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育苗技术管理探索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育苗技术管理探索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育苗技术管理探索3篇

第一篇: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问题方法初探

摘要:在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育苗技术会影响工程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如缺少有效的育苗技术管理措施会降低林木成活几率,影响林木生长质量。青海地区林业经济发展速度快,然而在育苗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制约了林业工程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持续上升,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林业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有利于推动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态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以完成空气净化,减少水土流失问题带来的影响,对于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青海省在林业经济发展方面始终保持着先进的理念,将生态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但是个别地区却忽略了对育苗技术实施有效管理,使得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受到了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当地的林业人员必须要正确认识林业育苗管理的重要性,可以结合当地林业发展状况对育苗技术实施有效管理。

1林业育苗简析

林业育苗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播种、嫁接、组织培养或者扦插的方式完成育苗,其中播种使用最为广泛,扦插是繁殖速度快的育苗技术,嫁接技术则是在培育新品种时所使用的主要技术。当所需要培育的品种较为珍贵时可以选择组织培养的模式,可以为苗木提供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林业育苗技术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当地地区自然条件情况、苗圃建设情况、工艺技术水平、机械设备水平等多种因素,为后期育苗技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也加快了林业育苗技术的创新速度和推广速度,不仅保障了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同时也可以缩短林业育苗所需要的时间。

2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问题

2.1育苗管理手段不合适

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过程中没有选择合适的手段,使得苗木无法拥有最为合适的生长环境,从而影响了成活率。苗木在发育生长的过程中对于营养元素和水分的要求较高,需要定期补充营养成分才能够确保健康成长。然而在实际的育苗管理中只是重视对其水分条件和光照条件进行改善,忽略了苗木生长时对于各种矿物质的需求,从而影响了矿物质的吸收量和苗木生长情况。林业发展会受到病虫害问题的影响,但是在防治病虫害管理方面相关人员只是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后期林业长成阶段,没有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实施病虫害管理,从而给苗木的成活率造成了影响。

2.2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理念是影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管理理念始终没有得到革新,会严重制约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育苗技术的使用效果。当前林业工作人员对于育苗技术管理的认知仍然较为浅薄,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在林业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此没有主动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也未严格落实所提出的管理制度。林业人员多数年龄较大,对于现代林业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缺少了解,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仍然沿用落后的观念面对育苗工作。

2.3缺少专业育苗技术管理人员

在育苗工作中多数人员均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教学,对科学管理和培育苗木缺少认知,也缺少专业的系统性管理知识体系,无法及时解决在育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管理人员也只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没有专业的知识作为基础,会影响到育苗技术的使用效果。青海省地区经济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较为落后,育苗技术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较差,并且工作的区域和环境较为偏僻,工作内容繁琐复杂,无法吸引到更多的新型人才,使得育苗技术管理工作缺少专业人才作为基础[1]。

2.4缺少育苗技术扶持资金

林业投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并且见效速度较慢,在投资后难以在短时间获得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投资量,使得林业育苗技术的研发缺少资金支持。资金的缺少使得林业育苗设施较为落后,并且设备体系不完善,部分技术难以实现,给林业育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资金缺少也无法为林业人才提供合适的培训的机会以及高水平的技术指导,从而使得林业育苗人员只能利用传统的手段进行育苗,对于林业育苗发展而言是较为严重的制约因素。

3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3.1使用合理的育苗管理技术

在育苗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合适的技术,这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制度中明确技术的使用重点,以此来确保育苗技术使用的合理性。首先在林业育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土壤中不能存在病害残株或者害虫躯体,只有健康、肥沃的土壤才能够为苗木生长发育提供合适的环境。在育苗时要合理使用催芽技术,保证空气条件、湿度条件的合理性,将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让种子中能够含有充足的水量,之后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催化。在进行播种时可以选择机械播种的方式,能够保证播种的精度,提升播种效率。其次,在苗期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定期检查苗木的生长情况,结合苗木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合适的营养元素。施肥是保证营养供应方式,相关人员需要对肥料的配比进行调试,确保苗木可以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足的营养元素。苗期管理是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必须要在苗期加强施肥、病虫害防治管理效果,才能够确保苗木能够得以成活。

3.2转变管理理念

一个人的意识会决定工作行为,因此要想改变育苗技术管理人员存在的工作问题必须要先调整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促使管理人员可以认识到育苗技术管理使用的必要性,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能够主动投入到管理工作中[2]。相关部门需要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利用制度约束来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将新的管理理念践行到日常工作中。作为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到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合理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细化具体的工作任务,使每项管理内容都能够有人负责,在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主体解决该问题,从而促使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3.3引进专业人才

