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技术创新对金融结构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技术创新对金融结构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技术创新对金融结构的影响

【摘要】寻找最优金融结构促进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05—2018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取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技术创新对金融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①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属于银行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②R&D项目投入与人员数量的增加会促进银行主导的金融业结构发展,而专利数量发展会促进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金融结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引言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建立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匹配的金融结构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金融结构在大部分地区以银行为主导,只有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为市场主导。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探寻最优金融结构,能有效促进我国科技能力的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上升,我国金融结构也会逐步发生变化。基于此,金融结构发展与技术创新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探寻技术创新对金融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金融结构和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现有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而且针对技术创新影响金融结构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针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影响金融结构的情况做出探讨。

1文献综述

1.1技术创新

国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和动力来源都进行了相应分析,Aghion和Nelson(1992)描述了技术创新的3个特点:回报性、可传播性、资源投入性[1];国内学者徐辉(2012)认为创新系统的主体有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和中介机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主要由这些创新主体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通过创新合作、R&D活动、专利、人力资本、企业规模等途径实现[2]。

1.2金融结构

20世纪60年代,Goldsmith第一次对“金融结构”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共同组成其金融结构;麦金农和肖通过分析“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这两类理论,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分法”的金融结构观点逐渐变得流行,他们分别是Baum(2011)提出的以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3]和Cihak&Demirguc-Kunt(2012)提出的以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4]。

1.3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影响

许梦楠和周新苗(2018)从创新效率角度实证得出信贷市场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资本市场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U”形影响,而大部分地区信贷市场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都处于拐点左侧[5]。

1.4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大多在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探寻二者之间的联系,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但鲜有文章探究技术创新对金融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由于技术创新的不可控性,所以本文旨在探究技术创新的发展对金融结构优化的引导作用。

2实证研究

2.1计量模型设定

参考Jefferson等人和戴魁早的做法,建立如下计量模型:Lnyit=α+ρXit+θK'+ui+vi+εit每个时期的金融结构用yit表示,技术创新用Xit表示,K'代表控制变量集合,并引入ui、vi以控制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

2.2变量与数据说明

金融结构主要分3个维度衡量,金融结构规模衡量的是股票市场相对于银行系统的比重大小,金融结构活力衡量的是股票市场相对于银行系统的活力,金融结构效率衡量的是股票市场相对于银行系统的效率。技术创新方面,本文利用R&D项目数量和人员数量反映当地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专利数量则体现创新产出水平。控制变量方面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K1)、地区开放水平(K2)、政府干预程度(K3)、劳动力质量(K4)。主要变量的符号说明和描述性统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金融结构规模、金融结构活力、金融结构效率均值分别为0.435、1.059、1.304。一般金融结构规模小于1,说明银行市场投资在整个市场中占主导,金融结构活力、金融结构效率越小,说明资本市场投资越小,因此目前大部分地区还处于银行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

2.3面板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本文对原时间序列取对数后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表示原时间序列取对数后是平稳序列。为了分析各个变量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做面板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y1、y2、y3分别与X1、X2、X3、K1、K2、K3、K4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金融结构规模、金融结构活力和金融结构效率与科研专利数、科研项目数量、R&D人员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劳动力质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2.4实证结果

对中国除香港、台湾地区以外的省(市、区)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见表2。模型中,因变量金融结构y的滞后一期系数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系统GMM的估计结果充分反映了金融结构所存在的时滞性和对前期基础的依赖性。在加入控制变量K1、K2、K3后,通过系统GMM检验结果分析,参与R&D人数和项目数与金融结构相关,但是对金融结构3个指标系数都为负。参与专利申请数与金融结构显著相关,但金融结构3个指标系数都为正。GDP的增加、地区开放水平与政府干预度的上升对金融结构规模、金融结构活力与金融结构效率影响显著负相关,究其原因,我国的金融结构目前仍属于银行市场主导型,经济的发展对银行资金的依赖较为严重。劳动力质量的发展对金融结构规模、金融结构活力与金融结构效率则显著为正,说明随着劳动力质量的提升,有利于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发展,劳动力质量越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越完善。

3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实证结果,本文得出以下政策建议。(1)从金融结构规模、金融结构活力与金融结构效率各指标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金融结构规模、金融结构活力与金融结构效率所反映出的指标都是银行在整个市场中的投资占主要地位,说明目前从全国来看,我国整体的金融结构发展还比较依赖银行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为弥补银行针对技术创新的不足,国家可以加快企业上市注册制的推行,通过帮助企业快速上市的方式促进高科技公司股权融资效率与力度,建立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定风险补偿制度,对天使投资项目投资失败部分政府给予相应补偿等,以此推动金融结构优化。(2)R&D项目投入与人员数量的增加会促进银行主导的金融业结构发展,而专利数量发展会促进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发展。R&D项目投入与人员数量的增加反映了政府对科研创新的重视程度,专利数量反映了当地的技术创新水平,说明如果当期想要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需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不能一味地依靠增加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2]徐辉,刘俊.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9):1075-1080.

[5]许梦楠,周新苗.何种金融结构更加有助于技术创新?———基于创新投入和效率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0):30-37.

作者:牛玮 魏星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