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安全播出的最大隐患——计算机病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安全播出的最大隐患——计算机病毒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安全播出的最大隐患——计算机病毒

摘要:计算机病毒是指在编制或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和自动性等特性,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安全播出的很大隐患。加大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力度,当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发现计算机病毒后进行立即清除,已经成为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系统安全的有力手段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安全播出;广播电台

1计算机病毒概述

在我国,业内专家和学者对计算机病毒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到1994年为止,关于计算机病毒还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该条例中明确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该条例认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笔者认为,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致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转的程序,都可以称为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特性

2.1传染性

所谓传染性是指计算机病毒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传染到另一台未感染的计算机。由于计算机病毒危害性严重,并也容易被感染,计算机病毒“发作”会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罢工。所以大家在不小心通过各种软盘、光盘、网络等渠道感染计算机病毒后,就要注意及时清除处理,尽量不要拖延。如不及时处理,那么计算机病毒会使这台计算机成为新的传染源,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连接,计算机病毒会继续进行传染、扩散,造成新的危害。

2.2隐蔽性

所谓隐蔽性是指短小精悍(一般只有几百字节或1000字节)的计算机病毒常常隐蔽于(依附于)正常程序,不易被计算机使用者肉眼识别,通过代码分析才能将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区别开来。计算机感染计算机病毒后,计算机病毒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染给该台计算机内很多程序,计算机系统一般仍能继续正常运行,由于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所以计算机使用者不会感到一丝异常,基本不会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只有在一定(特定)条件下,计算机病毒才会“爆发”,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2.3潜伏性

所谓潜伏性是指计算机病毒感染计算机后依附于计算机内某些正常程序之上,计算机仍能正常运作,不会发现任何异常现象。有点像“艾滋”病毒感染人一样,只要不杀毒清除计算机病毒,它长期隐藏于计算机系统之中,计算机不会“发病”。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计算机病毒才会运转启动,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如20世纪80年代未出现的“黑色星期五”在逢每月13日的星期五发作。

2.4破坏性

所谓破坏性是指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系统内后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会导致系统崩溃、计算机瘫痪,无法正常使用。计算机病毒虽然在计算机中仅仅破坏数据、删除文件、加密磁盘和格式化磁盘等,但会对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对广播电台的安全播出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2.5自动性

所谓自动性是指当计算机用户启用正常程序时,隐藏于正常程序中的计算机病毒先于正常程序自动运行、执行,自动开始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计算机用户“点击”,再由系统分配资源,才会开始运行程序,即正常的程序是被动的运行。计算机病毒在满足其特定条件下,就可以自动运行,不被计算机用户所控制。

3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感染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上的计算机设备后,有可能造成广播节目中断、空播、错播和少播等安全播出事故,甚至可能造成大面积停播。为了解决这一安全播出隐患,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计算机病毒对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的危害性,加大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力度,为广播安全播出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3.1加强管理

3.1.1逐步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协助我国有关部门打击制造计算机病毒等违法行为;要尽快制定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网络管理制度,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权限、系统资源的建立和完善、安装补丁程序、制备系统启动盘、定期清除病毒和更新磁盘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执行;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值班日志和系统周报、工作月报制度,重点记录计算机设备使用情况分析、系统大事概述和现存问题等三个部分,使广播电台技术部门负责人和网络高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的工作状态,并作为政策调整的依据。

3.1.2逐步提高广播电台员工的病毒意识

广播电台网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提高广播电台员工对安全播出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认识计算机病毒对安全播出的危害性,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清除病毒的工作机制,杜绝用已被感染计算机病毒的介质(如磁盘、光盘等)与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连接。

3.1.3规范数据接口的管理

一般说来,为了提高安全性,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的相应外设,如光驱、软驱等必须摘除,并在BIOS中封闭这些端口,对于非网络连接使用的USB、RS232等端口也必须封闭,以防止外来文件可能附带的计算机病毒,对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上的所有计算机设备造成感染,为安全播出带来隐患。但是,网络的本质就是开放和数据交换,同时,为了充分运用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资源,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网络与其他网络的交互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建立严格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规范,对其进行流程化管理:数据输入网络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病毒检测;数据输出要必须在专用的单机(独立的计算机个体)设备上对介质完成格式化或杀毒后才能进行。

3.1.4坚持合作管理维护模式

合作管理维护模式是我国广播电台自动化播出网络生产业务领域的一种新的售后服务方式。这种模式,在广播电台内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或部门,配备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同时与网络系统集成生产厂家或供应商签订技术服务协议,采用双方在协议框架下共同合作负责播出网络管理维护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广播电台网络管理整体水平。

3.2大力运用高科技手段

3.2.1计算机病毒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对入侵行为进行监控,通过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计算机病毒入侵的迹象。目前我国主要是使用计算机病毒的疫苗程序,这种程序能够监督系统运行,并防止某些病毒入侵,发现磁盘及内存有变化时,就立即提醒计算机用户,便于计算机用户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2.2大力运用网管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中的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加,管理、故障排查的难度也相应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病毒的清除难度大大地增强了。使用一些网管工具,可以清楚地、直观地了解现在网络中运行的设备、IP地址、端口、故障点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的维护工作。对于预防计算机病毒,目前人们基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改变计算机系统结构;二是插入附加固件。

3.2.3网络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地学习计算机及网络知识

由于网络维护管理策略都是由网络管理人员来执行的,所以网络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广播电台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网络管理维护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是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关键性因素。因而,网络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地学习计算机及网络知识,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能力。

4音频工作站及自动化播出系统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人工清除法和杀毒软件清除法。对于能“对症下药”的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清除计算机病毒是目前较好的方法。如果发现的是新病毒,“无药可对症”没有相应的杀毒软件或杀毒软件不宜使用时,人工清除计算机病毒是目前较好的办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1994.

[2]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J].科技与法律,2000(4).

[3]宋立峰.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及防范措施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3).

作者:蔡英胜 单位:西藏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