为了能够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应当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这样才能够及时学习新型的育苗管理技术,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实施管理,以此来落实育苗管理的效果。首先,需要重视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效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向培训对象讲解育苗技术管理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对后续管理制度的执行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活动,利用自身的影响带动其他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应当积极吸取新型的管理人才,利用专业人才充实管理队伍,促使育苗技术管理工作向着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新型的专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思维,可以合理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完成对苗木的管理,从而强化管理效果。

3.4增加林业育苗技术投资

为了减少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增加资金的扶持量,这样才能够为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动力,改善目前存在的设备落后问题,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资金的扶持可以让相关人员从国外引进更加可靠、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为苗木的生长发育提供有效保障。如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是当前所使用的常用技术之一,通过资金的带动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达到提高育苗效率和育苗质量的作用。并且还应当积极促进技术的快速更新,积极和国外进行交流,引进新型技术和电子设备,逐步完善当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设备体系和技术体系,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基础。为了保证引进的有序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技术引进保障机制,为技术引起提供政策支持[3]。

4结束语

林业经济发展是未来青海省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可以保证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践行政府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念。林业发展和育苗技术管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合理的育苗技术管理可以为后续林业的发育和生长提供重要的基础。当前在育苗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着育苗管理手段不合适、管理观念落后、技术人才缺少等多种问题,这需要相关人员能够从上述角度出发,以此来加强育苗技术管理效果。未来青海省应当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利用人才来加快技术管理措施的研发,从而提高育苗技术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婕.现代林业种苗与育苗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及提升途径探析[J].种子科技,2020,38(16):115-116.

[2]王娟,刘见锋.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20(10):149-150.

[3]李玉花.现阶段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J].农家参谋,2020(22):108-109.

作者:路秋玲 单位: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林场

第二篇:葡萄园的土肥水技术管理探究

摘要:当前,国内外市场对葡萄的需求越来越大,极大地调动了果农种植葡萄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他们也渴望进一步掌握葡萄的种植新技术,提高产量的同时生产出口感好、营养丰富、食用安全的葡萄。本文针对葡萄园土壤管理技术、葡萄所需营养与施肥技术、灌水技术进行简要论述,为果农进一步管理好果园提供点滴借鉴。

关键词:葡萄园;土壤;施肥;灌水;管理

1葡萄园的土壤管理方法

葡萄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是葡萄最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层肥厚的土壤中生长。葡萄园的土壤管理方法和土壤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土壤养分含量和养分供应密切相关,影响着葡萄树体的生长和结果;土壤中有毒害物质影响果实的食用安全性。所以,良好的土壤管理是进行葡萄生产绿色食品的前提,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果园清耕法

果园清耕是目前常用的葡萄园土壤管理方法,指的是葡萄园内果树之间空地处不种植任何作物,空地杂草一般在生长季节用中耕方法铲除,秋季的时候深耕一次,这样常年让土壤保持疏松无杂草。如果葡萄园内土质硬板,每次中耕和深耕也可以加大田耕深度。1.1.1葡萄园清耕法优点。春季气温较低,清耕可以加强土地吸光强度,使地温回升较快。晚熟葡萄园秋季深耕有利于葡萄充分利用地面散射光和辐射热,加大葡萄的糖度,提高葡萄品质。另外清耕可以增强土地的透气性,有效促进有机物氧化分级和微生物繁殖,增加有机态氮素。1.1.2葡萄园清耕法缺点。葡萄园长时间采用清耕法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迅速减少,同时土壤结构遭到破坏,雨量大或者较为集中时候会使水土流失严重。

1.2葡萄园覆盖法

一些干旱地区、土地养分含量低的地区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流失、土壤有机物减少而采用覆盖法,此法是一种先进的土壤管理方法。葡萄园常用秸秆覆盖,在大棚架、小棚架园及立架幼树期的树盘上用秸秆、稻草等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有机质。春季果园地温需要迅速提高,所以吉林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覆草,避开了早春地温回升期,以利于提高地温。覆草多少根据土质和草量情况而定,一般每亩覆干草1500~2000千克,厚度15~20厘米,上面压少量土。初次覆草果园,覆草前每亩施腐熟的土杂肥5吨左右,后进行深翻,每棵葡萄树再另施适量氮肥后灌水。连覆3~4年后浅翻1次,浅翻结合秋施基肥进行。

