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设计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程,作为一种短小、精悍、多元化呈现知识内容的学习资源,一方面能够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随时学习、针对性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为一些非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提供教学辅助。基于此,在微课设计的基础上,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程设计方法。
关键词: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设计方法
0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基础水平之间的差异、课程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适应性、传统教学授课方式忽视学习主体和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高等,促使课程教学做出相应改革。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强调建设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比如许多高校针对这门课程开设了网上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并结合一些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手段。教学改革过程中,优质学习资源一直是影响实际教学的关键因素。
1微课的概念
百度百科上对微课的定义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是提供一段以微视频或其他教学材料为主的教学资源。传统教学模式和现有微课平台功能的局限,未能真正将微课作为一门课程自主学习模式大规模开展。目前,微课在实际教学中最主要的运用形式是通过微视频让学习者深入学习重点、难点知识。当前教育情境中,微课更多表现为一种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学习资源。综上,微课是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或教学目的而开发、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通常配有针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其他学习辅助材料。微课的定义更偏向于“资源定位”,但如果将基于微课的教学看作是一个系统,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微课仅仅指输入,教学目标是实现学习者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的变化。要想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必须得考虑学习者的输出。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现状
计算机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只是简单拓展学生在计算机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未形成成熟的体系,但有一些研究提出了可以借鉴的教学内容。
2.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特点分析
2.1.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处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根据现有教学现状研究,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同一专业不同基础能力,设置的教学目标有较大差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是依据学习者学习基础的差异,采取分层式教学。但是,就普遍设置的教学目标来看,达成一些教学目标具有普适性。现阶段,教学应结合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等方面入手。
2.1.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实践、轻基础知识。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浅显简单,可直接让学生观看网上课程,不需投入太多精力,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工具应用。目前,计算机相关知识基本按照教材内容讲解,知识深度有待提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较少。现阶段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给出具体操作步骤,对学生的要求是“做成”,而不是“会做”、“做好”,缺少技能操作规律总结和应用方面的引导,且学生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教师精力被大大分散。对于实践操作部分,能力培养简化为“步骤学习”,忽略了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认知规律,忽视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不仅埋没了信息技术的内在价值,而且未发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作用。第二,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在与一些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影响计算机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教材内容枯燥、教授方式单调、缺少新意。一些学过此课程的学生反馈,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就是Office办公软件学习,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另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同,有的只希望拿到学分,有的想真正学好这门课。但是,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差,且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
2.2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和现有教材配套微课资源观看分析,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比较多,比如在“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都能找到一些课程学习资源,但网络学习资源最大的问题是视频内容长。以“尔雅超星学习通”上同济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课程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摄录,一个视频有四十几分钟的时长。而Mooc平台上的学习内容主要针对大规模课程教学,面向的人群较广,不具有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不利于教师实际班级教学。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已编配了一些微课资源,作为辅助资料,以二维码的形式穿插在教材中。综合已有研究,影响微课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微课知识内容教学设计、微课视频表征设计、学习者的内驱力和教师的教学艺术。
2.2.1理论基础知识部分微课案例分析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基本是照搬教材内容,未深入探讨知识学习的意义,主要采用将教材PPT录屏的形式。一些网络课程视频是教师讲课的视频切片,课程内容设计较为沉闷,教学设计缺少案例。多媒体设计方面,文字内容居多,一些知识脉络和思维过程缺少图表化、可视化呈现。
2.2.2操作性部分的微课缺少思维过程启发,缺少隐形教学互动
对于操作型知识,主要采用操作录屏的形式,没有体现操作型知识的意义,即为什么学和如何学。比如,教师讲解Word的长文档编辑内容时,知讲解每一步如何完成,在教学情境创建、学生思维调动、学习者加工处理信息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方面的渗透明显不足。目前,微课是教材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忽略了微课作为一种知识制品在表达知识内容时的优势和意义,实际运用效果很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微课实际是知识可视化的一种方式。知识可视化的目的是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生动化。
3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内容编排
微课内容是微课的核心,具体而言,微课讲什么知识和微课如何讲解知识,即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安排。例如,以人体比拟计算机系统,使学生能够自由思考其生活中的活动或经验,发挥想象力,增强领悟力。类比与隐喻相近,但比隐喻更加直接,比如将电脑比作人脑构造等。联想是结合已学知识,从已有经验出发,利用联想技巧,寻找并建立事物间新奇、富有意义的联结,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鸟”字,进而联想出“小鸟”、“飞机”“天空”、“羽毛”和“翱翔”等词语。这些技术的使用正是以案例、故事、提问的形式呈现,促进学习者思维的发展。
4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设计方法
4.1设计前期
微课前期分析过程很重要,分析学习内容是在意义价值的基础上划分知识内容。知识意义是一个比较复杂、模糊的概念,需要从知识结构入手,确定小知识点微课,进而形成系列微课。目前,许多微课很都采取说明式讲授法,即按照知识本来的顺序从前到后依次阐释。学者将讲授法分为描述式讲授、解释式讲授、启发式讲授、阅读式讲授和总结式讲授五种形式。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来看,很多课程的陈述方式偏向描述式讲授,叙述事件、性质、动作顺序等知识。
4.2设计准备
文本设计时,在大量案例演示过程中,应注意基于学习者的“共情感”设计,表现口语化的语言,教学内容做到深入浅出,联系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在这一方面,微课内容如同一个影视剧剧本,高质量的影视剧剧本是基于生活的提炼,既与大众息息相关,又在不知不觉中让观众感情起伏。微课制作者实际上是一名课程编导,如果微课能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学习者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将极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此外,微课声音设计很重要。微课动画制作需要配合语速、音乐节奏。实际开发设计中,往往先配音,根据语速、语调设置视频动画、画面切换的速度与节奏,便于后期制作。
4.2.1微课制作素材工具
手绘动画软件——ExplaindioVideoCreator(简称EVC)或Focusky。EVC软件具有软件使用方便、操作比较简单等优点。虽然EVC动画效果不多,但最大的特色是能够实现手绘动画的效果,使学习内容随着教师讲解逐渐呈现。Focusky软件是一款易上手、具有丰富动画效果的软件。与其他微课制作工具相比,该软件最大的功能是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思维导图式体验,制作者可以采用逻辑方式组织内容,从整体过渡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
4.2.2微课制作视频工具
视频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该软件不仅可以进行屏幕录像,而且可以编辑视频,调控讲解速度和节奏,提供视频素材变速、剪切、添加视频过渡动画、添加说明性文字等功能。另外,此软件可以定位鼠标指针位置,实现画面讲解实时跟踪引导,画面通过变焦处理发生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3设计过程
通过阐述微课设计流程和选取制作工具,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型知识和操作型知识,制作微课案例。技能型知识以“Word排版”的Word页面布局——制表位编辑为例。确定微课内容选题,对微课可视化设计进行前期分析
5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设计需要更多优质案例,比如基于计算思维理念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开发,可更新、扩充现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这需要课程学科教学专家组织团队,设计微课选题,完成相应的开发工作。笔者相信,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学科专家结合教学规律,可视化呈现的有价值的学科内容,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
作者:张滨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