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和课时紧张引起的教学困难,提出了两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一种是按学生计算机基础分班上课,另一种则是借助微课等泛在学习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第一种方法效果更好一些,但需要打乱学生原有的专业班级进行排课,动作更大,动用的资源也更多;第二种方法更容易推行,缺点是效果比第一种稍差,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时紧张;分层次教学;分班上课;微课
一、按学生计算机基础分班上课
新生入学时,组织全体新生参加一次计算机基础摸底考试,考试内容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主,按考试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分班上课。学生层次划分不用太多,划分为两到三个层次即可,层次太多的话显得太复杂,也没有必要。划分两个层次的话,则分为入门级班和高级班两个层次,基础较好的同学进入高级班进行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则编入入门级班。这样划分在同一个班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差异不大,方便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入门级班的学习内容以最基础的内容为主,例如鼠标的使用,键盘上各个健的功能和使用,桌面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等等。在基本的功能已掌握得比较好的基础上,再适量增加一些高级内容。对入门级班的同学来说,如果希望学习完后就能达到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的水平,建议要大幅增加学习课时,例如改为64课时。高级班的学习内容可以直接对接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中的“MSOffice高级应用”,尽量减少简单的基础性的学习内容,把有限的课时尽量留给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例如邀请函、海报、简历的制作,毕业论文的排版和电子目录的生成,Excel重点函数如VLOOKUP,MID,RANK,SUMIFS的使用等等。在目前计算机二级考试的10个科目中,“MSOffice高级应用”看起来是最简单最容易通过的,但实际上其通过率差不多是10个科目中最低的。在最近一次2019年3月报考“MSOffice高级应用”时会出现的提示信息。因此要提醒学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多学多练,为考试做好充足准备。仅有的32个课时中,要把多数课时留给做考试真题和模拟题。
二、借助微课等泛在学习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这种方案学生按自己原有的专业班级上课,排课更容易一些,教师事先在网上搜集好优秀的微课资源,或者自己将课程知识点划分好并投入较大精力制作微课后传到网上。每次上课前要求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在网上学习相应部分的微课课程。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多次观看微课视频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基础好的同学则可以相应缩短观看微课视频的时间。这种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32个课时课时不足的问题并实现差异化教学。32个课时全部留给上机练习,上机练习时少量时间用来练习基础性的内容,多数课时做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考试真题和模拟题
三、总结
以上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介绍了两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按学生计算机基础分班上课时,同一个班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差异不大,预计教学效果更好一些,但这种方法需要打乱学生原有的专业班级进行排课,动作更大,动用的资源也更多,需要学校领导层对本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并大力支持才能推动下去。第2种方案借助微课等泛在学习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相比之下更容易推行一些,主要的工作量在于先要建立起合适的课程微课资源,缺点是效果比第1种稍微差点,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文东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石琰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方法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8):65-66.
[3]董芳.高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39(3):101-103.
[4]关媛,王锋,陈曙.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方案分析及改进[J].计算机教育,2014(22):28-32.
作者:黄昌军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