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践

摘要:良好教学能力的保持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和高级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发展阶段,根据教师特点和能力需求在教学思维力、知识积累、职业认证、行业实践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互联网+”拓展知识,实行多学科整合,采用知识强化、多方参与、田野实践等方法,借助现有资源,为教师定制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内容和方法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现状和能力提升需求

教师教学能力主要指教学思维能力、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估能力和教学调试能力五大部分内容。不同的教师教学能力需求指向下的教学能力培训供给不同。从自我认知上看,年轻教师普遍缺乏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同,教学准备能力、评估能力和调试不足,不能及时进入良好的教学状态;资深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易产生教学倦怠心理,阶段性的教学自我评估和调试能力有待加强。从教学思维上看,大部分教师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缺乏系统的旅游“产学研”融合型教学思维和感知力,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实施能力弱。从教学主动性和创新性上看,首先,部分教师缺乏学习和创新动力,知识体系陈旧,对于新教育技术的接纳主动性不高,课堂讲授法仍占主导,缺乏教法的创新和实践。再次,教学内容多以课本为主,地方性知识、文化知识、科研知识、行业技能等储备不足,教学实施能力差,内容不能满足旅游行业从业资格考试需求。从教学与行业关系看,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钩”等问题。由于内部体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整体的旅游行业实践参与度、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度低,动手能力弱,行业适应能力差,由此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的“连锁反应”。由上可知,年轻教师在职业认同、教学思维、教学实施、自我评估和调试等方面有提升的迫切需要,资深教师则更需要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重构教学体系,重树教学热情。人才培养,师资先行;能力提升,培训主导,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根据旅游业发展特点,正视教师能力差异性,建构合理的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实现教师在自我认知、知识储备、方法创新以及行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容

(一)旅游教育教学思维力的培养

教学思维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便捷有效的教学,寻求智慧的执教行为的思维活动能力[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思维力就是教师使用教育理论和技能向学生有效传授旅游管理专业必备知识的思维能力,其关键是教学感知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综合培养,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框架。因此,要以“知识储备+行业实践+教学感知+个人创造+教技运用”模式为主导,以实践增强教学感知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在实践和创造中帮助教师增强旅游教育教学思维能力。

(二)旅游学科专业知识的全面提升

旅游行业是知识丰富型行业,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中要扩大专业知识储备。借助网络和自媒体,通过“互联网+”模式,拓宽知识获取渠道,保持教学内容先进性。要紧扣行业发展趋势,突出地域特色,加强地方特色内容教学。培训中要拓宽视域,多学科联合教学,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鼓励教师申报旅游类科研项目,将科研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提升教师科研修养。将教学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提升教师实操技能,积累行业服务经验和实践教学技能。

(三)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

旅游行业是知识应用型行业,需要大量相关的职业资格作为支撑。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旅游行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和众多产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是旅游合法门槛准入的重要保障,也是旅游专业教师入行的敲门砖,更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认证。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内容与旅游行业从业资格准入紧密结合,为教师提供职业资格证书考前培训课程,鼓励教师获取相关资格证书,为其成为“双师型”师资人才打下基础。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知识储备强化培训法

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前提。第一要在培训内容中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实践,“精磨”教学基本功;第二要加强旅游管理学科和专业知识的植入,建立专业格局意识;第三要开展学科跨界融合,融入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建构多元知识体系。第四要全面加入旅游从业职业资格证的考评内容,完善旅游职业能力;第五,要加强相关行业的实践能力培训和现场实践,提升实践能力。通过此法帮助受训教师进行正确的能力评估,促其开展终身学习,强化教师知识储备,为未来的旅游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参与式培训法

参与式教学法来源于心理学自我效能感、建构主义、期望等激励理论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内外因素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形成互动关系,教学信息形成双向回路,不断反馈,师生信息交流得以有效进行。[2]它以开放式教学、提问式授课、主观化习题考试为特征。在遵循常用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参与式教学,转换主体,细化参与者任务分配,能有效确保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公平性。通过受训教师群体参与模式,利用圆桌讨论、旅游沙龙、分组讨论、读书会等方式就某一论题、某一课程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内容包括教学主题、教学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感受等。另外,鼓励受训教师通过个人参与,在群体面前大胆展示自己的教案设计,进行教学过程的场景模拟展示,能有效帮助教师克服“广场效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培训者可根据课程设计合适的旅游类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法”,创设接近工作真实环境的场景,让教师主动参与到旅游课程教学模拟场景中,进行不同工作角色模拟,从而整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此种教学法能极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受训教师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有较大提升,教学效果极佳。但是,此法多适用于技能型课程的实训环节,不是所有课程都适用,人数太多效果不一定理想。再者,还可通过相关音视频播放,引导受训者的感官参与,通过教案和感想写作,锻炼其旅游教学思维和书面语言能力,开展板书教学比赛,提升教学基本功。最后,要集思广益,向受训教师收集更多地创新型教学方法形成案例,进行后续教师教学能力的循环提升。

(三)野外教学实践培训法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过程中要加大旅游实践课程的比例,利用校园、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企事业单位等旅游空间开展行业实践,进行野外课程实践。比如,以景区、酒店、旅行社、文创区、传统乡村为培训课堂,开展导游类、酒店类、民俗类、文创类、乡村旅游类课程的教法实践。此法理论结合实践,群体与个体相融,带领受训教师走入开放的旅游空间,进行旅游行业的一线实践,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课程授课技能,培养受训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四结语

当前,旅游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全域旅游、休闲旅游、自驾旅游、文化旅游正成为新时代的旅游方式,社会对于高素质综合性应用型旅游人才[3]的呼唤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优质培训体系的建立对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提升职业技能,增强旅游专业社会影响力等有现实意义。根据教师需要和特点,结合旅游行业的社会需求,加强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构建合理合法合身合情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要素融合,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激发其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培养合格的高校旅游类教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06):26-30.

[2]刘爱玲.参与式教学法下组织行为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1):144-147.

[3]薛立军,尹庆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作者:刘文颖 蔡永云 单位: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理大学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