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职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分析

一课程现状和问题

在教学当中,计算机课程的内容都要给学生全面细致的教授。虽然要一学年的时间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但是还是会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课时,尽管现在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笔者对和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的分析。

1.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较多使用的应用,如Office,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操作往往不是很熟练。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发展变化得比较快,书本的内容往往都已经过时了,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有些内容冗余繁杂,学生在自己看书后也没有切实的体会。教材没有专业特色,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无论何种专业均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均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校中职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也是不同的。部分的学生有抵制学习的情绪,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受到外力的影响,甚至学习是被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影响,学生在接触电脑的时间上都是不一致的。有些学生对电脑的接触比较早,他们在学习本课程时相对要容易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不重视,有消极的学习情绪。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再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给学生予以辅导,因此目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二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结合以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改进:

1.结合专业重构教学内容,定制考核内容

一些教师在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专业及其学制,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不分轻重一刀切,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不讲实际一刀切,削弱了一些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众所周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与专业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结合不同专业,按照“服务专业,实用为主”的原则,教师应大胆地进行取舍重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这样,从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的角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网络应用专业可以侧重网络基础及Internet知识;公关文秘专业侧重Word文档处理与PowerPoint幻灯片知识;会计专业可以侧重Excel表格处理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知识。其次,结合不同专业,教师应根据重构的教学内容及专业培养要求,定制考试内容,考核方向体现基础知识为专业服务、考核内容以实用为主的指导原则。

2.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动态的教学方式

对于计算机类的应用性课程,集中授课和上机指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应用性课程,一个概念、一条命令都是通过相应的操作来表达,如Windows使用、Word操作等知识的讲解已经无法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去完成。因此,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教学,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室是由计算机、投影及音频网络设备组成的一个综合网络系统,它容易实现手把手教学方式,具有直观、同步、集中和互动特性,达到讲演统一,演练统一,特别适合应用操作类课程教学。而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网络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教师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跟学生面对面直接传授,另一部分课时则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利用某个局域网、校园网或互联网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它把教师的课件、教学要求、重难点、课后作业、模拟试题等都放在网站上,供学生使用,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此外,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在网站中建立网上答疑平台及知识测试平台,方便学生提问、自检和教师答疑。让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3.采取分层次教学和分类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针对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都采取同一个标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能力较好的同学会埋怨教学在浪费时间,容易打击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容易制约中技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考核目标。例如,对于高技生,教学要求除了熟练掌握Windows、Word、Excel操作,还应强调掌握网络知识及PowerPoint,考核要求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高级)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A);对于中技生,教学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Word、Excel操作,而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只需作初步了解,考核要求取得办公软件应用模块(中级)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这种分层教学和分类考核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4.重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技工院校教学特色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同步教学方式,由于教学直观,学生很容易领会掌握,但要达到熟练操作和灵活应用的程度还有差距,这就需要课任教师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目前,一些学校由于设备不足或技能教学理念不强,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不到1∶1,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课时,也就不可能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所以,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可按4∶6分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只作简单讲授,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实训操作,学生在实践中领会要点、学好技能,突出体现技工院校的教学特色。

5.改进考试方式和考核手段,建立“考证促学”激励机制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目的既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又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当前,一些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考试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考试的形式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老师命题的质量不高;忽视考虑考证与期末考试双轨合一的做法。以上问题容易造成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片面不科学、不权威;或考试作为教学指挥棒对学生作用不明显。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性质、教学计划和培养要求,合理制定考试方式和考核手段。如果教师自己命题,为了既能检测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又能检测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应采用“笔试+上机”的形式,并要求以笔试为辅、机试为主。另外,教师可考虑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考核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考试统一起来,要求学生期末学完后统一参加考证,并以考证成绩作为学生本科目的期末成绩。这种“双轨合一、考证促学”的做法既体现了学技能、重技能的教学特色,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证,使学生更加自觉认真地去学、去练,既增强了学习动力,又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