1.3葡萄园免耕法

葡萄园免耕法指的是在葡萄园区喷洒除草剂进行除草,对土壤不进行翻耕。春季可以进行一次苗前除草。此方法具有保持土壤自然结构、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1.4果园间作法

间作物间作物以生长期短、矮秆的作物为主,如花生豆类、中草药、葱蒜类等。一般在距葡萄定植沟埂30厘米以外,以免影响葡萄的正常发育生长。

2葡萄所需营养与施肥

2.1葡萄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2.1.1氮。氮是葡萄的酶、蛋白质、叶绿素、核酸、维生素以及激素等的组成成分。葡萄缺氮时,茎蔓长得慢,早期停止生长,葡萄叶长得小而且薄,发黄或呈现淡绿色,皮层变为红褐色。易早衰脱落。果实小,但着色好。2.1.2磷。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等的组成成分。相对于氮和钾,磷的需求量较少,仅为氮的一半,钾的42%。葡萄在新梢生长旺盛期和果粒增大期对磷的吸收达到高峰。及时供给充足的磷素营养,可促使植物的各种代谢顺利进行,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葡萄植株缺磷时,叶片呈暗绿色,叶面积小,从老叶开始叶缘先变为淡黄,然后变为淡褐,继而黄色部分向内扩展。2.1.3钾。葡萄属于喜钾果树,钾在植物保水能力、吸水能力,光合作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钾能促进浆果成熟,增加糖分,降低含酸量,提高品质,提高葡萄抗早、抗病、抗寒能力。缺钾的植株果实小且成熟度不一致,叶缘失绿,新梢中部叶片的叶缘呈黄褐色,以后逐渐扩大到主脉间失绿,接着叶片边缘焦枯,并向上或向下弯曲,严重时,老叶发生许多坏死斑点,脱落后形成许多小洞。2.1.4钙。钙是植物体内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如钙是ATP酶的组分,其在树体内难以移动,不能被再次利用。葡萄需钙量较大,其果实中的含钙量达0.57%。因为葡萄在新出的叶片、根、顶芽的含量较低,如果缺钙首先在这些组织中会表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幼叶叶脉间及叶缘褪绿,随后近叶缘处出现针眼状坏死斑点,茎的尖端顶枯。2.1.5硼。硼能促进葡萄树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所以硼元素在葡萄树体内的含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树体有机物的供应状况。另外硼对葡萄受精过程起到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葡萄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缺硼则小果率增高,并影响浆果的品质和含糖量以及新梢的成熟。幼树缺硼,顶端的节间较短,形成褐色的水浸状斑点。幼叶失绿而且较小,畸形,向下弯曲。2.1.6镁。镁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及一些酶的组成分,如在呼吸作用中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激酶等都以镁作为活化剂。葡萄缺镁时,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先是老叶变黄,接着叶片脉间生成带状黄化斑块,从叶片中间向叶边缘扩展,逐渐变黄,最后叶肉组织变成黄褐色死掉,仅叶脉保持绿色。2.1.7铁。铁是树体内多种氧化酶、铁氧化还原蛋白和固氮酶的组成成分,在树体内不易移动,可影响树体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硝酸还原。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在叶绿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缺铁可发生失绿症。2.1.8锌。锌在树体内可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促进吲哚乙酸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进而生成生长素。锌还能促进蛋白质代谢,增强植物的抗逆性。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如碳酸酐酶、RNA聚合酶等都含有锌,锌与色氨酸酶的活性密切相关。葡萄缺锌时,首先主副梢叶片变小,即小叶病。叶柄洼变宽,叶片斑状失绿,节间短。

2.2葡萄所需要的肥料

2.2.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也就是常说的农家肥,包括人粪尿、堆肥、沤肥、绿肥等,种类繁多、来源广泛、肥效时间长。有机肥料所含的葡萄所需的营养元素多,能长时间不断地将养分供给葡萄树,同时还能改善葡萄园的土壤结构。堆肥是指利用各类杂草、玉米等作物秸秆、树叶、人类尿或家畜粪尿等混合堆积腐熟成的肥料。堆肥养分含量种类较多,肥效长,一般作为葡萄树的基肥。沤肥是指利用各类杂草、玉米等作物秸秆、树叶、人类尿或家畜粪尿等加上泥土,放到水坑中,在夏季常温的条件下进行沤制而成的肥料。此种肥料养分含量种类较多而且养分不易挥发,肥效长,一般作为葡萄树的基肥。绿肥是指把植物的绿色部分耕翻入土壤当作肥料。绿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土壤熟化和养分释放,提高地力。2.2.2无机肥料。葡萄园常用的无机肥料有氮肥(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等);磷肥(常用的有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等);钾肥(常用的有硫酸钾和氯化钾);复合肥(指含有氮、磷、钾中两种以上养分的肥料,常用的有磷酸二氨、磷酸二氢钾等)。

