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主要作用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为其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方式。但是在此过程中,也会引发一些风险和问题。本文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论述其主要的风险类型以及目前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时存在的问题,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探讨风险防范措施,稳定金融业务,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交融性进一步深化,物流和金融两大行业与时俱进,协同创新,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可以覆盖整个流通企业的资金需求,上下游企业根据需求都可获得融资。这对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国内商业银行逐渐开展并扩大此项金融业务,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新事物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风险和漏洞,如若没有更新完善,那么供应链金融业务将举步维艰,并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因此,要重视供应链金融风险,认真对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适合的防范措施,积极应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效用的同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促进整个金融业务健康稳定发展,进而推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相关概述
供应链金融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上进行创新,将原本单一的金融业务转变成一种综合性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客户不再是单一企业,变成了这条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参与的主体包括四类: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将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将分散的个体有机地联系起来,根据企业规模和企业信用等因素综合评定一个核心企业,并以此为标准,作为供应链上的其他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凭证。物流企业作为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桥梁,以物流时间差为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与监管保证。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范围扩大,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路径增加,加强了二者的合作与交流。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别
供应链金融因其运作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风险。根据风险的影响因素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五种风险类型。第一是市场风险。市场中各商品的价格呈动态变化,会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大多数中小企业所提供的抵押物大多是个人资产,这类资产的价值受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较大,若价格下跌,可能造成企业到期无法还款。第二是信用风险。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困难,主要在于其规模较小,实力不足,信用评定等级较低。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够透明,商业银行无法获得较为详细的资产信息和生产经营信息作为参考,也就无法给予足够的信任,进而放款的标准就会更加严格。此外,中小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破产风险相对大型企业的概率更高,但是商业银行可能会由此产生坏账,增大信用风险。第三是法律风险。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型金融产品,且整个业务主要依赖于各大主体间的紧密联系,因此更需要法律制度进行监管和约束。但目前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且法律制度的更新调整,需要较高的法律素养指导实践,若企业或商业银行对相关制度了解有所偏颇,会造成法律风险隐患。第四是操作风险。供应链金融主要分为有六个步骤,前期的审查、贷款资料准备,中期的审批、放款,后期的管理和回收。每个步骤环环相扣,但都有可能引发操作风险。一类是产品设计本身就存在技术上的漏洞和缺陷,一类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或流程不规范,引发后续争端。这类风险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满意度,易使商业银行产生负面影响。
三、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供应链金融的各类风险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并且会存在多个环节中。如在进行授信的信息调查时,审批或后台处置等容易引发操作风险。这些情况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相关管理不到位,没有对内部人员进行良好的行为约束和操作管理,员工对规则操作的随意性较强,若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自我控制不足,容易造成不良后果。二是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供应链金融作为新的业务领域,其运行较为复杂,涉及的客户群体较多,专业素质不足不利于业务的顺利办理。三是监管力度较弱,作为金融类业务,市场监管应该更为严格,但是目前不管的监管机构还是监管措施都明显欠缺。
(二)授信机制存在漏洞
供应链金融的初衷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因此在授信环节主要是将个体特点与整个供应链整体进行联合考量,并且核心企业成为指标考核的重点,这就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放松了要求,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松懈的地方往往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是授信额度,由核心企业的资质、运营状况作为参考指标,势必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够详细,且以大见小,信用偏差较大。此外,国内商业银行授信的权限设置较多,链条较长,授信结构不够合理,偏向较后的关口,风险审查评价较为笼统,不够细致。
(三)外部金融环境条件较差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办理环节,大多数还在手工操作阶段,信息化、电子化程度较低,对比其他成熟的金融业务而言,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商业银行对第三方主体的监控力度不够,大型且制度规范的物流公司较少,商业银行可供选择的合作方较少,在交易谈判上无法保证自身占据一个有利位置。其次,物流公司若物流经营管理能力较弱,运输和仓储等环节不能及时衔接好,会对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时间差造成影响,数据收集会存在偏差,进而对商业银行的判断造成影响。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供应链金融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应完善供应链金融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市场调研以及银行自身特点,进行风险能力研判和潜在风险的数据分析,依靠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补充措施弥补现行缺陷。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做好程序监管,优化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随意性并减少操作失误。再者,加强外部监管,形成制度约束和行为约束,在其位谋其职,坚守职业道德,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
(二)提升对抵押物的动态管理,加强授信主体准入机制管理
供应链金融因其服务对象的性质,充当信用担保的抵押物较多,银行因做好利率动态管理,设置警戒值,当价格变动跌至警戒值,就需要银行作出相应的措施,如提高贷款利率或增持抵押物,降低银行所需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授信主体准入机制的管理。不再单是对核心企业或需贷款的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还应对整个供应链的企业进行信用、绩效、财务等进行综合评估,并且针对不同的主体制定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案、审查标准,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对银行而言,承担的风险更小。
(三)加强业务操作流程管理
供应链金融业务面对的客户群较多,业务环节和操作等较传统的业务办理更加复杂,因此,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在进行每个步骤时,要严格按照标准办事,如有特殊情况要另行申请,减少主观判断。如在进行贷款前期审核时,要依靠科学的测算方法进行风险评判,并生成数字报告,后期做业务决策时,充当参考数据。还要加快信息系统的建立,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并且通过电子系统可以进行全程监控,信息化的工序处理也更加便捷,效率更高。
(四)加强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
人才作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之一,应加强这个业务领域的人才培养。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组织培训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培训,深化此业务的认识,加强交流和协作。可邀请金融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演讲,传授经验。二是加强人才考核机制,要将人才管理作为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采取个性化与指标化相结合的人才考核制度,兼具标准化与机动性。三是加强人才传导机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形成良好的传帮带精神工作圈,从理论指导到实践,帮助人才快速成长。
五、结束语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新兴金融业务要给予充分的信任与帮助,在风险管理方面既要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也要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通过经验总结、管理机制创新、信息化手段融合、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改善供应链金融的生存环境,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华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环球市场,2021(8):65,75.
[2]夏莉兰.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下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1):159-160.
[3]李海平.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科学与财富,2020(14):60.
[4]程松.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28):208.
[5]刘露,饶卫振,王炳成.如何有效应对其他融资模式的竞争?——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策略[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3):14-29.
作者:高志向 单位: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