逐项解决。

(一)纳税人数剧增,加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和“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我国纳税人数剧增。统计显示,2019年新开办的企业日均量已达到2万户,市场活跃度超过70%,同时全年通过简易注销退出市场的企业高达133.9万户,纳税人名称、股东等变动数据信息数不计其数,税务机关很难做到对涉税数据的随时更新和及时维护。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兴起,纳税人的经营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企业的主要产品由实体产品转化为无形资产,税务机关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每个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信息,对散落在互联网上的“碎片化”涉税信息也难以及时获取。这均进一步增加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税务机关难以实现对所有纳税人做到“心中有数”,给税收风险管理精准应对增加了难度,进而给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数据采集质量有待提升。一是数据采集难以全面完整。受纳税人的权益保护以及经营信息复杂多样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税务机关全面地获取纳税人信息难度较高,导致数据信息采集难以全面完整。二是数据信息采集来源仍然存在不实情况。部分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虚假企业财务信息,使得收集到的税源状况不实,直接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三是“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目前,“金税三期”对纳税人的数据归集尚未完成,不同层级和地域之间又缺乏互联互通,内部数据共享进展缓慢,使得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涉税疑点和风险点。同时,由于外部数据共享缺乏信息管税方面法律法规层面的制度保障,很多职能部门和单位受自身利益或保密等诸多因素影响,对第三方数据交换不主动、不积极。这些均加大了数据采集的难度,税务部门的税收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能力、数据采集质量以及深度挖掘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税收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大数据具有数据海量、混杂、无序的特点,需要复合型人才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开发数据产品。但当前,税收风险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大数据分析工具掌握不多、运用不够。一是过于依赖传统的经验判断,对税务数据的应用仍处于基础数据的简单加工和对税收问题的简单描述。二是基层一线方面严重缺少大数据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基层人员大多无能力自行建立税收数据关联模型,以及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以至于难以准确地对税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监控。三是税收风险识别的命中率较低,税收风险管理效率低下。所面临的税收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无法满足税收风险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四)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识别与分析税收风险。一是大数据技术识别存在欠缺,表现出税收风险指标覆盖范围有限、监控指标整体质量不高的特点。我国税务机关虽然对各税收风险点进行了监控,同时针对风险点设置了相应监控指标。然而,由于涉税数据来源受到诸多限制,导致税务机关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分析,设置税收风险监控指标受到限制。同时,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税务机关已经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税收风险指标,但税收风险指标整体质量不高,导致税务机关不能将大数据技术与税收风险监控有机融合,从而较大影响了税收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二是税收风险分析机制不完备。目前,我国税收风险分析机制仍然存在不足,导致其难以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税收风险分析机制,未在制度化管理中纳入税收风险,导致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全面税收风险分析较为困难,同时在税收风险的管理实践中,我国税务机关如今应用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不利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识别税收风险点,税务机关缺乏识别税收风险的方法。

三、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国际借鉴

在发达国家的税收风险管理中,管理者非常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充分分析借鉴各国税收风险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强化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目的。由此,分析发达国家在税收风险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经验,得出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一)成熟的信息管税法律体系。美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信息管理法律和保障体系,以此为基础确保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在我国税收和风险管理中实际应用的广泛和合法化。意大利和法国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法规,详细地规定了对涉税人员信息管理报告的内容和其负责人、报送的条件和其方式以及未履行的纳税人员职责所要承担的义务和法律责任。此外,瑞典和英国也陆续将纳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投入到了房产交易和登记以及土地财产管理和登记等纳税服务领域,大力地提升了对纳税人员的遵从度以及对税收和行政部门信息管理的质量。通过分析以上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相关立法举措和结果,可知通过相关立法和其他形式切实保障税务机关对采集和报送纳税人员的纳税信息数据的真实合法性、及时性以及其全面性至关重要,是对税企双方以及涉税人员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保护。

(二)完整发达的情报系统。多数发达国家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调配税收行政风险管理系统中的涉税大数据。通过应用情报系统,税务机关与内外部机构共享各种涉税情报数据的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了交叉比对,各地区、机构之间可以实现涉税情报系统之间联网互通,使得涉税情报系统完整发达。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和美国等也充分运用了网络数据技术利用信息分析挖掘技术、分析纳税评估数据,全方位交叉分析对比纳税人内外部的相关商业信息和数据,对于逾期继续纳税或未按期纳税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纳税人进行了精确定位和商业信息追踪,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纳税人进行管控和应急处置。从办理税务登记到纳税申报、监控风险管理及对税款的追缴,税收征管系统都会通过自动识别整个税收管理流程并对出现问题纳税人的数据进行了评估,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及时自动提醒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核定。

