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计算机基础四有生态课堂的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计算机基础四有生态课堂的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职计算机基础四有生态课堂的实践

摘要:计算机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重要途径。该文从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通过构建“四有”生态课堂,还原教育本色、尊重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生态课堂

计算机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获取信息、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先讲解演示,学生跟着完成“规定性动作”。这样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生态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甚理想。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结合学科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组织“有序”、教学内容“有用”、教学设计“有趣”、教学结果“有效”四个维度入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构建“四有生态课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发展,让计算机基础课堂绽放活力。

一、教学组织“有序”——创设生态课堂环境

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计算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训室上课常常会有学生偷偷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如全靠教师一人来管理,有较大的难度,效果也不一定好。组织有序的课堂环境,需要借助“课堂公约”来规范课堂行为。教师可以通过问卷、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把制定公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讨论,师生协商,共同参与“课堂公约”的制定,如“规范有序、轻松快乐、积极主动、有所收获”的“十六字”课堂约定和一些细化的课堂规范。由于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大家都乐于遵守公约,并相互督促,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形成了一种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运行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养成了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有用”——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实用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适应将来的生活,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岗位中。中职学生思维活跃,贴近生活、有用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把生活中的实例、工作岗位中的任务结合进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实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邮件合并”这节课中,如果采用教材中的实例,教师演示,学生按部就班地练习,学生不太感兴趣,也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笔者尝试以“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为学习情境,把Word文本编辑、Excel数据处理和邮件合并等知识点结合起来,完成为所有新生制作信封的任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很感兴趣,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意愿,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快地完成了任务,并自发地对信封进行了创新,添加了很多学校的元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纷纷表示,原来邮件合并功能可以让批量操作变得这么简单,以后有类似的操作都可以很快地完成。有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所学可以致用,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实用的教学任务训练下,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教学设计“有趣”——激活快乐生态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态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有趣的课堂,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欲望。中职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以兴趣为主线,把握切入点,找准着力点,抓住兴奋点,捕捉生长点,创建一个民主宽松、生动活泼、张弛有度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Word图文混排”这节课中,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给定的排版小报样张进行练习,没有新意,学生积极性不高。授课时间恰逢植树节,笔者以做一份植树节宣传海报为任务,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实施。环节一:“砸金蛋认树苗”,将任务分解,通过砸金蛋游戏让各小组认领子任务,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环节二:“比一比谁的树苗长得快”,竞赛让学生积极投入自主学习中,努力去完成任务。环节三:“晒一晒谁的树苗长得高”,展示给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环节四:“评一评谁的树苗长得好”,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再次被点燃。有趣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达到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的目的,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结果“有效”——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有效”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终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有所收获,是否有所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快乐、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是前提;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敢想、敢说、敢做,使师生在互动中教、互动中学、互动中共同进步是基础。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核心。运用多维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做出科学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并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是保障。五、结语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其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构建“四有”生态课堂,不仅能让课堂活而不乱,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而且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说起来”“活起来”,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刚.有趣、有序、有效历史课堂模式构建[J].教师教育,2012(24):14.

[2]刘后林,刘既朋.以生为本构建生态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3):86.

[3]周艳艳.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7):240-241.

[4]陈晓玲.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15):145-146.

作者:何华美 单位: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