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针对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冲击问题,提出了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把计算思维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针对大一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提出了分层教学与管理的学习模式。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熟练掌握并运用计算机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一项必备基本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知识入门教育课程,对后续的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面向全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针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在持续进行中。
2目前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能熟练操作电脑,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计算机应用教育。这就存在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和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复学习现象。如何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周以真教授在ACM杂志上首先提出并定义了计算思维的概念。2010年,九校联盟(C9)召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研讨会,重点强调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1]。自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围绕“计算思维”培养这一核心任务在国内高校展开。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一年比一年好,但参差不齐的现象一直都存在。根据昆明理工大学2012级学生入学前计算机学习情况调查结果:约75%的学生能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汉字录入较熟的学生达43%,基本没用过电脑的学生为2%,88%的学生能简单使用Word,熟练掌握的学生仅为5%[2]。传统的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自身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不能兼顾不同计算机水平同学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根据不同基础层次的同学实行分层教学和管理。
3教学内容改革
3.1计算思维概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从萌生到逐步认识和掌握计算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4]。由此可知,计算思维的目的是对问题进行求解,对系统进行设计,并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理解,而使用的方法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方法。
3.2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教学核心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将课程内容授受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出思考点,将知识转变为思维方法传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目的。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做好与中学阶段计算机类课程的衔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再是仅仅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计算机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同时,更进一步加强对其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这一主题,改革教学的侧重点。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讲解,使学生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另外还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思考能力的引导,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对接问题,例如对机械专业学生讲解程序设计思维过程中加强对建模知识的引导,而对煤矿安全专业学生则加强对物联网知识运用的引导。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讲课教师要迅速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主要侧重点从基本知识的讲解转向对学生计算思维意识的引导上来。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体会教材中的计算思维方法,用以对学生的引导。同时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设计与运用,以经典案例为基础,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案例中。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多提问、多引导、多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启发学生们多思考,达到培养他们计算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针对计算机课时不断压缩的情况,本人所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组采用了“MOOC+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组织同学们课前通过网络预习所要讲解内容,课堂上进行充分讨论和引导,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开阔同学们的思维。再次在实验教学上,要注重实验案例的设计。实验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老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照着实验教材或老师讲授的例子将实验做一遍,而要酌情添加一些复杂的综合性实验。针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本人所在的教学组也统一将实验作业由以前的分散知识练习转变为大作业形式。大作业设计尽量与学生的相关专业内容相结合,以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Word排版知识时,以同学们三年后要写的毕业论文为主题进行设计练习。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授课教师要主动发挥引导作用,使同学们面对问题时能积极思考,自己尝试寻求解决办法,从而不断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3.3分层教学管理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是对大学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其划分成不同等级,以便进行因材施教。在通识教学的基础上,提供差异教学手段的解决方案,这既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学品质的重要途径[5]。可按以下经验分级:第一层为基础教学层,主要由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组成。对该层次的学生要分配较多的授课学时,使其通过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重他们计算机素养提高的培养。第二层为强化教学层,主要由具有一定计算机水平但知识还不够全面的学生组成。对该层次学生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掌握全面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并能为专业实践服务。第三层为应用教学层,主要由计算机水平测试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组成。该层次学生主要采用网络学习,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督指导。
4结束语
它不但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日常使用和具备自动办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如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学习群体范围广,因此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要因时、因对象而进行,不能一刀切和一成不变。随着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并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培锋.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大观教育论坛,2017(11):171
[2]普运伟,耿植林,陈榕,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计算机教育,2013(11):13-18
[3]朱勇,杨洪伟,宋晓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计算机教育,2013(5):35-38
作者:李运娣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