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摘要】近几年,甘蔗作为经济作物的市场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为了有效提升栽培技术的时效性,相关部门要积极整合技术流程,完善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切实实现产量的优化目标。本文从选种、种苗处理、整地、种植等多个层面对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集中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机制

1良种选择

在甘蔗种植工作中,要结合甘蔗品种的种性和产量等基础情况进行合理性选种。品种的选择不仅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要得到相关科研和生产部门的认可,有效落实大面积种植试验,一定程度上种植萌芽率高、分蘖力强以及生长迅速的甘蔗品种,尽量选择早熟高糖且高产的良种。例如,檐州市甘主要的甘蔗种植品种就是新台糖22号,这种品种不仅中期生长迅速,且原料蔗较长,具备高糖高产的特点。

2种苗处理

在良种优选工作结束后,要集中管控相应的种苗处理工作,确保在冬春种植甘蔗时采取健壮且不病害的梢头苗,而在秋季甘蔗种植工作中则要利用全茎苗。之后要进行砍种处理,要将剥好的种苗砍伐成双芽苗,砍伐的过程要结合茎部横切条纹进行,避免出现斜面问题,并且集中处理病虫害芽结,一定程度上提高种苗的健康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种苗处理工作中,也要合理性进行消毒浸种处理操作,确保能将双芽苗用袋进行处理,绑捆固定后有效按照2%到3%比例石灰水进行浸种,浸种时间要控制在12个小时到24个小时之间,有效整合处理效果,并且要集中采用0.1%的多菌灵溶液,浸种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清水浸种要控制在24个小时左右,并且降低种苗的含糖量,集中增加含水量,为提升种苗萌芽率奠定基础,也能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问题,尤其是能减少凤梨病和白蚁对甘蔗植株产生的影响[1]。

3整地操作

在整地处理工作中,甘蔗地要借助犁耙进行深度管理,深度要控制在20厘米到50厘米之间,从而一定程度上为甘蔗提供一个深度足够且土层较为松软的土壤环境,合理性完善管理工序。最重要的是,水田或者是单造田都要选择地下水位较低且土层较为深厚的区域进行种植,并且保证甘蔗生长环境能更加适宜。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的水位要控制在60cm到80cm之间,若是按照田块结构的走向进行整地处理,就要尽量应用T型排灌沟,尺寸大约是40cm*40cm,能有效提升甘蔗种植的基本效果,并且维护保排效果,也为甘蔗正常生长奠定基础。

4种植处理

在甘蔗种植工作中,要在每公顷施加1000kg农家肥,配以50kg过磷酸钙,有效混合堆沤后就能完善腐熟处理,有效提升种植效果。一方面,对于春季甘蔗和冬季甘蔗种植工作,要在每公顷控制在2000株到2500株,双芽苗最佳,以保证合理性密植处理效果。主要注意的是,苗数足够是有效提高蔗糖管理和高产栽培的基础,种植方式则要将双芽苗控的种植距离控制在4厘米到6厘米,种苗平植在蔗沟,蔗糖树苗要朝两侧延伸。需要注意的是,春季蔗糖和冬季蔗糖厚度要控制在4厘米到5厘米之间,轻微压实处理的过程中就能提升蔗糖的萌芽生产效果。另一方面,秋季种植蔗糖的技术要点,秋季种植甘蔗要将时间控制在8个月到9个月这期间雨水较为充足。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种植工作中,要保证没有剥壳的种苗在露天放置3天到5天后进行集中炼苗,并且,保证水分消耗符合种植要求,一定程度上实现种苗易生长的需求。在实际种植中,要对覆土予以管控,控制在2厘米到3厘米之间,尤其是在多雨季节,为了防止雨水对其产生影响,要避免冲积回填土对种苗种植工作造成不良制约。

5田间管理

甘蔗种植工作中,田间管理要作为重点,相关种植户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确保田间管控工作能秉持精细化原则,有效提升管理流程和管理体系的契合度,整合管理项目的根本价值。第一,要适时进行除草处理,在甘蔗地种植工作开始前,要对甘蔗苗芽进行集中处理,甘蔗种植后则要在三天之内完成杂草处理,确保芽前防治工作能贴合甘蔗地实际种植需求,有效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以上,完善处理效果和整体水平[2]。第二,要积极践行水肥管理机制,结合实际种植情况和地区种植要点,确保水肥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壮苗期主要是指甘蔗生长到2片叶到3片真叶式,种植人员要集中进行灌水处理,施加配方肥,并且确保处理效果符合预期。最重要的是,配方肥一般是每公顷10千克左右。分蘖肥则要控制在4到6片真叶时进行施加,保证能有效提升甘蔗分蘖效果,为后续甘蔗种植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合理性田间管理对于系统化控制甘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种植人员要保证处理效果和处理水平,不仅要结合地区实际要求,也要对种植条数予以判定,有效落实系统化种植管理目标。

6病虫害防治

在甘蔗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将病害管理和虫害管理作为关键,积极践行统筹性较好的监督机制,以保证甘蔗高产栽培的实际效果。1)病害处理。甘蔗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就是真菌病害,主要是甘蔗凤梨病,在甘蔗感染后就会导致切口两端出现红色,然后会逐渐变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黑色的粉煤状物。另外,甘蔗内部组织会出现红褐色,种苗甚至会直接形成空壳。针对甘蔗凤梨病,要在种苗处理时选择稍头苗进行集中浸种,时间控制在24个小时。或者是利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菌毒清等,制成1000倍液有效浸种3min,然后再开展种植工作。甘蔗除了感染凤梨病概率较大外,甘蔗黑穗病也较为常见,这种病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侵染,和甘蔗的品种以及感病性有关,会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质量。针对黑穗病,相关种植户要集中选取抗病品种,并且利用50摄氏度的热水进行集中浸种,时间控制在2min,针对已经感染黑穗病的甘蔗,则要连根拔除,一定要解决掉黑鞭,然后全部烧毁,避免出现病害的传播[3]。2)虫害处理。在甘蔗种植工作中,二点螟是较为常见的虫害,尤其是旱坡甘蔗种植区域,会对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第一高峰在主茎方面,第二高峰在孽茎方面。为了有效减少二点螟对甘蔗种植造成的影响,相关种植户要合理性开展轮作处理,因地制宜地推广冬季甘蔗和早春甘蔗,科学化进行小培土处理。

7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甘蔗高产栽培种植工作中,要整合种植技术和要点,合理性完善管理机制,确保能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技术应用的时效性,也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金安.旱地甘蔗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探究[J].大科技,2017,(21):231-232.

[2]李松,游建华,余坤兴等.几个糖能型甘蔗新品种高产栽培比较试验[J].广西蔗糖,2014,(4):3-5.

[3]袁丽梅.浅谈耿马县孟定镇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2):189-189,183.

作者:梁星彦 单位:广西隆安县南圩镇农业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