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率提高路径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如今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快速、高效、准确的特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最佳帮手。中职学校生源参差不齐,文化基础悬殊也很大,尤其厌学思想严重,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学生主动去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偏低,因此任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目前,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是中职学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因为,任课教师如何在课上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而采取适合他们的任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需要自身不断去探索的。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
1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导入新课是每一节课的先导,是教师谱写一篇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其内容短小精悍,方式灵活多样,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其实,“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会不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通过培训和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的导入课堂教学方法。
1.1演示导入
基于多媒体的演示教学,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方式,也是目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教师使用演示课件的形式进入到当前的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Word中字符格式和效果等特殊的设置方式时,首先通过PPT或flash课件展示没有做设置和设置好的两篇文档,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对比两篇文档,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把本节课需要教授的内容提出来,并且让学生知道,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也就能设计出这样的效果来,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了,各个擦拳磨掌,跃跃欲试。
1.2趣味导入
趣味导入就是运用生动有趣的活动或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导入有趣的故事会瞬间激发出让学生探究的欲望,这种欲望会驱动着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期待着每节课带来的新奇,特别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通常都存在忽视的心理,因此,教师在上课时更需要关注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愉悦的情境方式,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这节课时,可以先将科学家冯•诺依曼的生平事迹作为开课前的导入,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位科学为计算机领域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以致计算机的结构被称之为“冯•诺依曼”结构。此外,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也是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造福于社会,意义深远。因此,有人将冯•诺依曼与爱因斯坦称之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通过给学生们讲述这位科学家的一些事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门课程,不易产生排斥心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后期的学习中去,同时,也让学生们认识到计算机研究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智力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由此可知,有效的导入是激发学生们探究知识的火炬,让学生不再迷茫,从而引导大家顺利通向知识的浩瀚领域。
2运用微课,兼顾全体
微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它可以是教材解读、操作演示、题型精讲、知识总结等,也可以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知识的讲解和展示。一般而言,微课包含10min内的视频内容,有明确的目标,篇幅不长,但很容易说清问题。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微课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中职学生的素养不一,学习能力差别很大,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和动手操作演示时,有的学生能轻松完成任务,但相对接触计算机少、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就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再者,计算机基础课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教师有时候无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行练习。通常教师都是采用控制学生机来演示,有些关键步骤学生也难以准确把握,为兼顾操作能力、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教师又不得不重复演示,这样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的自有练习时间,并且,教师机械式的重复讲解和演示,显得枯燥乏味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使用微课,可以实现分层教学,各个层次的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进程自主的完成课堂内容,这样,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也体现出了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3教师放手,学生大胆创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课,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操作课,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放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前教学设计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得到良好发展。那么如何真正地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打破以往陈旧的根深蒂固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应该做到“三个放手”,从放手让学生提问开始,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抛弃原来的教师观、学生观,中职生本来就在学习上很有挫败感,如果继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热门而又实用性非常强的科目教学中延续旧观念、旧方法,学生就会彻底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需要让学生感觉到和谐且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得他们在此环境中能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让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创新,教师还应根据无过错原则去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提出别人没想过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敢说,还要让他们勇于去尝试,因而教师还需要放手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以及实践,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应彼此交流各自的学习和实践心得。若学生有了大胆的设想,教师还应鼓励、帮助他们去创新,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提问中找到自信,在积极实践中找到成就感,在交流表达中获得新的见解。同时,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实还有很多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教师只有做到大胆放手,扶、放结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民主、愉悦、开放的课堂气氛,才能发挥、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现代育人观、现代教育观、人才观,摒弃陈腐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才能很好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操作性与现实使用率也很高,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积极以学生为主体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可用资源,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一定会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余乃钊,李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迷,2017(9):152.
[2]王新生.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2):6360-6361.
[3]刘爽.如何提高职中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09(51):162.
[4]黄兴华.浅议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效率[J].黑河教育,2011(1):38.
作者:徐文华 单位: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