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化资源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化资源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化资源建设

摘要:基于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改革,本文主要探讨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情况,并以《神奇的小助手——IF函数》的建设和应用为例,说明为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建设

1引言

2019年教育部颁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一定要以课程建设为统领,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其中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重要基础。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是进行教材的改革[1],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也必然对教师和教法产生影响,因此也能进一步推动三教改革。自2016年起,福建省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全面考核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的情况[2]。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在两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考试中,虽然及格率为97.37%和98.34%,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95%;但是优秀率分别为7.64%和8.06%,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0%。经过数据分析和反思,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优秀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教学资源很少,缺乏适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有的教学资源也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课程资源。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2总体思路

在进行资源建设时,首先需要明确方向,紧扣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把握全局。分析大纲,吃透教材;将资源分为七个模块,针对大纲的分数比例进行设计。模块一注重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设计充分的选择题和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的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模块二注重操作训练,整理上机操作练习题,帮助学生熟悉windows7操作系统的使用,设计选择题和拓展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及版权保护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工具软件维护系统正常运行。模块三注重对因特网架构的整体认知。由于本模块的知识较为分散,因此设计思维导图资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借此使学生对各部分的知识点建立起关联,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应用实例,使学生理解网络并能将网络服务于生活。模块四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注重操作训练,使学生能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对生活中的表格和图文等进行编辑和排版。模块五的Excel电子表格是较难掌握的知识,因此在设计时特别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全民快餐文化的时代下,根据学生喜爱的呈现形式,将知识碎片化、分散化,采用任务单+知识点+教学视频+习题+讨论总结+拓展应用的形式,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又方便教师及时更新,随时可增、可减、可更新替换,随时拆分、组合。模块六要求学生设计“我的校园生活”项目。通过采集和处理项目所需的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设计充分的选择题巩固学生的多媒体基础知识。模块七同样要求学生设计一个项目“泉州,你好”。该项目融合演示文稿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制作项目的同时掌握演示文稿相关知识。总之,数字化资源建设要以学生为本,资源建设的宗旨就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3建设内容

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主要用于指导学科教学,如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考纲知识点纲要汇总等。第二类主要用于教学,如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课件、视频、FLASH小游戏、习题。其中视频又可分为课前预习微课、情景动画、课堂指导微课、操作录屏和课后拓展微课[4]。第三类主要用于评价,如实训项目、操作试题、试卷等,用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平台呈现形式

数字化资源的使用者不只是教师,更重要的使用者是学生。所以在资源建设的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平台,以合适的呈现形式课程资源以供师生使用。从学生使用的角度出发,将课程资源有机呈现。具体表现在,在章节标题页罗列学习目标和任务清单,将学习内容分为课前新知探索、课中进阶探究、课后拓展提升三个子级。其中课前新知探索又可分为课前微课、课前练习等子级页面。课中进阶探究主要分为任务单、知识链接、教学视频等子级页面。课后拓展分为课后作业、拓展知识等子级页面。同时利用学习通平台的章节资料、课堂活动、作业和讨论、在线考试和评价等功能保证数字化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4]。

5应用举例

现以《神奇的小助手——IF函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为例进行说明。

5.1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过程

首先一定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研究高教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紧扣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分析教学内容。IF函数是函数中的重要内容,上承求和、平均值、计数等常用函数,下启SUMIF、COUNTIF等IF家族函数内容。其次,要结合以往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在模块五Excel电子表格方面主要存在这样的问题:数据计算的知识内化程度不够,学生遗忘快,特别是Excel函数多,学生容易混淆,对函数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不够透彻,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分析学情之后再进行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和课件的制作。最后,借助数字化资源达成学习目标和突破重难点。课题团队成员共同开发设计资源,借助各种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微课视频、情景动画,如使用万彩动画大师中的自带的人物角色及预设动作、软件自带的场景和自动配音或者导入声音文件进行合成《小王的烦恼》情景动画、《初识IF函数》微课、《切瓜原理》微课等等优点是制作成本较低,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借助各种录屏软件如CamtasiaStudio软件制作操作录屏[5]。针对重难点知识借助FLASH软件制作《IF函数流程图》拖拽游戏和《哆啦A梦嵌套规律》游戏,辅助学生学习。设计相应的习题和实训任务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5.2数字化资源的应用

第一阶段为课前新知探索。学生在课前登录学习通平台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初识IF函数》课前微课,学生对IF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IF函数是一个条件判断函数,借助《单个IF函数流程图》拖拽游戏,理解IF函数的三个参数。接着完成课前习题测试,并利用学习通平台讨论交流。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了解学生的习题测试情况和讨论交流的内容。第二阶段为课中进阶探究。教师于课中借助《小王的烦恼》情景动画导入本课的3个任务,任务由判断每位员工是否需要纳税到进一步计算每位员工的应纳税所得额,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巩固课前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操作录屏完成任务一,从而掌握单条件IF函数。接着教师播放《切瓜原理》微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有2个以上的判断条件时要使用IF函数的嵌套。通过2个IF函数流程图拖拽游戏进一步理解难点:IF函数的嵌套原理。同时由学生上台演示并讲解游戏过程。整个过程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将操作结果上传学习通平台,实时评分反馈。教师讲解由2个IF函数到多个IF函数的流程图动画,学生寻找规律:多条件时,只需将需要嵌套的判断条件依次写在流程图的假值分支上。教师展示《哆啦A梦嵌套规律》游戏,哆啦A梦在6个十字路口选择正确的判断参数成功到达终点,得到6个IF嵌套的函数表达式,从而理解6个IF函数的嵌套原理。最后学生发表体验游戏的体会,总结IF函数的嵌套规律。整个过程学生小组合作实操,将结果上传至学习通平台,让学生纠错评分,有效突破教学重点。第三阶段为课后拓展提升。各小组结合生活纳税知识,运用IF函数嵌套原理和计算方法,合作探究制作个税宝,实现输入月工资即可计算个人应缴税。

5.3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效果

教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恰当运用数字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沿着认知导航、知识迁移、游戏深化这一主线,层层递进使用IF函数完成个税计算的三个任务。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依托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教师在线指导;课中任务驱动,进阶探究,教师现场导学;课后研学拓展,学以致用。采用切瓜原理微课、流程图交互动画、自主开发的哆啦A梦IF函数嵌套规律游戏等数字化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IF函数嵌套原理形象化,将复杂的IF函数计算方法简单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6结语

通过建设数字化资源,借助信息技术让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有活力,开发整合出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资源不但需要积极开发,还需将资源推送至学习通平台上进行充分利用,实施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混合式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进一步推动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真正将“三教”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赵文斌.职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7(7):110-111

[2]史耀南.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测试问题的相关分析.教育教学论坛,2019(34):259-260

[3]丁莉.论数字化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长春,2003

[4]鲁东晴.“教学做”三位一体资源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003):44-47

[5]高丹阳,贾雪倩.基于教学设计的动画型微课设计与制作.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22):47-48,55

作者:张晓华 单位: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