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访谈法,阐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涵义,分析了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感的因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了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可行性,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

一、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一)内因

一是教育价值观。教书育人是教学的宗旨。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才能在教师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潜心钻研,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给予爱与关怀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实现教学效能感的不断提升。二是教学经验。教学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等。教龄的长短与教学经验有密切关系,年长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高于年轻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艺术的揣摩,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驾驭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等得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增强,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课堂组织与控制能力较强,与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教学,将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三是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来自于教学活动,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映,并且随着时间、环境等而改变。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体现教师的个体特征。课堂教学是教师实践能力形成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实践越丰富、越持久,对课堂教学的预见、组织与反思能力越强,掌控课堂的能力也越强,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必将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进而增强教学效能感。四是归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将自己行为结果的成败归因为6种原因,即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其他。这6种因素分别纳入原因来源、稳定性和可控性3个维度之中[4]。教师对日常教学中成败归因的差异会影响其后的教学情绪和教学行为。无论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和运气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如果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取得成功,将感到更加愉快,有助于增强其教学效能感。五是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高度统一的模式体系。格里杰林克和斯腾伯格将教学风格划分为7种类型,即立法型、执行型、司法型、局部型、整体型、激进型和保守型。研究发现,具有立法型、激进型和整体型3种教学风格的教师,将获得更高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而保守型、执行型教学风格的教师教学效能感较低[5]。

(二)外因

一是学生素质。学生素质一方面是指学生原有的学业基础和学习状况;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学习的心向。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差异必然体现在其上课的专注力、对学习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业成绩等多方面差别,进而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二是学校教学氛围。高校类型定位的差异使其呈现出不同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教学型为主的高校更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培养专门人才是学校发展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自觉强化教学信念,面对问题能够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解决,教师是学生成才的直接影响因素。研究型为主的高校把研究放在首位,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前沿科技研发为中心。教师通常对日常的教学活动关注较少,更多地将精力投入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教学氛围不同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不同的影响。三是学校评价体系。在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等考核中,得分高时,教师会信心满满;评价得分较低时,往往会出现心理落差,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个人的教学效能感也大大降低。另外,学校为教师所提供的培训发展方式等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如讲座、研讨、教学观摩、国内外访学等。这些培训方式多样且有针对性,既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能够强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提升教学效能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四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教学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得到提高。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降低。五是社会认可度。社会上尊师重教风气浓厚,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度高,使教师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赢得更为广泛的尊重,会提升教师的自信心,使得教学效能感得到强化。反之,教师的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成风,无视甚至贬低教师的作用和贡献,会对打击教师的尊严,挫败教师的自信心,导致教学效能感下降。

二、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心理特征,以帮助个体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倡导快乐的生活、投入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能感。

(一)调整积极认知,加强情绪管理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内涵可以概括为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等。教师要以积极的视角和心理看待学生和教学工作,不为一时的成功而欢愉,也不为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不断加强自我情绪管理,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公平和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期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坚持终身学习,始终把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正确认识暂时的不足和挫折,不气馁,不放弃,勇于奉献,坚持不懈,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

(二)塑造积极心态,加强归因训练

按照美国学者富勒的观点,教师的职业发展大致要经历职前关注期、关注生存期、关注情境期和关注学生期4个阶段。虽然各阶段关注的核心不同,但由于学历、教龄、教学风格及归因方式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势必产生强弱不同的教学效能感[6]。面对教学、科研、改革与发展的挑战,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适。结合日常具体情境加强归因训练,正视自己,悦纳自己,挖掘自身潜能,满怀热情地投入生活和工作。特别是面对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科学理论和创新实践,如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给教学方式带来的推动,应主动关注、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我发展。

(三)加强积极投入,全面提高素养

首先,积累直接和间接经验。教育教学实践的成败经验是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要自觉投入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技能,丰富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和革新。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增强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强化教学效能感。其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用心经营,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走入他们的世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同时,教师与同事及学生家长的良性关系也不容忽视,多方配合对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一步提升。

(四)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科学管理

在教师考核评价和培训发展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应注重教师集体效能的形成和发展,激发教师的革新意识,激励教师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加强科学管理。新教师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实际观摩教学等方式,促进成长。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大力推进导师制。通过备课、听课、助课和评课等环节,分享教学经验,探索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的有效策略。及时反馈和强化新教师有效教学,提升新教师教学自信。加强行动研究,教室既是实际教学场所,也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反思,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动、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以增强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能感。

(五)创造积极环境,突出以人为本

为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为其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与工作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社会风气,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制定有利于促进高校及教师良性发展的政策法规,并予以监督执行。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高校及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结语

上述途径与策略得以开展和实践,不仅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得到长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改观,教师自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实现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蓬.关注教师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实现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EB/OL].道客巴巴,

[2]谢楠,周涛,钟跃勤,等.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9-60.

[3]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16.

[4]丛玉燕.加强管理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J].中国高等教育,2013(Z1):59-61.

作者:王雪梅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