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保密技术计算机安全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保密技术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保密技术计算机安全论文

1企业终端系统的运行环境特性

1.1维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先进性

企业在计算机终端系统安全防范措施上要加强对内部局域网络的划分。按照局域网络的划分标准可分为:按照IP地址进行局域网络的划分、按照子网掩码进行局域网络的划分、按照配置端口的方式进行局域网络的划分以及根据终端编译码的属性进行局域网络的划分。通过划分局域网络才能保证各个终端系统内部信息的独立性,在计算机硬件配置设施上,采用统一的标准,计算机运行环境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系统配置性能以及对信息数据处理的能力上。其中在系统配置上都是采用正版系统,正版系统兼容性强,能够对各种操作软件进行正确的使用。其次正版系统能够定期为软件进行更新,修复内部的漏洞,始终保持系统本身的先进性。其次便是在编码技术上保持着先进性,盗版系统在编码技术上只是仿制了正版系统中一部分编码程序,编码程度简单,只能抵御一些简单的病毒。而现代企业在编码程序上采用的是十二位的编码代程,包含的代码类型机构有:C语言、C++、以及数据库的重要编程代码。

1.2维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按照计算机终端系统安全层面机构进行划分,可分为:物理结构的终端系统结构层面、数据链路的终端系统结构层面、网络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传输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会话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表示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以及应用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其中在物理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完成的任务是对传输数据的封装,以比特的形式在封装系统内传输。在数据链路的终端系统结构层面上数据以帧结构的形式在传输通道内进行有效的传输,比特结构进一步的演化便形成以帧结构的形式。在网络终端系统的结构层面上信息以数据包的形式在传输信道内传输,将传输帧结构进行压缩,其中包括对编码信息的抽样、量化以及编码,抽样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抽样过程中,原有代码信息的信号在幅值上仍是连续的,但在时间分布区域上为离散的。抽样后的代码信号仍为模拟信号;量化是把幅值上连续的信号转化为离散的信号,量化阶段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一般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是非均匀量化,采用近似值的方式,例如在信息代码传输过程中,信息代码的编排数据为3.2,,1.4,2.4,2.7,1.9,在非均匀量化阶段,量化的数据为3,1,2,3,2,采用近似值的方式。最终在编码方式上将量化的数据信息以二进制的方式进行编排,最终的信息码为:0011,0001,0010,0011,0010,这种结构层面能够保障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稳定性。

1.3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无界性

企业在计算机终端系统进行局域网的划分时,要对内部共享信息资源的终端系统的IP地址进行有效的划分,按照IP地址的排布情况,可将终端系统的IP分为4类,其中A类IP地址的划分区域为0—127,可供多个终端系统进行端口IP号的配置。B类IP地址的划分区域为128—191,在这个IP段内可以实现对交换机与终端系统的连接,每个交换机配有两个设备端口,每个端口都有固定的IP地址。C类IP地址的划分区域为192—223,在这个IP段内可实现路由器的配置连接,实现内部小型局域网信息资源的共享。D类IP地址的划分区域为224—239,在该网段结构中可以实现以太网(EPON)模式的连接,扩大内部终端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的数据结构。

2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终端系统存在风险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软件操作部分,另一方面为硬件操作部分。其中在软件操作部分存有的问题为终端用户没有对应用程序设立专属的防火墙,其次在防火墙识别功能上都存有安全因素。首先在防火墙层面上,由于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属于大型的中心服务器,所以应该使用正版的防火墙操作软件。但是一些企业在终端系统内下载安全一些免费的应用程序包,对贮存在注册表内的数据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其次在软件更新应用程序上也不能进行定期更新,造成防火墙存有较大的风险漏洞。硬件设施的老化对信息的安全性也存有一定的风险因素,由于传统企业在终端系统硬件配置上选有的内存较小,不能及时的处理数据数据信息,这便造成了数据信息的丢失的可能。

3计算机保密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根据网络运行环境的风险因素,可将计算机网络机构中的内网和外网之间进行有效的隔离,隔离选用的平台为防火墙。防火墙的兼容性对计算机的服务器以及部署终端具有一定的限制要求。与网络接口的IP地址以及服务器终端设备的子网掩码有关,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匹配结构不一致,便不能进行有效的隔离,同样内网的数据信息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共享。在网络结构中会议通报系统属于数据同步子系统的内网,实现内部数据信息的共享性。当服务器下达指令后,后续的终端计算机都能接收到服务器共享的数据类型。会议送报系统属于数据同步子系统中的外网连接部分,中间经由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外部网络的连接部分。当外围终端系统登陆后台服务器时,需先经过终端服务器的认证,认证码会随机性的发送至外联服务器上,终端系统的认证码与终端服务器的数字校准码一致时,才能登陆外部的服务器,预览外部的数据信息资料。其次计算机保密技术在数据检错重发机制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用户在网络终端服务器检索信息时,数据库便会根据检索内容的关键字进行锁定。将锁定的内容转发至需要存储的硬盘中,在转发过程中需要转发信息的验证,将确认之后才能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信息库。对于检错重发机制利用的是在信息序列中插入校验码,在信息码传输过程中,一般在信息码序列中插入1—2个校验码。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息码序列与源数据信息码序列不一致时,便会发送检错码,直至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序列与接收端接收的序列一致时,才不会发送检错码。例如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序列为000111010,在传输链路中由于数据信号的干扰,使发送的序列段发生了变化,变为001111010。接收终端服务器将原有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库内,在接收端接收的数据段与源数据段不一致时,接收终端服务器便会发送检错码。直至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信息序列一致时,接收终端才能停止发送序列段。

4结语

通过对企业计算机安全问题与保密技术的分析研究,使得企业在今后终端系统安全性能上加强了防范意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关系着企业今后的未来发展,所以通过各种优化措施途径,来避免因数据信息资源的丢失造成的损失。

作者:邵凯 单位:江苏新亿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