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技能,但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都缺乏一定的职业意识,导致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够职业化。为此本文以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探讨职业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人生观,让更多的毕业生能够做好思想准备,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计算机基础

随着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形成了市场导向下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局面。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需要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情况,因此高职学生必须要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才能够在众多选择中找到心仪的工作。此外,职业能力是指学生在工作中所具备的管理、学习、社交、沟通等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知自我,更加准确地进行职业规划等。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践所总结的经验:

1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

1.1职业意识不足

在学校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的职业意识不足,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充分地向学生渗透职业意识,而大部分学生也不会关注什么是“生涯规划”、什么是“职业能力”,甚至对未来的从业方向也会产生迷茫。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将“找工作”作为毕业的唯一目标,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产生误解,认为职业能力就是“找工作”,同时对待学校就业指导课程不够认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始终做不到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2专业知识的滞后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几乎每一个工作岗位都需要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更新,社会需求的增多,企业为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也会采用更为先进、便捷的软件与工作方式。但是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始终停留下大众熟知的计算机操作方式,并没有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缺乏先进性,从而造成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滞后性,进一步导致学生职业能力的滞后发展。

1.3考评机制的单一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成为人才发展的必学科目,但是其受重视程度始终不够,并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普遍关注,从而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考评机制不够完善,单纯地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唯一依据,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等,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偏离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向。

1.4实践机会的缺少

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确实比普通高校意识更强,但是在教育环境影响下,并没有切实遵循理论与实践相平衡的教育理念。尤其在计算机基础学科中,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很少涉及到基础知识的使用,从而导致学生虽然掌握理论知识,但是也会将知识遗忘在时间里。

2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2.1以职业能力要求开展教学计划活动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有责任考虑学生的发展方向,有义务去培养一个德才兼备,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应该以职业能力与要求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将沟通与社交、管理与规划、择业与就业、道德与认知等知识渗透在每一节课中,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职业情境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带来帮助。例如,教师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WORD)”时,教师带领学生制作课程表及个人简历,此时教师便可以将“择业与就业”“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渗透给学生。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哪一种类型的简历更加适合自己,此时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作为案例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掌握在WORD软件中创建表格与表格编辑的知识,又可以了解适合自己的简历类型。此外,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些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设计自己的课程表或简历,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自我管理与规划的想法体现在表格中,从而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能力。

2.2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仅依靠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计算机职业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渗透更全面的职业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职业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多样的职业情景,在无形与有形的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然后教师可以引入当前企业的先进工作方式,以及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要求,并将其纳入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最后,教师可以追踪一些毕业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并请他们作工作报告,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经验,让在校学生真正地了解企业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相关要求,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Excel”一名销售在工作的时候,需要统计自己的销售量,并掌握本公司产品的报表等,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掌握表格编辑、数据保护、数据统计、打印等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着重讲解该知识,并将企业中常用的编辑方式传授给学生,保持学生知识学习的先进性。此外,很多工作也会用到简单的Photoshop操作,教师可以将该软件纳入课程学习内容,向学生进行简单介绍,以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竞争力。

2.3以多元的考评机制突出职业重要性

教学与考评方式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感受不到职业意识,作为教师应该反思考评方式是否合理,并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从而突出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也在学生心里埋下职业意识的种子。例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后布置职业性、创意性的作业内容,如,用PPT作自我介绍,用WORD进行海报排版等,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成果作为考评的参考之一,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组成相对全面的考评机制。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企业考评的方式,融入到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进而健全高职计算机基础学科的考评机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计算基础学科。

2.4理论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杜绝出现“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能“纸上谈兵”的后果。为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提倡,当教师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应该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企业中所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作为学生实践的内容,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徐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软件安装是最为基础的知识,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完毕之后,通常不会让学生实践操作软件安装步骤,因此学生在毕业工作后,遇到软件安装等问题时总会显得手足无措。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监督学生进行软件安装实践,并在此过程中解决学生在安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学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应该渗透职业能力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未来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总之,高职计算机基础专业的教师应该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考评机制来引导学生关注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小寒.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7):197-198.

[2]石玲.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0(4):23-26.

作者:邹艳丽 单位: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