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埋隧道施工工法及超前管棚支护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埋隧道施工工法及超前管棚支护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埋隧道施工工法及超前管棚支护分析

摘要:以新建青兰高速(宁夏境)六盘山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浅埋隧道采用台阶法、CD法和双侧壁法施工中隧道变形规律,分析了超前管棚支护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拱顶沉降的控制,双侧壁法优于台阶法、CD法;对于仰拱隆起,双侧壁法和台阶法效果接近,优于CD法;对于水平收敛,台阶法优于双侧壁法优于CD法。综合考虑隧道变形控制效果和施工难易程度,采用台阶法施工较为合适。超前管棚支护中,随着管棚直径和范围的增大,拱顶沉降、仰拱隆起逐渐减小,而拱顶沉降、仰拱隆起随着管棚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公路隧道;浅埋隧道;台阶法;管棚支护

0引言

浅埋隧道施工中往往面临围岩风化程度强、岩体破碎、隧道施工期变形大等问题,极易引发隧道坍塌等工程事故。浅埋隧道施工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Atkinson等[1]结合上下限分析原理,利用模型试验对浅埋隧道的稳定性开展了研究;Davis[2]假定了不同隧道破坏模式,并分析了不排水条件下浅埋隧道的稳定性;Leca等[3]对隧道的三维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姜功良[4]对隧道稳定系数进行了求解;韩煊等[5]对Peck公式的计算参数进行了优化建议;杨峰、阳军生[6]提出了针对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超前管棚是控制围岩变形、保证隧道施工稳定性的重要工程措施。苟德明等[7]提出了弹性固定端的双参数地基梁模型。以上针对浅埋隧道荷载计算、隧道失稳破坏模式、超前管棚作用的理论研究,对浅埋隧道施工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宁夏东毛高速六盘山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台阶法、CD法和双侧壁法在浅埋隧道施工中的变形控制效果,分析超前管棚对隧道变形控制作用,研究成果可提出浅埋隧道施工的合理工法超前管棚支护参数[8]。

1工程概况

宁夏六盘山隧道是青岛至兰州公路(宁夏境)东山坡至毛家沟段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设计为分离式隧道,隧道左线起迄桩号为ZK6+270~ZK15+760,长度9490m,隧道右线起迄桩号为K6+230~K15+71隧道长度9480m,是全国海拔2000m以上高原地区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隧道所经区域年平均气温-0.8℃,极端最低温度-25.7℃,从10月底至来年4月份,每年冬期长达6个月。不良地质主要有涌水突泥、软岩大变形和岩层不整合接触带等。

2不同施工工法隧道变形数值模拟

2.1模型建立和计算参数

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中建立浅埋隧道变形计算模型,施工工法分别为台阶法、CD法和双侧壁法,如图1所示。其中,隧道埋深20m,左右边界和下边界为40m,计算采用弹塑性模型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计算采用的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参数见表1。

2.2计算结果

浅埋隧道不同施工方法的隧道横断面位移如图2~图4所示。不同施工方法下的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以及仰拱隆起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图5表明在拱顶沉降的控制上双侧壁法优于台阶法优于CD法,在仰拱隆起上,双侧壁法和台阶法效果接近但是优于CD法,在水平收敛的控制上,台阶法优于双侧壁法优于CD法。综合考虑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和施工的操作难易程度,选取台阶法施工较为合适。隧道地表沉降变化如图6所示。表明在隧道10m和20m断面上,对于地表沉降的控制上,双侧壁法优于台阶法优于CD法,在隧道30m,40m和50m断面处,台阶法优于双侧壁法优于CD法。

3超前管棚支护参数下的控制技术研究

3.1模型建立和计算参数

在数值模拟软件MIDAS中建立浅埋隧道超前管棚支护计算模型,如图7所示。其中:注浆管棚的等效弹性模量Ep按受弯构件进行计算。根据钢管混凝土规范提供的抗弯刚度表达式为:其中,Es,Is分别为钢管的弹性模量和惯性矩;Ec,Ic分别为管内砂浆的弹性模量和惯性矩;Ep,Ip分别为注浆管棚的等效弹性模量和惯性矩;kw为考虑管棚砂浆开裂引起砂浆刚度折减的系数,本次计算取0.6。为探究超前管棚对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分别分析超前管棚直径、布置范围和管棚间距对隧道变形的影响,计算工况见表2。

3.2计算结果

浅埋隧道超前管棚支护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如图8~图10所示。图8表明,随着管棚直径和范围的增大,拱顶沉降逐渐减小,而拱顶沉降随着管棚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当管棚直径由64mm增加至84mm时,拱顶沉降分别为27.45mm,23.41mm,20.85mm,19.34mm,18.56mm和18.12mm。当管棚范围由140°增加至240°时,拱顶沉降分别为26.41mm,22.36mm,19.34mm,17.61mm,16.59mm和15.89mm。当管棚间距由0.2m增加至0.7m时,拱顶沉降分别为18.45mm,18.84mm,19.34mm,21.02mm,23.26mm和27.41mm。图9表明,随着管棚直径和范围的增大,水平收敛逐渐减小,而水平收敛随着管棚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当管棚直径由64mm增加至84mm时,水平收敛分别为9.94mm,8.96mm,8.21mm,7.69mm,7.45mm和7.21mm。当管棚范围由140°增加至240°时,水平收敛分别为9.14mm,8.35mm,7.69mm,7.12mm,6.88mm和6.74mm。当管棚间距由0.2m增加至0.7m时,水平收敛分别为6.89mm,7.11mm,7.69mm,8.65mm,9.98mm和11.58mm。图10表明,随着管棚直径和范围的增大,仰拱隆起逐渐减小,而仰拱隆起随着管棚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当管棚直径由64mm增加至84mm时,仰拱隆起分别为49.69mm,44.98mm,41.25mm,38.35mm,37.11mm和34.65mm。当管棚范围由140°增加至240°时,仰拱隆起分别为44.98mm,40.25mm,38.11mm,37.58mm,37.12mm和36.89mm。当管棚间距由0.2m增加至0.7m时,仰拱隆起分别为36.84mm,37.19mm,38.11mm,39.43mm,41.36mm和44.89mm。

4结语

本文依托宁夏东毛高速六盘山隧道,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浅埋隧道采用台阶法、CD法和双侧壁法施工中隧道变形规律,分析了超前管棚支护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浅埋隧道施工工法对隧道变形控制效果,对拱顶沉降的控制,双侧壁法优于台阶法、CD法;对于仰拱隆起,双侧壁法和台阶法效果接近,优于CD法;对于水平收敛,台阶法优于双侧壁法优于CD法。综合考虑隧道变形控制效果和施工难易程度,采用台阶法施工较为合适。2)浅埋隧道施工超前管棚支护中,随着管棚直径和范围的增大,拱顶沉降、仰拱隆起逐渐减小,而拱顶沉降、仰拱隆起随着管棚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作者:汪军鹏 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