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及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信息处理过程中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鉴于此,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少数理工科专业开设到如今每个专业普遍开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使高校毕业生基本具备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处理、表示的能力及素质,这为他们步入工作岗位、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在高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类办公自动化软件。因此各高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时,普遍将该课分成课堂授课与上机实践两大部分,课堂授课主要进行计算机基础概念教学,实践授课主要进行办公自动化软件教学。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各高校普遍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测试,并获得一级证书。

1.2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考级通过率成为教学质量评价唯一准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从1994年开考,该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到目前为止,已有5000万人参加了该考试,可以讲计算机等级考试在促进计算机知识普及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该考试的广泛性、公平性,绝大部分高校在评价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时,也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准绳。盲目追求高通过率导致许多高校忽视了等级考试内在的缺陷给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1)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更新慢,考核知识点较为固定,通过一套试题就基本可以看到考核的重点。这导致许多高校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考核点的教学,且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反复多次练习相关考核点,教学成了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同时,重复式的应试练习也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2)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及应用点,与行业实际应用脱节。其实践考核点基本上是一些办公软件普遍性的简单应用,并没有针对相关专业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考核点的设置。这造成教师教授时授课层次低、知识面狭窄,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所获得的知识量少,从而导致了教学与应用的脱节。

1.2.2实践课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部分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部分的教学基本都放在计算机房进行,机房中学生终端控制软件的运用使得教师能够很好地将各知识点的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完后再进行模仿操作。这种“演示+模仿”的教学学习方式,使得大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重视演示过程的准备,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操作思路的引导。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在进行简单的模仿,甚至有的学生担心操作步骤会遗忘,将操作步骤记录下来,模仿操作步骤一步步进行操作,课堂上看似效果显著,其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连贯性都无法体现,而且死记硬背下来的操作步骤也极容易遗忘,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不佳。

1.2.3师生比例不协调、师资队伍稳定度不高在高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定为必修课,且放在大学一年级完成课程教学。由于是全校性必修课程,学生人数众多,教学任务相对繁重,需要大量教师,但是许多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难度小,并没有配备大量专职教师,许多授课教师的加入都是因为课时数不足而临时加入授课。因为教师数的不足,导致授课、实践教学都是以大班课的形式,师生比例失调,教学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部分专职教师思想上也认为该课程的授课没有科研价值,难出成果,这也使教师队伍稳定度不高。

1.2.4学生层次不一,教学难协调现在各高校都是面向全国招生,各省份地区的高中对于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再加上学生自身差异也很大,因此导致学生进入高校后,计算机水平差异大。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好”的现象普遍存在。

2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对于教与学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极容易使课程教学变成应试教学,使学生所学内容脱离实际。但是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展已近20年,其广泛性、公正性已被社会广泛认可,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成为学生求职的必备条件,因此完全摒弃也是难实现的。基于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因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要求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测试,但是获得该证书也只能说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等级考试高通过率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的前提与基础。第二,任课教师要深入各行业进行广泛调研,了解各行业对于计算机办公方面操作的侧重性,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重点突出,然后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引入相关行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来完成,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潜能的开发。最后考核时就以平时给学生的工作任务为背景,进行测试。这样进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时,两方面就可以充分结合起来,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教学大纲作为教学基础,以行业实际需求拔高教学层次。通过两方面的结合,使各专业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操作,获得等级考试证书,同时又使学生的学习与各专业工作需求结合,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两方面能相互促进。这种以应用为目的教学评价模式在本校进行过实验,在教学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原先多次的应试模拟训练课时压缩,改成基于各行业任务驱动式教学训练。教师上课有热情,学生学习有激情,改革效果非常好。

2.2引导教学法应用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中,许多教师都采用先演示教学内容,随后要求学生重复一遍。该方法在运用时,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记住操作步骤,能够较快地完成操作,但这只是机械式的模仿,极容易遗忘,同时使用该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即使是实验课,也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知识的运用能力。以下就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探讨引导教学。引导教学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来组织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分成三个步骤:

1)以问题引导出教学目标;

2)以例题引导学生质疑、析疑;

3)思维的深层次发展。以下通过实例具体说明,在WORD软件教学中,涉及文档目录的制作,对于此教师可以先问学生,让他们做一个文章目录他们该如何完成?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都提出以目前所了解的知识只能是手工输入,这样完成显然是费时费力的。通过思考学生已经了解了教学重点,紧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计算机完成目录的制作其需要哪些信息?通过观察目录,很多同学都能知道目录主要就是由标题组成的,同时标题分为章标题、节标题等各级标题。因此教师可以很顺利的提出所谓目录的制作核心在于告诉计算机哪些内容是标题,标题的级别是什么就可以了。这时疑问解决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演示,并且边演示需要边和刚刚分析过程结合起来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良好,而且操作一遍后,记忆深刻,不容易遗忘。最后目录制作成功后,可以再次引入问题,比如文档发生改变后,目录该如何改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教学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度高的问题,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各高校应该改变“计算机基础课程简单,哪个老师都能教好”的思想,应看到计算机操作能力是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应在教学改革立项、科研经费方面多支持。同时,成立该课程的教研室,定期研讨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2.4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

学生层次不一,教师在课堂上难做到因材施教一直是困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难题,针对此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各学校的情况采用基于分班或分内容式的分层次教学。以下这两方面内容重点探讨。

2.4.1基于分班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基于分班的教学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分成两个教学层次班级,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1)公平性问题。各高校现在都是根据成绩来进行各项考核,分级后因教学目标、测试内容都不一致,如何给出成绩确保公平就是一个问题。对于本问题,可以适当加大高层次同学所获得的课程学分,以作为他们高学习难度和强度的回报,但是在给出考核成绩时,则应该与其他同学一样,按相同比例进行考试等级划分。

2)激励性问题。分层次教学后,高层次班级同学可能会产生自满情绪,从而放松学习,同样低层次班级同学亦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倾向。因此,执行分级后的升降级竞争制度,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使每位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

2.4.2基于内容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很多高校因为教学管理及师资方面等原因,不一定适合进行分班级式的分层次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课备课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实验内容进行分层次准备,包括基本内容及提升内容,学生完成基本内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继续完成提升内容的练习,这样两个层次都能照顾到。

3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性操作性强,同时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社会衡量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如何能够将课程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结合、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教师认真思考,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提供更好的帮助。

作者:刘益新 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