2.3葡萄施肥时间、施肥方法及施肥量

2.3.1有机肥施用。为了能够让葡萄养分达到最佳,施用有机肥时,可以加入适量尿素、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无机肥。施入量一般为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吨以上。施入方法-般在果实采收后用沟施法,即在须根外部挖一条深40~60厘米、宽20~40厘米的沟,施肥后覆土灌水。2.3.2无机肥。施用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一般每年追施3~4次氮肥、硼肥、磷酸二胺、磷酸二氢钾等无机肥。第一次追肥促进发芽:在发芽前,追施氮肥,施后及时灌水;第二次追肥提高坐果率:在抽枝和开花前喷施硼;第三次追肥促进果实膨大:在果实膨大期追施磷酸二铵,叶面喷施钙、镁、锰、锌等微肥;第四次追肥果实着色:在果实着色初期,追施磷酸二氢钾。各时期追肥量要看葡萄园根据地的肥力、树的长势不同进行平衡施肥。

3葡萄园区灌水技术

葡萄的耐旱性较强,只要有充足均匀的降水,一般不需要灌溉。但由于葡萄生长期降水量分布不匀,多集中在葡萄生长中、后期,而生长前期干旱少雨。因此,应适时进行灌溉。目前葡萄生产采用最普遍的灌溉方式是沟灌,即通过管道将水引人葡萄定植沟内。根据葡萄生长和季节降雨规律可进行葡萄上架后灌溉催芽水、开花前的花前水、追施催果肥后的催果水、在下架埋土防寒前的越冬水。另外园区施基肥后灌水使肥与水沉实。

作者:张明君 聂海民 李琳琪 牟楠 单位:德惠市园艺特产工作站 德惠市农业技术宣传教育中心

第三篇:森林抚育技术管理及实施要点

摘要: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起到了积极作用,采取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简要概述了森林抚育的概念,明确其重要性,论述了修剪枝条、商品林抚育、公益林抚育、天然林抚育的实施要点。旨在维护森林系统的生态平衡,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实施要点;概述

我国的生态环境日趋严峻,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被破坏,只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希望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

1森林抚育的概述

1.1概念分析

森林抚育是指在树木成熟前,通过合理调整树木之间的距离,提高森林植被的存活率,进而保护生态系统。森林抚育工作内容包括: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植被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物种,进而提高森林植被的质量,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1.2必要性分析为保护生态环境,优化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森林抚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进行森林抚育工作有利于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为植被的生长带来健康的环境,丰富森林资源。做好森林抚育工作,有利于开发森林资源的综合价值。不同树种产生的作用不尽相同,了解不同植被的功能,根据他们的生长特性采用针对性的抚育措施,充分发挥出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2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分析

2.1责任到人,完善森林抚育技术管理机制采取森林抚育技术措施,需要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度,做到责任到人,从而增强抚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受诸多因素影响,森林抚育相关职工在进行工作过程中,存在态度不端正、效率不高等问题。通过制定出责任到人的制度,端正抚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质量。针对面积较大的林区,管理人员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划分责任片区,增强抚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避免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健全内部反馈机制,鼓励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达到理想的森林抚育技术管理效果。不断完善森林抚育技术管理机制,为后续森林管理做出技术保障。通过责任到人的举措,出现相应问题及时找到责任人,高效地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森林抚育技术措施的管理水平。制定出科学的森林抚育措施方案,加强工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指导森林抚育工作者学会使用网络技术,积极使用通讯设备进行信息交流,提高森林抚育管理效率。

2.2规范管理,制定商品林抚育技术方案

制定合理的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实现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抚育工作的应用效率。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当地的地形和林区状态,制定出细化的技术措施方案,确保森林抚育措施得到贯彻落实。相关管理者需要定期与森林抚育工作一线员工进行交流,了解植被的生长变化,掌握林区的发展情况,为作出应急预案提供数据支持。为推动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森林抚育技术措施,保证抚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商品林是森林抚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商品林抚育技术方案具有必要性。根据不同地区的植被生长情况,了解树木种植的密度等数据,制定出科学的森林抚育技术方案,确保植被健康生长。做好树木幼苗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清除树叶和杂枝,保证树木的垂直生长。在培育幼苗的过程中,做好除草追肥工作,为植被成长提供健康的环境。进行森林抚育工作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树木受病虫害因素导致发育不良的问题。

