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计算计机基础教学方法(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工具,它通过声音、图像、颜色、形状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能够提升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多媒体;高职;计算机基础
著名的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在长期的信心加工研究中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人的感官接收,还需要人体的多个感官同时参与进去,才能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经过反复观察后发现,当学生将视觉与听觉一起投入到学习中时,其所收获的学习效果为最佳。正因如此,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极大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利用多媒体传递信息
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具有独特的特点,就是知识点较多而又非常分散,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抓不住主线,而这门课的授课对象又是刚刚从高中升上来的新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课程,都是教师按照明确清晰的路线去讲解的,而计算机基础却与之截然相反,没有一个清楚的主干线,并且还需要学生锻炼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有的学生感到些许不适应。对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对策,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利用多媒体去传达信息。例如,在上第一节课前,教师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关于计算机知识的问卷调查,仔细地询问学生每一个关于计算机的问题,把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楚,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开展一次计算机水平测试,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摸一摸底,然后把调查结果作为之后的教学工作的依据。多媒体教学要讲求区分难易度,教师在进行视频演示的时候也应当做好讲解工作,对不同难度的事例都要讲解得十分透彻,这是为了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去选择不同难度的事例,这样也加大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容错率,学生也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远程遥控,培养学生上机操作能力
高职生面临着就业的竞争,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实践技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上机操作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教师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到底怎样,都可以在这里被彻底看出来,因此,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在上机操作中的表现,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同的,学生遇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远程遥控”功能,实现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方便达到“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不会的操作步骤通过远程遥控展现给学生,学生看的清楚明白。另外,远程遥控还可以起到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学生端的屏幕实况可以通过缩略图的形式放到教师端上,教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举动都一览无余,若是有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走神,教师可以将其计算机进行锁定,提醒学生不要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学生受到了教师的警告之后,便不好意思再开小差了,就会转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再为其进行解锁,学生才可以继续进行操作。这样一来,远程遥控功能就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督促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提高学生应用感悟能力
教学方式的改革一直是我们高职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核心。高职计算机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首要目标,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都转化为自己能够实际应用的东西。与此同时,学生也应当学习一些必要的理论性知识,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配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帮助他们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感悟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快推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变革,可以让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强化自己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学生,让自己能够跟得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例如,在高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学科中,其内容分布非常广泛,教学上涉及到的东西有很多,但是课本上的知识有不少是己经陈旧了的,学生对此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此时就应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让学生和了解当前的主流产品应用,让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前世今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这样一来,教师首先就解决了课堂气氛的问题,不用担心学生学不下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从而为实际操作设好前提。
四、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多媒体教学
有一个现实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高职学校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没有形成良好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弱,学习习惯也很不理想,所以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这就是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每一位从事高职学校教育的教师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并且采取相对应的方法,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特点,能够展现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能够更好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服务。在讲解课件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和照顾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度,适当放慢讲解的速度,不能为了讲解而讲解,重点应当是学生接受了没有。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讲课内容掌握的程度,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讲课计划,如果学生掌握的情况非常好,教师可以临时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当然要注意适度,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果不是太好,许多地方都没弄懂,那么教师就需要着重讲一些基础性的课件了。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出灵活的特点,为教师应对不同的教学情况提供方便。总而言之,高职计算机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当得到教师的重点陪养,每一位学生都应当得到教师的悉心传授,让他们掌握好现代计算机技术,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进了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收获了满意的教学成果。
