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针对目前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对作者所在校医学生入校前计算机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面向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1.1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前的教学情况分析
在课程体系改革之前,广东医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两个方面:30学时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与72学时的《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直接在实验室授课,教师先讲,学生后练。由于没有考虑学生入校时的计算机知识及其操作水平,统一授课后做相同实验操作题目,造成基础好的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做”,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不会做”,在课堂上,“玩游戏的多,缺课的多”。课程考试采用传统的纸制考试,轻实验操作能力测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明显的“高分低能”。于是,形成了“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的恶性循环。另外,理论课时安排过多,讲授过多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制的转换、网络的基本协议等;轻视实验操作,特别是Office套件的应用,学生学完之后甚至连一篇像样的Word文档都制作不出来,课程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就业需求。《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以大班的形式讲授理论课,小班上实验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心程序语言、语法规则与编程技巧教学,不关心本门课程与医学专业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发现这门课程与他们的专业毫不相关,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后也仅仅是“因考试而学、无所用途”。
1.2重新构建医学生的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
首先就临床医学与护理学两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进行论证,提出“基于职业视角的医学生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的课程体系,把医学生计算机普及教育改变为专业化、职业化教育”,构建“3层次”的医学生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教育的公共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医院信息系统》,并对授课时间与内容进行大幅度调整。压缩《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基础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把“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变为“自主学习+导学辅助”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答疑辅导为辅”。注重实验教学与实验操作能力的培训,要求学生经过本门课程学习,能熟练地应用Office套件处理办公室的基本事务。弱化程序设计的语法与程序技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医学数据能力,为《医院信息系统》教学做准备。应摒弃以Visual FoxPro为基本内容的程序教学,开设Visual Basic 2010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以Access 2003为基础增加简单医学数据统计分析案例教学,简单医学数据管理软件设计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数据库管理医学数据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Access 2003的基本操作。增加《医院信息系统》课程。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临床诊疗、药品管理、经济管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外部接口等五部分,涉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输血与血库管理、医学影像与麻醉管理、药品供求、药房管理、病案管理、信息查询等,也涉及医院与医疗公共卫生系统连接管理。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医院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熟练地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在理论教学方面,主要讲授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数据处理及其信息资料存储与分析的基本流程,介绍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医疗数据的逻辑结构、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与安全机制等。在实验教学方面,引进2套医院信息系统,用真实的医院信息系统模拟医院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医院信息系统的工作模式,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于职业需求。课堂教学时间设置。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堂教学时间压缩为18学时,主要用来集中解答学生“自主学习”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布置每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基础》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Ac-cess 2003与数据库原理分配6学时理论教学、6学时实验教学,Visual Basic 2010程序设计分配30学时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医院信息系统》总学时为36学时,即18学时理论教学、18学时实验教学。
2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零起点”与“非零起点”之间的矛盾,着眼于职业化教育,同时注重计算思维的培养,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特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施“自主学习为主、导学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零起点”与“非零起点”的矛盾,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无法解决“吃不饱”与“吃不好”的教学现象。虽然“分层”教学或“分级”教学可以解决这种问题,但是,分层与分级教学模式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带来很大困难,并且分层与分级教学模式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分类,再根据分类安排教学,可操作性差。作者提出“自主学习为主、导学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非零起点”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要点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基础,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导学与辅导答疑作用。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课堂学习,只要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实验操作与理论考试即可。基础一般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资源学习与实验实训平台的训练,进行“查漏补缺”式的自主学习,这部分学生一般可以在指定的学时内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任务。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需要借助教材与网络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实验实训平台所指定的实验任务,并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平衡学生计算思维与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思维培养与应用操作能力培养方面,根据课程性质进行取舍:《计算机文化基础》应站在职业视角下以应用操作能力培养为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与信息检索的相关操作;《信息技术基础》讲授Access 2003与Visu-al Basic 2010,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摒弃工具式的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介绍医学数据如何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如何处理并展示在窗体中;《医院信息系统》则要求学生在掌握医院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基本操作的同时,也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医学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流程。任务驱动教学与过关式学习的实践。任务驱动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任务设置与任务验收,需要有完善的实验操作环境、丰富的实验操作习题库。《计算机文化基础》使用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与考试管理中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操作实训平台,该平台有丰富的实验操作习题,并能实时地评卷。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验任务分成6部分,每部分用3节课进行答疑与导学,学生则根据需要安排自学时间,对每个实验进行过关式训练。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组织教师自己开发基于Visual Basic 2010的学习网站,建立实验操作习题库,学生通过完成实验操作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医院信息系统》的实验操作内容主要围绕医院信息系统的几个主要子系统设计实验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每次课堂教学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教学效果良好。
3“教考分离”的考试改革
传统的纸制考试不适合于计算机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考核。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了使用计算机及其信息处理技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应该体现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考查。实施严格的“教考分离”,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程考试成绩、作品展示成绩、平时实验操作成绩。《计算机文化基础》与《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考试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与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考试,也就是广东省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一级考试与二级考试;作品展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计算机作品,比如电子简历、电子报告、数据库设计、小型软件的设计等等;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则根据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如通过率)给予评分。这样,最终考核成绩既激发了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激励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努力学习。
4结语
通过对作者所在校临床与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试点,解决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非零起点”的问题。根据医学生的职业特点,设置了前后一致的课程体系,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了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出路,为其它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作者:冯天亮 郑胜前 刘新光 韦立军 熊刚强 周再红 单位: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