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型教学法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型教学法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型教学法运用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计算机愈发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各方各面。自动化办公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力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中职院校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知识型人才。以此为基础,学生想要真正实现与社会步调的统一,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为提高该科目的教学有效性,教师不断尝试多种授课手段。在反复的实践与优化中,任务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凸显,本文便对其具体应用展开进一步探讨,以期为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质量带来帮助。

一、确定任务目标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任务教学目标有两个,其一: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传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基本的应用技能,为其日后的学习与社会工作做铺垫。其二:完成其他拓展性素质教学目标,如培养其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创新、探究与团队合作等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以此为基础,最重要的就是任务目标的设计。也就是说,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应分别从基础知识内容本身和均衡、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任务目标。同时,我们都知道,任务教学法讲究的是目标的指向性和课堂的开放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任务之后,需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其知识本质与应用方法。如此,前文所提到的双重任务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中职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任务目标时,教师应注意目标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当前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水平,逐层次的、由简入繁的设计环环相扣的主题任务,以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内容。再者,教师需要提前细致分析教材并深入了解中职生学情。如此,他们才能有效捕捉教育重点与难点,进而充分利用各种合适的手段推进授课工作,有的放矢地实现总的任务目标。以MicrosoftWord部分的应用基础知识讲解为例,在讲解“文档排版”等知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安排如下任务链,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1)要求学生自主尝试调整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离(2)要求学生自行探究修改段落格式的方法(3)要求学生自行添加页眉、页脚(4)提供一篇无格式文本,提出具体的排版要求,让其结合先前的自主探究和实际所学严格按照要求排版。如此,通过完成层层递进的自主探究任务,学生对基础知识与简单应用技能的掌握更加扎实,教学目标轻松实现。

二、优化师生关系

在以任务驱动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想要高效实现目标,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进而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阻碍,促进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深入掌握。在该前提条件下,为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着手。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根据他们的兴趣提出主题问题、设计主题任务,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引导他们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思考,逐渐实现总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安全和硬件组装等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先与其展开平等的对话,提出:“你们有没有QQ号或其他账号被盗的经历?”、“有同学因为失误删掉过十分重要的文件吗?又是怎样找回的呢?”、“你们家里的路由器和电脑都是谁来安装的呢?如果让你们自己组装,你们能做到吗?”等问题。将生活实际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机结合,将学生带到话题讨论当中。如此,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进而,教师便可以布置“观察和思考”的任务。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配置、组装电脑的视频动画,要求学生在观看后总结其组装顺序,分析各个配置的构成及性能指标。在完成任务的要求下,学他们的注意力始终被视频集中,便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多元把握,达成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三、注意层层递进

引进任务教学模式,过程的分配是十分关键的。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连续性和递进性,逐步加大目标难度,并不断设计多元化的任务,提出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如此,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突破重点、难点,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同时,教师要知道,虽然在该项学习活动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中职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限的。甚至有一些学生在这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并不了解计算机。这便需要教师不断观察他们的自主学习表现,并适当提供帮助。同样以MicrosoftWord为例,在引导学生完成“页眉、页脚”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删掉页眉、页脚中自动生成的横线时出现了困难。此时,教师便可以给予他们一对一的指导。如此,他们便能够在教师的示范下快速领会其操作技巧。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理论教学相比,这种“介入指导”、“辅助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能带给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简单来说,学生先自主探究简单的知识,教师再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指导学习重点、难点知识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例如,在讲解PPT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在网络中搜集一些趣味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PPT作让他们欣赏。进而,鼓励学生分析其制作方法,自行制作PPT。如此,通过自主观察、独立分析,中职生不仅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创新思维还能在不同程度上被激发。进而,学生便可以借助优秀PPT作品中的素材展开创新,制作自己的PPT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以参考教材资料或与他人展开合作交流,寻找、讨论设计版面、处理颜色、选择背景、插入艺术字的方法。紧接着,在学生完成基本创作后,教师可以站在技术角度进一步评价、指导他们的PPT作品,帮助他们插入背景音乐、设计趣味动画等。如此,中职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掌握均能得到提高,任务教学法的实践价值不言而喻。

四、适当拓展延伸

无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知识,复习巩固与拓展延伸都是必不可少的。及时的复习与巩固能够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内容的把握,对夯实基础、减缓遗忘大有帮助。与之相匹配的,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加强他们对该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是如此。面对中职生这一以掌握应用技能为主要目标的特殊群体,教师更要注意在巩固复习后以拓展延伸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以此为基础,在每堂课讲解新知前,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复习之前的学习内容,实现知识的有效衔接,为迅速推进课程做准备,保证其学习的连贯性。同时,在单元课程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继续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如此,学生便能实现在课后的继续学习,巩固自己的应用能力。以MicrosoftWord模块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布置“表格制作”的复习任务,要求他们在上交的作业中呈现“单元格拆分”、“添加边框与底纹”、“行高与列宽的定值调整”、“公式计算”等信息。如此,通过巩固练习,他们对“表格制作”的技能把握更加深入,能力提高指日可待。总而言之,对计算机的学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如此,才有机会达成最优化的学习效果,才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问题。尤其是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步入社会,更需要夯实自己的应用与实践能力,以便实现与社会工作需要的良性接轨。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落实实践的任务目标,设计合理的主体任务,并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实践。进而,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如此,通过层层递进的实践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并且扎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效用自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崇泽.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8):79-80.

[2]张文胜.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8-19.

[3]苏静.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革新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22):182.

[4]黄志辉.大数据时代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阐述[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6):242.

[5]吴海云.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4):251-252.

[6]李阳.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任佳兰 单位:亳州汽车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