作者:李园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高职计算机基础中多维交互式教学法的实践
摘要:通过对医药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提出探索实施计算机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尤其突出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双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医药专业;教学质量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涵盖计算机学科里最实用也最流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包括文字录入、操作系统使用、网络基础知识、office软件使用、信息安全等知识,既要求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又需要掌握实际应用的操作技巧与技能。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快,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却总滞后于计算机新技术的产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可以说是一门工具课,如何在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能实际运用起来是本课程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2014年广西取消计算机一级考试,根据这一改革我院重新编制一套《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教材适应社会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述求。这套教材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训练习各一本。理论教材切实按照广度优先原则,用粗线条全景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既介绍相关的基础,又涉及近年出现的新发展和新技术。但是现实的情况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为现行中小学教育里,某些教育发达地区计算机得到很好地推广,大部分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起点较高,部分学生的操作水平甚至超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要求,但一些偏远农村的学生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机会甚少,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统一教学模式与个体差异教大的实际矛盾。课堂里时常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满足,导致对计算机丧失学习兴趣;基础差的学生固化思维认为计算机太深奥,对计算机丧失学习兴趣。这正是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按照太过统一的教学大纲,忽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不同需求所造成的局面。现实情况里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而计算机课时少,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进行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将理论和实训进行很好地融合,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结合实训点出理论知识的要点难点,如我们在讲授office2010时,同时点出不同文件扩展名的区别与分类。通过理论与实训的无缝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和自由应用能力,提倡相互之间的互帮互助帮助基础差的学生,以减小同学间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差异,提高教学质量。又如教授完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与创建,安排学生对杂乱无章的文件进行某种规则的分类,保存进新建的合理的文件夹里。讲完操作系统概念,让学生对计算机名字、计算机桌面等进行个性化设置。这样理论实训无缝结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要点。
三、教师讲授+作品交流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依据各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我院护理专业重心在办公软件应用软件的学习上。对口腔专业的学生还开设3dmax建模,影像专业还开设了多媒体技术等。在每个学期计算机课程的第一节课我们都会运用网上生成问卷调查软件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主要针对学生接触计算机频率,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以及对计算机学习的需求方向进行题目的设计,通过这个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计算机窗口及计算机对话框,复选框与单选框有很好的了解。课上每个老师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引导拓展学生积极思考,将当前最流行的元素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现在的学生都有QQ空间、微信、微博,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针对不同的朋友设置访问权限,借此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信息安全知识。开展计算机技能大赛,如我院曾多次举办过word使用比赛,设计不同主题的电子板报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集的能力、艺术字及文本框设置的灵活使用能力,又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图文混排的技术,会在WORD里使用图案花边去修饰版面。又如举行powerpoint使用比赛,学生可以更深刻理解链接、动画、切换效果的知识,使学生正确地保存、打包演示文稿并流畅的播放作品。竞赛的评比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初赛成绩由班里每位同学担任大众评审,获得大众评审人气高的作品进入学校决赛,这样的竞赛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应用计算机软件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对网络文化的鉴别鉴赏水平。同时我们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比赛里,如我们在防治艾滋病ppt大赛里培养学生“自爱、自由、尊重、不放弃”的医护精神,加强了学生对word、ppt软件的学习及实践应用,为了使得其他未能参加决赛的学生也欣赏决赛作品,我们将这些获奖作品制作成网页,学生可以学习和参考。下面就是护理系一位学生的“防治艾滋病”主题的电子板报一等奖作品:
四、精选案例+贴近事实
在教学过程中用风趣幽默、简单易懂的语言阐述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如在上计算机网络这一章节时,会提到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这样一个术语,这是一个比较难从字面理解的概念,可以举个例子将其便于理解:载波侦听,当计算机(工作站)想在网络电缆上发送信息时,它首先倾听电缆,看是否有别人已经送了信息。如它未听到电缆上有别的信息,计算机就认为电缆是可用的,可发送信息。我们可以解释为羊在上独木桥前,首先看看独木桥上有没有别的羊,桥上没有其他羊时再上桥,否则等待一段时间。多路访问:无法防止两台以上的计算机同时发送信息。可解释为两只羊上桥前同时看一看独木桥,都发现没有羊,同时上桥,这时两只羊都要过,结果谁也过不了。带有碰撞检测:计算机向网上传送信息后,就仔细倾听,看是否碰到另一条信息,有就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试发送。可解释为解决方法:当羊上了桥后,还需要仔细看,一旦看见其他羊,就各自回去,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充分理解网络重负载时,产生网络风暴。学生明白以太网的缺点,进一步告知HUB是广播,理解其缺点。我们还展示校园网的实际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布线系统的组成我们利用Excel改革计算机理论考试,理论题目主要以客观单选题组成,我们将题目通过Excel生成,并利用逻辑公式直接判定学生的作答是否与正确答案相符而自动判分,这样的理论考试改革既培养了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考试促进学生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减轻了教师的阅卷工作压力,所以将计算机操作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各专业领域问题的技能,从而实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专业信息收集水平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冯秀玲.通过作品展示激励学生学习的研究,计算机时代,2015(10).
