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技术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水资源极其丰富,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而一个优质的水利水电工程离不开混凝土施工,其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影响最大,简单说,混凝土施工技术越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就越高。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建筑领域中,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依靠高强度的混凝土作为支撑,同时混凝土施工也是整体工程质量的保障,此外,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成本低、性能好等优势,因此得到了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相关技术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稳步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水资源丰富,特别是南方诸多地区,这些水资源是发展经济保障居民生活的基础,因此必须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使其为人类造福。水利水电工程就能够合理调配水资源,通过配备的发电机组实施并网发电,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水利水电工程涉及诸多项目,其中混凝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同时混凝土的制作、浇筑、后期维护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涉及的技术指标及生产工艺都比较复杂,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实施,可见只有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强管理,才能全面把控施工质量,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由砂子、水泥、石子、水构成的,砂子和石子属于骨料,水泥和水形成水泥浆。混凝土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在具体施工时,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安全隐患。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实施混凝土浇筑技术,可以增强建筑与构筑物的结构强度,起到防渗、抗洪的作用;在施工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防止对相邻基础结构造成破坏,可选用深基浇筑技术。在浇筑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程序施工,避免不同工序之间相互影响。
2.2优势
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具有极高的物理稳定性,不容易造成结构变形,可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性价比较高,这是由于混凝土原材料极为丰富且价格低廉,经过科学配比后,结构强度高且结构耐久性非常优越。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可添加钢筋来提高结构强度和质量,经济实用性非常好,适用于大多数工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强,混凝土结构密度高,对外界的环境因素影响抵抗力较高,特别是雨水浸泡等环境的抵抗能力更优越,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极为重视,直接关系到了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期限。
2.3特点
一是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体积庞大,因此需采用分块分层施工技术,这样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进而产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诱发混凝土裂缝,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加强对温度的控制。二是工程量大。一般的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都会超过几十万立方,重大工程使用量会更多,施工周期长,因此要想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最重要的就是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全面提高施工水平。
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3.1裂缝防治技术
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裂缝,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求在施工时注意做好防治措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常是受到环境、拌和材料、施工组织等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应更加重视这几个问题,以预防裂缝的产生。如果是大体积混凝土应由低向高浇筑,同时还需沿着长边由一边向另一边依次浇筑;在浇筑中最好一次性完成,通常预留施工缝时在两个施工段的混凝土初凝后再采取加固措施。填充后浇带时可使用膨胀式混凝土,强度需高于原来的混凝土,尽最大可能保证混凝土整体性,预防裂缝问题的产生。
3.2大坝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坝体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分缝分块技术、接缝灌浆管路系统布置,其中分缝分块技术在坝体施工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坝体结构的稳定性,必须采取适宜的施工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形式,即:通仓分块、纵缝分块、错缝分块。纵缝分块要求低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施工方式;错缝分块则适应于浇筑面积小的区域,但需要错开竖缝,并使错开高度和方向保持一致,该技术对温度的要求不高;通仓分块技术适用大面积浇筑区域,在浇筑中使用机械予以辅助,浇筑效率高,但该技术对必须要控制好温度。接缝灌浆必须合理掌握施工工艺及工序,全面提高施工水平,先要在接缝灌浆时树立好模块再灌浆,依据不同的管路系统选择不同的施工方式,重复式灌浆不会出现管路堵塞问题,还可以反复灌浆,提高灌浆的效果及建筑质量,但是这种方式对管材的消耗较大,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在实际施工中最主要的是管理施工工艺,避免发生坝体变形问题。
3.3水闸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闸施工中包含了诸多复杂工序,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闸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水闸地板及水闸闸墩施工。水闸底板浇筑,首先要确保施工区域的软土地基完成铺设,一般铺设的混凝土层厚度在10cm为宜,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软土地基、平整地面,以免直接与水接触。随后设置侧面模板,将模板固定在支撑木桩上,以免水闸底板在浇筑中变形。施工人员必须注意混凝土强度与底板浇筑部分的强度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最后混凝土浇筑冷却后,在混凝土中穿插钢筋,使用铅丝绑扎好以防钢筋变形。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厚度、钢筋位置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图纸确定,保障水闸底板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水闸闸墩施工中,水闸门槽中存在大量钢筋,预埋结构也非常复杂,闸墩厚度小、高度大,增加了混凝土施工难度。将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在水闸闸墩中,可有效连接闸墩和底板,增强结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沉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闸槽浇筑问题,如果浇筑不当同样会诱发混凝土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尽可能完成一次性浇筑,避免产生更多的问题。
3.4混凝土振捣施工
混凝土浇筑后,受到自身特性的影响,内部材料分布不均匀,因而影响到混凝土整体质量,因此在浇筑完成后,要开展振捣工作,以提高混凝土内部各种材料的均匀性,形成坚固的整体。振捣需依据工程量选择人工振捣或是机械振捣。一般情况下,机械振捣更均匀,工作范围更广,能有效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如果是一些小型振捣工作则可以采用人工振捣的方式,这种方式更灵活,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开展作业,也能提高振捣质量。
4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4.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是混凝土最主要的配置材料,水泥遇水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因此水泥水化热会影响到混凝土性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提高混凝土性能,施工单位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来配置混凝土,例如:硅酸盐水泥,它遇水后产生的水化热较低,可有效避免因水化热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此外,还需注意控制混凝土混合配比问题,确保混凝土的应用性能,以免出现变形问题。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置流程操作,重视性能指标试验,确保混凝土各项性能满足施工要求,才能投入使用。运输对混凝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运输中必须选择专业的运输车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产生水泥浆流失、分层离析问题。隔热保温措施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夏季应避免高温暴晒,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冻。
4.2加强混凝土施工成本管理
资金周转速度、混凝土质量、能源消耗量等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本的主要因素,稍有不慎就会增加成本投入。一般可以采取综合全面的方式开展施工成本管理,站在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计划、预测、控制等多个方面,成本控制就是最核心内容,对施工成本开展控制,也实现了降低成本投入的目的。
4.3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浇筑施工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组成,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需先开展水闸模型、脚手架的构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此能保障浇筑技术的质量。还需注意在浇筑时,必须以质量为前提;在表面铺设砂石层,以便更好地完成浇筑。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极其复杂,必须控制浇筑强度,结合具体工程与施工情况开展浇筑,避免混凝土结构变形问题。模块拼接是浇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加强对重点模块拼接质量的控制,需充分利用相关施工技术与辅助材料,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
4.4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必须加强建设队伍建设,工艺必须精良。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是保障工程修筑完成的基础。同时需设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通过认知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区分,确定好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及职责,设立奖惩制度。在项目开工前制定施工计划,依据现场施工图纸,把控大局建设情况,增强项目全方面操作与控制性质,施工中由监理人员监督确保项目的施工工艺与质量必须符合标准。施工人员在上岗操作前必须取得相关技术证明,经过合格的培训后方能上岗,在施工中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施工,切忌盲目施工或凭个人感觉施工,加强团队管理,统一技术标准及规范,定时定量完成各项施工任务,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
5结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管理水平的影响,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管理的租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从多方面加强管理,寻找合适的管理方法,最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马莉莉.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珠江水运,2020,(07):45-46.
[2]董治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169-170+188.
[3]林虎.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20,(23):219.
[4]李小辉.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06):12.
作者:彭光玉 单位:南京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