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阻碍因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为主,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Windows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方面的知识,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及以考促教的方式难以适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增强课程改革的实效性,高职院校不仅要更新信息化教学设施,还必须解决课外计算机实践练习实施困难、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教师的职业惰性等课程改革的阻碍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阻碍因素
一、课外实践练习实施困难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难的客观因素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学生需要在有电脑、有网络的环境中完成课前作品;课后,学生也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作品的完善,可现实情况是学生开展课程实践练习难以落实。这是因为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均为大一新生,他们刚刚进入校园,基本上都没有配置电脑,这就导致了课前、课后的练习无法实施。基于此,学校应开放计算机机房,帮助那些没有场地学习的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同时,教师应该在线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难的主观因素
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只求考试过关,对其重视度不强。有些教师也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误解,认为会上网聊天、浏览网页等,就是掌握了计算机的应用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中学时已经学过相关知识,没有必要重复学习,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首先应该重视计算机课程教育,结合学生专业与计算机技能的契合点,向学生阐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使他们真正从心里重视起这门课程的学习。另外,教师要把计算机课程培养目标上升到提升学生能力的高度,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三、教师的职业惰性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又一阻碍因素
部分教师多年来一直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动力,这种职业惰性阻碍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要进行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师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思想认识、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整体提升,这对于教师来说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教师应客观认识到时代的发展所引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学生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次,教师应提高课程教学理论素养,明确树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互相之间的协作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听课互评活动,召开评课议课会议,促使教师做出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完善教学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改革到位,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一定奖励,促使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实施教学改革。
四、更新信息化教学设施进度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硬件阻碍因素
在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支撑。比如,校园无线网的覆盖情况、网络的稳定性、网络课堂平台的建设、先进的硬件设备等等。倘若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不到位,必然阻碍课程改革,只有设施完善,配套给力,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学习,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学校应创设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实施。高职院校应努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为信息化课堂提供全方位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支持,配备无线协作系统、智慧组合桌椅,实现人性化的双板教学与多屏展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智能控制、基于无线智能终端的教学互动等功能,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手段、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和转变。总之,在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内因方面,教师应克服职业惰性,提高思想认识,改进教学理念,努力给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创造支持环境。外因方面,学校应加快更新信息化教学设施进度,努力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增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谭倩芳.增进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7).
[2]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3).
作者:谭倩芳 单位: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