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创业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创业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创新创业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生活成员,我们不难发现,短短百年时间,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倒退数十年,我们用那一刻的视角来观察当前的社会环境,那感觉如同进入了一种“梦幻世界”。而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普及应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功不可没。人们总是说我们已经进入了科技化时代,其实这种飞速发展的科技化时代其结构组成并不均衡。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由计算机支持的科技化时代已经来临。在高等教育的学科组成中,必须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进而促使智力资源的配备、应用实现高效化。作为专业领域的教育者,笔者建议,我们要关注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创新创业为背景来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而“以新促新”,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时展的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背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在人们提及科技化时代时,作为专业领域的教育者,笔者认为,这种科技化时代的内容组成其实是非常不均衡的。它其实是由计算机技术、功能、配备所支持的新时代。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正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我们正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设者,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教育模式都需要与时展同步。在当前,我们需要将计算机技术教学纳入高等教育。观察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发现,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这门课程,即使是非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学习这门课程,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计算机教育有了优化发展的基础。作为专业教育者,笔者认为,学生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应用价值对于他们而言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借此提升“创”的能力。在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技术,还是在学习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解决问题的意识。由此可见,我们以创新创业为背景,不断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可以将社会发展需求、学生的能力养成目标、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全面整合起来。

一、守住“初心”

在将创新创业作为教育背景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我们不仅仅要“追新”,还需要守住“初心”。在落实“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时,首先要从教材资源的改革入手。不能否认,我们手中握着的教材资源仍然具备极高的教育价值,但是,这些教材资源的更新速度显然跟不上专业领域的发展速度。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将自己打造成为双师型的教育者,不断地研读教材资源,还需要不断地搜集专业领域的新知、新法,对于这些“静态”化的资源进行“动态”化的处理。我们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但是,教材特色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实施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对于教育者而言,我们可以比学生多跨一步,再多跨几步,但是,终有一天我们需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前行,所以,让学生把握住“方向”对于学生的内在成长也会有极大的影响。当然从学生“学”的角度而言,我们还需要将学生当作主体。“以生为本”也是教育者必须坚守的“初心”。如理论叙述体系要反映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对于实际使用频率高的知识模块最好采用完整的案例引入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问题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这样学生才能参与其中,在学的过程中实现用目标,进而生成创能力。

二、强化“实训”

计算机技术的学习需要以“理论”为基石,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价值却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体现。在我们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地为学生构建实训平台,进而让学生的理论、认知可以一次次地得到考证。在我们以“创”为背景的教育活动中,这一点就更为重要。再有,在观察用人单位选拔和培训人才的标准时,我们不难发现,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这种有增无减的用人需求中,我们也需要将该能力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当然,就创新创业主题而言,学生拥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拥有实践的技术技能才能完成创新创业目标。基于此笔者建议,在实训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课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除了这些方式,我们还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因为“就职”目标而不断地努力练习,自我规划,在实现专业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价值。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理性的“大学生”,在他们感受到其中的应用价值之后,必然会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这种让学生提前“上岗”的学习模式,还有助于学生生成职业素养。

三、整合“专业”

计算机技术成为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主要组成之一,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是“主业”,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而言是“副业”。而就学生的发展前景而言,计算机技术是所有人的“主业”。因此,在落实“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笔者建议,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让学生明了,它是学生必须拥有的能力组成。当然,实践中仅仅凭借“说服教育”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毫无价值,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更为理性也更有主见。改变这些学生的认知,最佳的方法其实是整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如在一些专业中整合计算机教学,它们将会更加贴近专业,像艺术、建筑、化工等。不过计算机课程应该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计划,有些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的科学计算比较多,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再如程序设计课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例如文科学习VFP,自动化专业学习C语言,机械专业学习VB等不同的语言。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计划内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应该有选修计算机课程。在学生发现自己应用计算机技术整合的专业学习、创新活动都可以有序地开展之后,我们可以想见,他们会激活计算机技术中更多的应用价值,而他们的创造力会最大化地展现出来。

四、优化“测评”

在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时,教育评估体系的改革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常规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借助一次次的评价,一次次的测评来为学生指引学的方向。不过,在我们将创新创业作为教育背景的过程中,如果还是以一纸试卷来测评学生的话,他们对其作出的定位还是“应试”。所以在实施基础改革时,我们要借助测试方式的改革来改变学生的“学目标”,进而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如当前的测评方式往往有这样几点不足:考试的形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试题的质量不高;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等。此时会导致很多期末拿高分的同学,也未必能通过等级考试一级。也有些同学,考试笔试得高分,可是上机操作半个小时都未能输入完100个左右的汉字,建立一个“记事本文档”都不能完成。在这一方面笔者建议,“计算机基础”的期末考试可取消,改成考一级,对于学生来说,考试通过可获得证书。这种以“实用性”为目标的测试,必然会让学生联想到未来的就职与就业。在日常的“小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以“课题报告”或者是“专业成果展示”的方式来实现。借助这些方式,我们不仅仅可以测评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还可以测评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进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成立计算机课余学习兴趣小组、开设计算机辅修班、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计算机知识抢答赛等形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切实地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而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则可以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问题,进而及时点拨,提升学生的“创”能力。

五、开放“空间”

2020年初的疫情期间,不仅仅学生上了人生关键的一课,作为专业教育者的我们也上了关键的一课。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时,我们抛下了所有的包袱调动了所有人的智慧,借助教研工作坊与共享平台,积极地开发与应用了这种专业技术。在实现创新创业目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对此加以借鉴,让计算机技术教学拥有一个开放化的学习平台。如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络技术,实现辅导方式的转变。构建和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网站,将课程网站作为学生课后学习和答疑的远程教学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线学习,和教师在线交流,快速入门、提高。学生可在网上查阅教学要求、示范模板练习、教学课件,掌握授课内容,学习相关技术。此时,我们可以调动学校全部的教学资源,为课程建设服务。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技术不仅仅是学校中的课程设置之一,也是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的工具之一。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方面而言,它也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从“创”的角度来实现改变,进而让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仍然拥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春花.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34):149-150.

[2]杨小龙,何美丽,刘恩辰.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9(26).

[3]凌翌,郎振红.关于构建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创客教育实验室的思考[J].软件工程,2018(5).

作者:黄晓霞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