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

计算机基础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计算机基础论文

工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论文

1工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析

1.1分级教学应面向实际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施自然也不例外。作者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这个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学完Word2003,在毕业论文制作和排版时还是难以应付;学完计算机硬件组成后,个人想组装一台兼容机还是搞不清需要配置并合理选择哪些硬件。此类问题,举不胜举。如何解决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作者认为要面向应用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能够有效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这反过来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分级教学中较多的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例如在讲解Word2003时,选取的案例就是毕业论文的制作。讲解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Word常规操作,二是高级功能与应用。可以预先准备好一篇毕业论文。首先讲解字符、段落与页面格式设置的基本方法,插入图片并实现图文混排的方法,表格的插入与使用等常规操作。将教学计划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尽可能融入到文档的制作中去。其次讲解高级操作,包括页眉与页脚的设置,目录的插入,以及样式的使用等。以上操作同样是结合文档的制作来讲解。这样,在讲解的内容结束后,一篇样式美观的论文也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老师和学生共同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1.2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但是就目前而言,一方面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很大。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想要获得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修并不容易。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信息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与其他技术相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快得多。因此,作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应当有更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作为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纵深方向和横向的知识。对于纵深方向,我们认为指的主要是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选择深入研究。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授课学生专业,尽量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并传授给他们。俗话说,老师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性要素。对于横向知识,要求教师能够紧随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例如,大学生常常被亲属,或朋友要求去帮助装一台兼容机。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对当前技术市场的发展非常熟悉,在授课时给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如各种不同型号CPU的特性和优缺点,挑选内存、硬盘和显卡的注意事项,兼容机各主要部件之间如何做到性能最优配置,满足用户的工作和娱乐需要,等等。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就需要教师紧跟技术市场的动态,以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鲜活的,且能够学以致用的。

1.3全校计算机公共选修课的开设

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进而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同时可以兼顾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一系列计算机公共选修课来供学生选择。包括《Matlab与工程计算》、《3DMAX》、《VB程序设计语言》、《Flash动画设计》等课程。以这样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师个人所擅长的方向对所开设选修课的科目进行调整。

点击查看全文

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论文

1计算思维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目前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借助计算机完成工作,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科研人员更迫切希望计算机为其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计算思维的提出是通过突出计算机处理问题的特性,引导人们从理论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的行为,以便更好地使用它。然而关于计算思维这个概念,计算机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以ACM的前任会长PeterJDenning和2003年图灵奖获得者PeterNaur为代表。“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的争议,关键在于对“计算”(Computation)一词的理解。什么是计算?目前没有明确唯一的定义,但一般的理解是,计算可看做一种信息状态到另一种信息状态的转变过程,其中包含信息的传递和变化。比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里,一组输入到一组输出,其中的变化过程就是计算。然而在生物学领域有个著名的中心法则,即DNA→RNA→蛋白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DNA、RNA、蛋白质都是由其编码序列决定的,它们之间的变换存在着信息的传递,科学家们认为这也是一种计算。周以真教授关于计算思维的定义,显然是将计算限定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这样是否会导致人们对计算认识的局限甚至是误解?Denning教授指出:“计算思维并不是计算机科学唯一和独有的特征,如果不谨慎地认识和看待它,将会把人们引向思维的陷阱”。同时,他认为计算作为信息的处理过程,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机的计算只是众多计算中的一种形式。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很多任务,导致人们对它寄予过高的期望,周以真教授认为应该将计算思维变成常识。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计算机本身的局限性。

目前的计算机是以图灵机为基本模型,Naur教授在Computingversushumanthinking一文中论证了这种计算机并不能描述人的思维,它只是描述现实世界的一种形式。这种观点从根本上说明了当前计算机在处理信息能力上的局限性。当然,我们不能预测计算机以后能否完全描述和模拟人的思维,但是在目前的架构下是不能实现的。计算机虽然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但不能期望它是万能的,我们要了解目前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边界。Naur教授的研究还表明,图灵模型不足以描述人的智能,如何使机器具有人的智能,可能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比如生物学的角度或非数字的形式。上述两位教授提出的质疑,实质上是计算思维定义的延伸,即计算不能仅指计算机科学范畴内的计算,目前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也不足以描述所有的计算。计算思维的定义是从目前计算机科学所处的水平和角度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概括当前计算机工作的特点,但如果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推广,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人们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从一定程度上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和本质问题,为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深入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科学提供了很好的目标与方向。综上所述,计算思维目前还是一个处于研究和探索的定义或概念,有待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将此概念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时,应注意此概念涵盖的范围。

2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帮手,因此,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以往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存在着“狭义工具论”的问题,即仅把计算机作为工具,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只能机械地操作计算机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工具论的教学思维导致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思想不明确,老师和学生热衷于追逐新技术、新方法,多年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并没有形成稳定的课程知识体系和科学的课程知识结构,这都是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弊端。把计算思维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即是针对这一弊端提出的解决思路。计算思维强调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行为理解,正好指明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工具使用层面,而应深入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不能只是抽象的概念,我们需深入思考一下计算思维的内涵,再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一种思维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构建起来的。具体到计算思维,按照其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的,而计算机学科求解问题通常有3个过程:①理论(数学);②抽象(模型);③设计(工程)。具备这3个过程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至少包括离散数学、算法分析理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学以及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目前,我国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属于公共基础课程,其课时和教学内容都很有限,一般在1~3个学期内完成,每个学期开设一门计算机相关课程,大概总学时不会超过200学时。如果按照上文的方式引入以计算思维为主的教学,其课时至少要翻一倍,且这种调整涉及所有专业,其可行性有待商榷。况且,课程的深度与难度也不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能适应的。因此,通过大幅增加教学内容和加深教学难度的方式来培养计算思维,其实施难度较大。怎样才能将计算思维的理念有效地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呢?计算思维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果笼统地强调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落实。