2.3培养人才,做好森林抚育监督管理工作

由于我国森林抚育工作起步较晚,投入力度不够,参与森林抚育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从森林抚育技术措施着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士,做好森林抚育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森林生态环境的质量。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应用科学的森林抚育技术。对当地的森林抚育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进而提升森林抚育工作效率。强化森林抚育工作者的道德意识培养,做好环保生态理念的思想教育。让更多的森林抚育工作参与人员坚持原则,明确自身责任,积极的投身于森林抚育事业中。开发专门的森林抚育教育系统,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为保护森林植被,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要求森林抚育工作者明确工作的持续性特点,掌握森林抚育工作的系统性要求,完成相应的监督管理任务。在进行森林抚育工作之前,需要监测林区的实际情况,调查数据,获取全面的抚育成效监督数据,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监测结果,作为后续森林抚育技术监督管理的依据,为确保森林抚育工作有效实行带来理论支持。规范森林抚育工作者的技术操作,重视森林安全作业。关注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问题和森林防火问题,控制危险隐患,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协调统一。

3森林抚育技术实施要点分析

3.1修剪枝条修剪枝条作为森林抚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认真对待。只有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更好地培育植被,让树木达到良好的生长状态。

3.2商品林抚育

商品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商品林根据树木的年龄不同,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森林抚育措施,主要分为幼年龄林和中年龄林两种。根据林木特性,分析森林抚育技术实施要点,具体内容如下:3.2.1幼龄林抚育。根据幼龄林的生长情况进行透光伐,为幼龄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郁闭度不低于0.6的区域,确保植被分布均匀,避免植被间的距离空隙太大,需要在空间内栽种具有透光性和通风性的植被,符合设计条件的同时还能满足植被生长需求。及时修剪枯枝烂叶,采用平切的修剪方法,注意切口的平滑度,避免对植被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针对灌木等植被,采用人工割除或机械割除的方法,有效除去灌木丛中的杂草。3.2.2中龄林的抚育。针对中龄林的森林抚育要求,根据空间郁闭度情况选择伐除方式,主要采用透光的方式,化解植被之间的矛盾。合理调节植被的生长空间,确定合适的生长密度,为中龄林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避免非目标树对目标树造成的生长阻碍,可以砍伐掉生长状况不良的树木,保证优质植被得到良好的生长空间。在采取森林抚育技术措施的过程中,从调节植被平衡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森林抚育工作效率。

3.3公益林抚育

抚育公益林旨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营造健康的植物生长环境。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森林抚育技术措施,提升林木的质量,提高植被资源的利用效率。重视公益林的抚育工作内容,尽可能地优化自然环境。根据公益林的植被类型,培育出复层混交林,丰富森林植被种类,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公益林抚育效率,及时砍伐有害林木,注意除草。采取一系列人工抚育的方式加快公益林的自然化更替,逐渐实现公益林带来的生态价值。在公益林植被的生长阶段采用定株抚育的技术措施,主要是砍伐产生病虫害、密度大的幼林,在相对稀疏的林地上进行林木的补充种植。针对土层深厚、坡度小的林区,采用生态疏伐的措施,保留生长势头良好的植株,砍伐有害林木。针对坡度高于25°的林区,采用卫生伐的技术措施,保证林区的采光性和通风性能达到植被的生长要求。对于产生了旅游价值的公益林,需要运用相关美学的抚育技术,使用景观伐,构建优美的森林景观。

3.4天然林抚育

天然林抚育实施要点是根据树木的生长形态采用相应的抚育措施。正确分析植被的生长年限、习性等数据,制定出科学的森林抚育方案,合理地砍伐,提高植被覆盖率。明确天然林抚育工作重点内容,及时砍除害木,补植强木,充分发挥出天然林产生的生态价值,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4结语

森林资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大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关注程度,发挥出森林资源产生的效益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分析森林抚育技术措施的内容,根据不同林区的植被分布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抚育措施。明确森林抚育技术措施的实施要点,不断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有序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各管理部分积极响应号召,落实森林抚育工作者的责任,营造积极向上的管理体系。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共同推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

作者:孙宇冉 单位:淄博市淄川区国有淄川林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