[2]陈晓玲.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林区教学,2012(6).
[3]新余高.以电脑作品竞赛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宜春学院学报),2009(4).
[4]于珊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思考.教学研究,2007(18).
[5]张雪莹.我校09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位居全省高校第四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6]布瑞琴.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能力培养与实现.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6).
作者:劳甄妮 单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
第三篇: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被广泛了解,本文对翻转课堂的含义、起源,以及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改变和好处进行了说明,并就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对采用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应用基础
1翻转课堂
1.1含义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翻转。传统课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现在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和相关材料进行学习,而课堂时间则由老师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练习、小组讨论进行概念深化,知识建构。
1.2起源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2007年,美国的两位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缺课赶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两位老师将实时讲解PPT录制成视频,并传到网络上,供学生浏览。这种形式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欢迎,后来,这两位老师就逐渐过渡到课前看视频讲解,而课堂对学生进行答疑或作业练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颠倒,课堂和课余的内容发生了翻转。逐渐,这种模式受到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探索和运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1.3优势
第一,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余进行学习,一些基础差、注意力不那么集中的同学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学习掌握知识点,不会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产生厌学情绪;也可以让部分缺课的同学,学习时间相对自由,随时可以补上课程内容;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自己可以挑选学习内容,不必跟随全班的统一步调,这样不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作业练习,发现学生理解欠缺的地方,帮助学生针对性地解决疑难点;同时,通过一起讨论,发现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让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更活跃。这样的课堂变得更有针对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三,课堂上通过学生讨论、发言,让学生有更多在公众场合自我表达的机会,对胆量、思维训练、团队合作、协商等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样的课堂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点的传授,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课堂翻转探索
2.1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翻转探索
2.1.1教学视频材料的准备教学视频资料时间长短的把握非常重要。时间太长,学生专注力集中不了太久,就算听下来,也记不住,因此每段视频的时间要控制在5-8分钟内。视频要有主题,让学生明白这段视频看完后,能了解什么,能做什么。视频需配备相应的练习,通过练习,让知识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初步印象。例如,Word文档排版中有很多小知识点,如果单纯从知识点划分,那需要的视频数量非常多,知识点分得太细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可以以某一主题为单位,如文档中字体的相关设置可以在字体对话框进行,关于字体设置的视频就可以根据字体对话框的三个选项卡(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来分成3段视频,虽然每个选项卡要设置的地方很多,但都为同一主题服务,学生容易记忆,形成整体印象。
2.1.2学生自主学习视频资料高职学生整体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需要督促,因此自主学习视频资料的时间不能安排在课余。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习进度,先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视频资料,机房必须给每台机器配备耳机。
2.1.3课堂互动时间学生自主学习视频资料完成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先通过几个简单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然后再布置有一定难度的提升问题,让学生来完成或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最终解决方案。最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2.2问题与思考
第一,视频材料准备任务繁重,时间周期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所有高职院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了提高效率,节约资源,上一级部门应该可以对此进行统筹,抽调一些老师来研究这门课程的知识范围划分,开发相应的视频资源和配套的练习。第二,视频资源的访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因此同时间段上课的班级少则7、8个,多则10多个(根据学校规模不同),这么多学生同时访问网络,浏览视频,对学校网络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较高,因此学校服务器、网络硬件需要升级换代才能支持这么高的访问量。第三,服务器要能够提供数据统计分析的信息,例如能让老师看到每个学生每段视频的浏览次数、所做练习的情况全班同学错误集中区等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老师课堂组织得更有针对性。第四,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的组织者、解惑答疑者在转变。进行课堂翻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对所教内容要有全局观,能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题讨论,能灵活应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给出正确合理的解答。
3结束语
翻转课堂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创新,与技术、设备的更新紧密相连,将它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师生互动更充分,能解决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肯定也有不足的地方,这些都需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它的优势,避免不利影响,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2]何朝阳.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4]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4,(23).
