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化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不同领域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信息化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计算机信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
教育信息化是智慧教室建设的基础,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是新媒体技术的扩展,也是多角度分析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融合的关键。高校计算机教育应关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特点,关心学生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高校在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培养时,应以让学生学习和本专业相关的互联网知识为主,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知识与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自己。根据信息化时代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要求,本文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1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落后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很多都在5年以上,与不断变革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不符。同时,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没有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不能从计算机学科中获得最新、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滞后性无疑会对学生计算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产生的不利影响,甚至制约了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2忽视实践教学
高校计算机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终端PC机教学模式为主,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计算机教学也需要对新型的信息载体进行考虑。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几年前淘宝平台的交易主要以PC端交易为主,但是现阶段淘宝平台的交易超过80%都来自手机移动终端。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来说,教学重点也应该逐渐从网页设计转变为H5页面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让计算机教学为专业学习服务。同时,高校原有的计算机教学侧重于PC端应用软件教学,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式。不过,随着手机终端App软件功能的开发,计算机教学对学生专业学习辅助的作用也随之提升。因此,在信息化变革的过程中,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也应该加入智能终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弥补学校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上的缺失。
1.3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时,有的教师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时,老师以简单的讲解为主,学生则结合教师所讲内容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背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跟随教师的进度进行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即使在课堂中有疑问也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课堂知识吸收较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理解不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当前的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显然是以老师为中心,刻板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依赖,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降低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师生之间的沟通很少,课堂教学效率较差。
2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本质诉求
2.1辅助专业技能提升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其他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让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延伸到其他行业,高校的很多专业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性也更强。比如市场营销专业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之后形成电子商务、会计专业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之后形成电算会计。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所以高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不同专业的特殊性,结合专业实际需求来进行。
2.2延伸学科知识
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仅关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引导,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商品包装设计为例: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进行产品包装设计,但是侧重点在于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对于产品的特征、消费群体的喜好等相关因素的考虑较少。这样产品包装虽然设计出来了,但是设计出来的产品价值较低。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时应关注学生专业的特殊性,从专业角度去思考、去提升,而不是简单地会操作,会使用,比如在产品包装设计上,学生应先了解消费需求、产品特征,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产品包装的个性化设计,提高所设计产品的商业价值。
2.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信息化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数据流。高校的很多专业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衍生出新的学术研究,促进传统教学的改革,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如果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教材,那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层次就会相对较低。书本和教材只是最基本的,学生仅学习这些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所以,高校在进行计算机信息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媒体、自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多。网上的各种学习软件、社交媒体上的一些教学视频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计算机信息知识学习的资源。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上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3.1合理化课程设置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要以课程内容和课程课时设计为基础,结合学校教学安排进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教师应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加大计算机教学课程的创新。在具体操作上,教师要以科学、先进为原则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充分体现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把信息化技术和实用软件进行结合,使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更符合市场需求。在原有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师侧重于计算机信息化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相符。所以,高校计算机信息化课程教学应重视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配合,为企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另外,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也受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教师配置不足、教师综合能力不强等都会限制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师应重视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道德素养,学校要鼓励教师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多种途径和平台。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了解,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在行业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同时,高校教师还要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
3.3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兴趣,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采用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提高计算机教学模式和其他专业的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拓展和对接。比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时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所要学习知识的框架与重点进行了解,通过短视频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向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互联网平台、图书馆等方式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并提交给老师。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点评,总结学生课前预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经典问题和重点问题,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学习数据库和交流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此外,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还有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计算机教育信息化也成为必然。当前高校的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存在教学内容落实、忽视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应重视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合理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样化教学方式,以此来促进计算机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梁焕桢.网络教学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风,2021(3):35-36.
[2]阿依古丽·艾克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1,33(2):228-230.
[3]付国庆,盛文婷,甘晓炫,等.虚拟现实技术高校计算机教育课程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4):260-261.
作者:黄健 单位: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