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学比赛对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学比赛对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学比赛对青年教师教学的能力培养

摘要:阐述了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对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促动作用,并总结了我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成绩和基本经验,对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发挥“以赛促教”的作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学能力

近年来,各类教学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青年教师参加比赛并从中获益。但是,为什么要参加比赛?如何准备比赛?教学比赛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究竟有何作用?以上问题是每个青年教师乃至部门、单位领导极为关注的。笔者分析了全国总工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近几期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并采访了相关组织方、主办方、承办方、参与单位领导、选手、参会代表等,发现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开展,正成为助推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有效途径。

1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基本以教学设计、现场教学演示与教师综合素质问答作为主要比赛内容,这样的比赛内容几乎涵盖了教学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是对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综合考查。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综合素质测试”推动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目设计涵盖了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与实施,具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测量与评价等。教师综合素质测试一般会安排在教学演示结束后,现场抽题,立即作答,但题目会在赛前准备阶段告知参赛单位与参赛者。在赛事设计上,为参赛教师留下了充分的教学理论学习时间。分析我校教师参加的近几期教师教学比赛,参赛者在综合素质测试问答部分都有不俗的表现,他们在测试题目的回答中,能够准确处理学术与学生的关系,清晰阐述涉及的教学概念,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列举恰当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所以说,教师综合素质测试环节的设置,推动了参赛教师在理论层面上对国家倡导的教育、教学核心理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1.2“教学设计”促进了新的教学理论,教育观念向教学实践转化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的教学活动[1],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之一,迪克-凯利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了经典的总结.教学设计是教学比赛的一块重要内容,它推动了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实施,保证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地。青年教师一般对教学设计的目的、方法、内容等不掌握或不了解,通过参加比赛进行教学设计的准备,系统地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将教学活动由盲目的知识灌输变为有目标、有策略(方法)、有反馈的主动活动,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素质的快速提升。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具体环节设计是否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比赛考核的重要指标。分析我校在教学比赛中获奖的教学设计,它们基本具有以下特点:教学目标维度设置清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与学法并重;重点、难点处理恰当;教学测评及时有效,教学过程完整。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文本,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3“现场教学演示”帮助教师教学技能与心理素养得以成长

现场教学演示是教学比赛的核心环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参赛者积累教学经验、完善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难得的培养机会。教学演示既体现了教师基本的教学素质,如精神面貌、心理素质、气质素养、语言表达、氛围把控等方面,又体现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素材、形式的运用能否适应教育教学变革,更能体现教师的特点和优势。教学演示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帮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基本教学技能的提高;比赛观摩状态相对于常态教学观摩状态的差异,可使参赛者对教学与教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更为深刻;比赛性的教学演示可锻炼参赛教师的心理素质;可使教师以赛为鉴,客观分析自己教学能力方面的优劣之处,明确今后自己教学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观察现场教学演示赛场,发现每届优秀的授课都不只是对优秀教师的模仿与继承,还有自己实践的新领悟。整体来说,历届的“现场教学演示”整体呈现出一种“进化”的态势。

2我校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基本经验

2.1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是保障

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比赛。从赛事的筹备、选手的训练、参赛期间的支持、评课总结等环节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并予以政策支持。2014年我校下发了《甘肃中医学院教师教学比赛获奖奖励办法》,该办法不仅明确了对获奖者相应的奖励措施,还对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及国家级奖励者授予“教学之星”荣誉称号。随着国家对高教教学质量的重视,2015年开始,教学比赛的获奖也成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有效条件,更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以赛促教”的热情。

2.2专家指导是保证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每年会邀请校内外专家解读教育教学理念、讲解教学方法、分享教学设计心得、教授现代教学技术,尽可能在教学的各个层面和环节给予教师最大的帮助。尤其近2年,先后多次邀请知名专家莅临我校讲授指导,我校专家也对参赛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系统性的专题辅导和培训,极大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理念的更新。

2.3群策群力是基础

教学比赛看似是个人行为,其实离不开团队的支持。赛前的团队合作指导是众多有经验、高水平的教师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传帮带,也是团体针对个体教学诊断的集体活动,集合了团队智慧,随着参赛级别的不断升高,团队的成员会不断增加,团队对参赛教师的辅导也会加大密度、强度与广度。群策群力才是提高教学能力并取得好成绩的基础。总之,团队对参赛教师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青年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多层次地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专业知识贮备;帮助青年教师正确面对比赛,将赛前压力转化为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追求教学艺术,而不是教学表演与作秀。

2.4个体努力是根本

要取得好的成绩,参赛教师的个人努力、竞赛欲望很重要。讲课是教师人文素养、专业水平和艺术能力的统一。首先,在比赛中,教师的表现折射出其在教育理念、授课内容、教学技巧、教学效果等方面长期积累的功底;第二,比赛能考察教师对教材的全面掌控、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程度;第三,比赛能考察教师的敬业精神、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因此,教师的个人努力,尤其是在常态教学中长期的积累和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总之,教师想要在教学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有2个基点必须把握到位:一是教师在自己学科领域内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和深度;二是教师对教学理念的领悟与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想要达到这2个基点的理想状态,合理安排时间勤学苦练尤为关键。

3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若干思考

随着教育专家、教育研究者与广大一线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认识的深化,教学理念与教学理论随之也在不断发展,支持新的教学改革的现代教育技术亦层出不穷。观察我校教师近3年参加的教学比赛,笔者认为还有以下问题需要加强和改进。

3.1从管理层面,进一步重视

“以赛促教”学校、各二级院部应当进一步重视,积极为选手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氛围。通过教学比赛,学校、各二级院部应当进一步为教师搭建教学活动平台,使教师之间有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发展中心应进一步搭建资深专家与青年教师、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学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研讨教学经验和智慧碰撞的桥梁,为教师提供更多层面、更深层次的交流,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在教学的不同领域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良性互动、互相提高、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2从教研室层面,进一步重视集体备课,互相取长补短

在教研室层面,经过对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高年资教师传帮带活动、教学听课、新教师试讲、教研室集体备课与讨论等教学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常态教学水平,为教学比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与部分获奖选手的交流中,笔者深切感受到,教研室对青年教师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某选手参加教指委组织的教学比赛,其教学设计的素材是集体分享,选手形成初稿后教研室又反复讨论、修改,有效地帮助了该参赛选手取得理想的成绩。

3.3建议教师进一步重视教学设计

相对于现场教学演示的重视程度,青年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设计。为提高我校教师教学设计水平,学校展开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汇编了2012—2015年青年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其次举办“教学设计展览”,展览的内容包括我校历届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比赛获奖的教学设计,本次参加教学比赛的教学设计和其他院校参赛获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3.4建议教师个人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评价与剖析,总结教学中的优劣之处,肯定优点,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寻根源,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艺术。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成长有两层意义:一是通过对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其沉淀为真正的教学经验;二是通过对经验的剖析、凝练,从而使教学经验获得提升[2]。在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时,应力求从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教学理论这4个层面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解释,这样的教学反思应该是深刻而周详的,也能使教师获得丰硕而长久的反思效益。综上所述,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学习应用,而教师对教学理念执行又促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形成了教学理念的贯彻执行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双赢格局。

参考文献:

[1]皮连生.运用科学取向教学论,引领教改新方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3(8):5-11.

[2]都静丽.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李霞 史正刚 徐厚谦 刘光炜 赵鲲鹏 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