作者:许碧波
第四篇: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伴随教育部门针对课程教育进行了新课程目标的改革,促使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因此,相关教师应该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困境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并采取高效的对策加以解决,进而不断提高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多的高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困境;对策
时代的发展进步促使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这种现状使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对于学生们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遇到了困境,这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培养具有严重的阻碍性,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产生计算机基础教育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非常好。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解决对策,希望对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加快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建设。
1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困境和原因分析
1.1教育对象起点参差不齐,教学效率低下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中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有从小在城市中生活和长大的,也有在农村长大的,在城市中生活的一些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会学习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不具备这种学习条件,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样一来,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时候就会因为每名同学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不相同,继而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1.2教学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专业以及其它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专业以及其它专业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操作教学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针对其它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都是来自计算机专业的,这就容易造成一些教师会将非常专业的教学目标作为其它专业的教学目标,这无疑提升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难度。另外,对于其它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并没有将本专业的知识融入其中,进而导致计算机基础教育并没有针对性,学生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
1.3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由于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正在逐年增长,这样就会慢慢导致很多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不够用,造成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出现。另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中还存在重复教学,不同的课程对某一个问题或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进而使很多教学资源得不到科学的运用,影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高职基础计算机教育困境的对策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培养学生们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是从目前来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因为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而逐渐下降,而且因为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目标不确定,致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量非常大,相关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却普遍偏低,这样一来,就导致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出现困境,影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2.1进一步明确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想要确保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良好的开展,并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制定,并且在制定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因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就是向社会输送高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必须在其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对于计算机专业和其它专业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2.2注重应用能力考核、联合开展课程开发
一是要改变以理论知识掌握为主的考试方式,形成以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二是要将一些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获得作为通过考试,获得学分的凭证,免除相应的课程学习和考试。在确立以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基础上,确定以应用和实践能力获得为主的课程内容,从而有依据和针对性的去除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理论知识过多的问题。具体而言,联合开展课程开发首先是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教师之间的联合,多人合作开展课程开发能够有效解决对目标把握不到位或者因为自身知识结构的原因造成的偏颇性等问题。其次是计算机基础授课教师与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联合,因为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具体要求存在差异,所以对于计算机基础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资源的开发,特别应注意与专业教师联合开发,开发更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
2.3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同步教学改革
首先,高职院校应把学校中的全部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再进行针对性设置,确保全部资源都能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运用。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们在真正意义上学习到自身需求的知识和技术。最后,鼓励学生积极的使用自己的计算机资源,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在线解答问题,进而使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有所提升,还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另外,在对校内计算机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开发和探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也能够不断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3结论
通过上文中的叙述,我们能够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促使高职院校纷纷加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不断对学生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进行培养,使其能够顺应时展的要求。但是,因为学生们对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资源比较短缺等原因,导致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比较低,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首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对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定期的检验,高职院校也应这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断添加非常先进的设备等资源,进而使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能够快速提高,加快高职院校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康伟.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9):154-155.
[2]肖勇.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路[J].硅谷,2008(12):187-188.
[3]陈卓民.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J].大众商务,2009(4):165-166.
[4]梅玲,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困境与解决思路[J].甘肃科技,2009(2):212-213.
作者:古丽苏木•依拉英 单位: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