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以及对计算机知识需求的层次不同,教师可以将计算思维能力进一步分解与细化,实现在不同层次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由浅到深可分为3个层次: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求解能力。操作能力是指运用计算机应用程序的能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熟练操作机器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了解机器。操作能力是计算思维最基本的内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众多,应用程序更是成千上万,操作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能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阶段的学习应以上机训练为主,学生学习若干个应用程序的使用,并自学几个应用程序,达到自行掌握应用程序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主动运用计算机存储、传输、管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在这个层次,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结构、数制编码、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等基本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引导他们以计算机学科的眼光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信息,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问题求解能力是指运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将实际问题化为计算机能够求解的方式。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主要通过讲授程序设计语言让他们理解和运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计算机与自身专业的结合点。

3从知识教学向思维教学转变

点击查看全文

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机基础论文

1.面向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

有关计算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对广大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有关计算思维的一些例子都是一些和计算机处理问题相关的思维方法。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侧重点应当是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并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这些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这种思维方法去创造性的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样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更多注重的是思维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接触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些任务,这些都只是让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训练的一种手段,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方面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推翻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框架,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框架仍然很重要,比如,学生仍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仍然需要去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能够去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但这些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手段,不应当再是目标了。具体的计算思维能力包括如下例子:

(1)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阐释成如何求解它的思维方法

(2)采用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来控制庞杂的任务或进行巨型复杂系统的设计

(3)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即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的思维方法。等等,这些都属于计算思维能力的范畴。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巨大的,艰难的任务。许多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深入到了计算机科学的前沿。但是,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应当让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计算思维的思考方法,计算思维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伴随着人们的不断学习才能养成的技能。

2.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之前已提到,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完全打破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而是通过现有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本质,了解计算机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等。所以,在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教学的内容变更关系并不是非常大。当然,也可能需要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变更,比如增加计算的本质,可计算性理论等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引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不应当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从计算的角度理解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深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思维不是内容和工具的改变,而是教学方式、理念的改变。这首先需要教师从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与分析。这要求学生对一些原理性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可能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扩展一些教学内容。扩展的这些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下去。可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适当增加计算机语言教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强调与计算思维能力有关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实现。但应当注意,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思维是概念化,而不是程序化,要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去思维,意味着远远不止能为计算机编程,还要求能够在抽象的多个层次上思维。在现代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需要教师做恰当的引导,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思考。例如,在所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都会介绍到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来表示信息,如数、字符等等,一般而言,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这些内容,学生们对此有个大概的认识,但不太可能引起普通学生对这些信息如何使用二进制表示的兴趣。如果引入相应的例子,就可能会引导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比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有一枚爱国者导弹并未能成功拦截飞毛腿导弹,造成美军的伤亡。如果提示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爱国者导弹系统的内置时钟出现了问题,和计算机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浮点数产生的误差有关,这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就会对计算机如何表示浮点数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表示标准,如此一来,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兴趣会大大的增加。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实质上的大变化,但对于教师的要求显然是提高了很多。教师能不能以高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点击查看全文

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论文

一、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那么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

二、解决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高中的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来进行改革,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高中的教育改革,教学就应该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WindowsXP系统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添加有关Windows7系统操作的内容,并且也可以将WindowsXP和Windows7这两个系统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学习到更多的内容。还有,在教学office的时候,也要将office2003和office2007两个软件的操作进行对比,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将office2003升级为2007版的时候可以立刻熟悉相关的操作。

2.增加多种教学手段

无论是进行什么课程的教学,都不能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因为单一的教学手段形成枯燥的课堂氛围,极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以及一些教学音乐,还有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给学生进行相关软件的操作演示,方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记忆相关的操作。除了借助多媒体外,教师也可以进行案例教学,比如,在进行office2003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实际的案例让进行讨论,例如,如何给自己的设计成果设置保护?其实在Word的使用过程中可以使用水印来对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保护,杜绝其他人的抄袭,那么学生就可以将如何添加水印的步骤讲述出来。

点击查看全文

实践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论文

一、“1+X”模块化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课程分成两个阶段开展教学,一是与省一级考试相挂钩的,可称为“应试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1”;二是介绍一种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软件,此阶段可称为“素质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X”,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领取不同的学习任务,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最终完成任务。结合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以及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模块中的“X”部分又另外设置了3门选修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见表格2,让学生在大二及大三选修,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这3门课程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遴选出来的,但并不表示后续课只能在这3门课中选开,可根据教学实际开设出其它的计算机课程。通过近5年的实践教学,这3门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每学期选修课的必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具体的改革措施

计算机相关课程是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生源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一)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被动局面。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设计和组织出富有创意的案例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与研究的热情,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比如我们在讲述Excel内容时,抛弃了书本介绍的案例,让学生带来班级成绩,根据教师列出的要求逐条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公式、函数、排序、统计和格式设置等关键应用,比照本宣科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二)承认差别,发展个性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