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运用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该课程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意识形态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案例教育,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既能创新和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又能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可靠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课程思政;高等教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大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各项公文等,对大学生的未来就业和深造起了重要的工具性作用。然而大学生的真正成长成才不仅仅是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熟练的计算机知识,还取决于是否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展开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工程,全面锻造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意义所在。

一、计算机课程思政的意识形态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潮流对新时代大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这种现状决定了在课程思政中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使学生不仅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

当前,世界的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既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些西方消极思想和不良文化趁机蔓延进入我国,腐蚀正处于人生创建阶段的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贯彻、执行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充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引导作用,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在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讲授中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人生信念,使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保持一致,在接触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自觉屏蔽网络环境中出现的腐朽文化和不良信息的侵扰,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主动建设文明健康的文明网络环境。

(二)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更是高校思政课程中的重要教学部分,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实施内容。在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我国计算机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奋斗精神,提升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如讲授word软件时,把我国著名古桥之一的北京卢沟桥作为例子:在七百多年的历史岁月里,卢沟桥经过无数洪水的冲击、风霜雨雪的侵蚀和战争的炮火考验,但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卢沟晓月”现在仍是北京乃至我国的著名景点之一,卢沟桥的建设体现了我国人民的高超工艺技术和聪明才智。教师还可以以此为例,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卢沟桥”的历史介绍及相关图片,然后进行word排版练习,引导学生运用word软件中的字体、字号、分栏、注释等设置,选用合适的背景、颜色等效果设计,再加上自画图或选用图库里的图插入等进行后期艺术处理,最后让学生收获自己满意的制作效果,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思政育人目的。

(三)渗透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培育青年大学生遵纪守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主要方式,计算机基础课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内容、要点、重点等要素纳入课程思政的设置和教学实践细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宣传工作,如授课过程中,主动地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教育学生要正确使用电脑,不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此外,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介绍计算机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等方面相关法律常识,拓宽学生的计算机法律知识,如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法律意识,使学生明晰尊重他人的科学成果的必要性,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任务。

(四)拓宽传统文化素养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底蕴,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必修内容。要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水平,授课教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文化视野进行深度拓宽,在更丰富的文化氛围中充实教学工作,在更有利的环境中继续发展教学内涵,发挥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价值和功能。当然,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讲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与思政理念的契合点,灵活融入各种鲜活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将传统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让思政教育与课程项目中的知识点形成无缝对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先进文化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中,拓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二、计算机课程思政的案例教学运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育应该以生为本,注重人性化的思政教育,实现德育和专业智育的有机融合。

(一)融汇典型人物事迹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中,适当穿插讲授典型人物或事迹的例子,能够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正确“三观”,如列举王永民等人物的事迹,介绍他们在建造国产计算机过程中的事迹,勉励学生要志存高远,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又如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自主研发计算机技术,1956年,中国科学家们筹建了我国的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并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之后在国家经济困难的岁月里,中国科学家在自力更生的顽强信念支持下,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凭着创新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些人物事迹的挖掘,在专业课程讲授中穿插他们的事迹,宣扬他们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伟大奉献精神,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报国热情,勉励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复兴的栋梁之才,从现在起就要学好本领,打好基础,为将来成为有用之才积淀知识。

(二)结合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科研信息

把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这是落实科教协同、实现科技最大化转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案例实践运用的重要教学内容。当授课教师把科研成果的最新成就、研制的艰苦历程与思政教育要点讲授有机结合展开讲授,不仅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及时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科学知识,还加深认识我国计算机科研人员在几十年的巨型机研制过程中,先后取得了超级计算机、巨型机、核心路由器、微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等多项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感受不畏困难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浓厚的赤子家国情怀,既让学生了解具体的计算机科技创新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结合时事政策

在信息时代里,计算机在人类生活的各方面起了非常巨大的关键作用,在各种各样的时事政策中经常可以发现计算机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如美国禁运中国芯片、乌克兰停电事件等时事新闻,都强烈反映了计算机在当今世界社会中的巨大重要性,这要求教师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要主动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时事形势,解读国家关于计算机的政策,如国家关于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坚持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落实和完善有关财税等政策,让学生主动关注时事、分析国家政策,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历史使命感。

(四)结合经典案例

案例教学是教学的一个常规方法,计算机基础也应该加入思政案例,然后贯穿在特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点之中,如介绍摩尔定律的瓶颈时,顺而讲解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原理,提高青年大学生认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又如把算盘与现代计算机进行对比介绍,增加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或如通过讲解网络安全事件,增强大学生理解和认知国家安全观念。又例如,近年来,中国计算机领域涌现了以银河、天河、神威等为代表的超级计算机,以百度、阿里、腾讯等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以王选、慈云桂、姚期智等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等。对这些典型代表、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讲述,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

三、计算机课程思政的资源应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和利用潜在的各种教育资源,丰富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应用。

(一)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与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只是单纯的计算机基础专业教育,还是一项跨专业、跨行业、跨文化、跨信息的立德树人工程,教师要突破时空限制,善于把握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化课程思政教育,不仅在教室中、机房中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还要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信息技术进行多层面的教学实践,在多种教学渠道中猎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充实课程思政的教学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专门的网络社区平台,通过网络查询、资源共享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术,同时强化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正确看待各种文化信息,并且合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或影响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实现课程思政的最大教育效能。

(二)合理设置课程的顶层设计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理念下,教师要合理把握课程思政与计算机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共同发展模式和道路,构建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能,以思想政治为辅的合理课程思政顶层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课堂教学的显性功能,把思政教育内容穿插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杜绝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既满足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渴求,又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实现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三)激扬以生为本的育人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培育对象。思政教育内容融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展现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呼应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导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认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益思维,更加地专注于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加强学生个人信息化的计算机知识,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全程育人计划,进而逐渐达到全方位育人、终身育人的目标。

作者:李雨霞 单位: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