(三)专业化组织机构与人才队伍。许多发达国家的税务机关都设有专门针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专业化队伍。其中美国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相关法案,并在其中表明,为更好地进行扁平化和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要设置层级,分别下设办公室、研究处、所得统计处、政策和电子研究处、数据管理处、规划评估和税收风险分析部门对各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管理。而且在英国也成立了专门的涉税数据分析管理部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税务局专门建立了涉税情报信息数据采集管理机构,聚集了税收、计算机、统计、经济等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集中管理,并由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社会财力大力支持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专业性税收管理人才。上述各个国家和地方政府税务机关均在强大的复合型税收信息化和风险管理与应用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型税收信息化和风险的分析与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应用数据库和复合型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库,能够在长期的税收风险监管中有效地及时识别和准确筛选各类税收信息化和风险,有助于及时处理各类税收信息化和风险,对于税收信息化和风险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显著。

四、大数据环境下我国税收风险管理路径选择

(一)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从海量数据中获取高质量的所需税收征管资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国开始逐渐构建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平台可容纳海量涉税数据。因此,为了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必须从源头出发监控税收风险,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一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全面获取纳税人动态信息。建立完善数据的基础管理机制,进行数据质量交叉对比,一旦发现异常信息,及时提醒税务人员进行修正。若有无法修正的异常信息,及时提交上一级税务部门清理和校正后台数据信息,加强数据质量,保证税收风险分析数据的准确无误。二是建立规范高效的互联网信息获取机制。将企业税源数据申报信息合理地划分为多个类别进行等级管理,同时进一步强化对涉税数据的核对与分析和审核,排除纳税人在将数据报送给其他企业财务申报涉税信息时出现隐匿的收入、虚列的支出,导致涉税的风险以及分析申报结果的失真等问题。三是进一步建立外部涉税信息的交换或数据共享机制,贯通外部涉税信息的获取和渠道,将外部涉税大数据综合管理和云计算技术进一步接入中国金税三期信息系统,同步实时抓取网上外部涉税数据的信息,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涉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涉税数据的实时采集、归集、处理、分析、共享、开放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无缝相互对接,共同对外部的纳税人实施外部税源信息综合管理,并进一步建立外部交换和数据共享外部信息管税方面的法规和制度,遏制部分纳税人虚假报送信息。同时,联合公布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纳税人涉税信息,建立信息共享、数据互信的合作模式,打破“信息孤岛”的壁垒。

(二)改进税收风险分析工具与方法。一是以金税三期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等为依托,以信息化、智能化项目为支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切实实现税收征管系统的电子化操作。同时借助数据深度挖掘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在互联网海量企业大数据分析信息的优势支撑下,研发更加智能、可靠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数据分析工具,以此更精准地判断税收核算中的风险因素和指标的准确合理性。将企业纳税人的基本纳税业务信息、经营状况、纳税人员遵从法律情况等大数据进行了全方面、多维度的比对分析,建立特征标签。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纳税人相关动态信息,对重点税源进行追踪,及时发现征管漏洞,实现全面、准确的管控,提升特定环境下税收风险识别应变的能力。二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积极尝试和应用先进的区块链互联网技术。先进的区块链交易互联网风险管理技术同时对区块链交易的流程和记录系统实现了高度的去中心化,不但完全保证了所有交易流程记录的完整和准确性,而且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节约了交易税收的风险和监管的成本。所以,税务机关和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区块链的技术,并进一步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使税收数据能够得到实时监测。

(三)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一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随着税收管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税收风险管理逐渐渗透到税收各个领域,也对税务人员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建立高效的人才培训机制,有组织地对企业开展税收企业管理风险评估和大数据的分析、识别,同时培训应对税收企业风险的技能,打造一支既具有丰富税收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队伍。二要充分利用好第三方智库。盘活税务系统现有人力资源,聚集社会各界相关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专家团队,邀请有关专家轮流授课,并有针对性地选拔输送高学历年轻干部到开设大数据专业的院校进行培训提升,努力培养壮大税收大数据人才队伍。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助力推进大数据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深度应用,为大数据环境下的税收治理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实行跟踪并持续改进,提升征管质效。

五、结论

税收风险管理是保障税收征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大数据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作为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核心,使大数据技术与税收风险管理也成为了必然。因此,本文基于大数据环境背景,研究了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税收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发现,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纳税人数激增加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数据采集质量有待提升、税收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识别与分析税收风险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借鉴国际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在税收风险管理上的经验,提出了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改进税收风险分析的工具与方法、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力度的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唐晓宇.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9(32).

[2]孙存一.大数据视角下的税收风险管理[J].税务研究,2019(07).

[3]常晓素.大数据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税务研究,2019(06).

[4]王文清,姚巧燕.大数据技术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影响与国际借鉴[J].国际税收,2019(09).

[5]宋星仪,宋永生.大数据环境下税收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J].税务研究,2020(03).

作者:何盼盼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