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以下四方面变化: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对学生辅导的有效性提高,教师对学生素质评价更加全面,师生关系重建。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为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行为;语文教学;影响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

1.教师必须对文本的理解更透彻,备课资源掌握的更充分,才能开展高效课堂教学

因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师在对教材内容开展深入分析理解的情况下,才能把握教育契机,应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如在赏析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时,学生对教师选用的图片产生质疑会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选用李白佩剑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在知人论世教学环节,通过阅读作者资料得知,李白的剑术是当时(唐代开元时期)的第二名,曾写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诗句,因此,诗人李白具有侠士的一面,所以选用李白佩剑的图片。学习诗歌《蒹葭》时,教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后,制作课件图片:秋风中摇曳的蒹葭;深秋清晨未干的霜露。从而得出《蒹葭》中的意象具有鲜明的节令特征,一组白色的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意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领会更加直观、深刻。

2.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认知发展特点,用好信息技术,因人施教

《课标》中指出:初中学段是由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呈现图片进行刺激感官,还应根据本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及理性思维的培养。在学习杨绛《老王》一课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三个不同指向的箭头,来表达“我”与老王在交往过程中,我对老王看法的视角变化,三个简洁的符号揭示了文章的深刻主旨。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在写作实践课经常苦于“无米下锅”。教师充分了解在校学生的学情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师拍摄了学生在体育活动课、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照片,制作成写作素材课件。讲授写作指导课《写作怎样选材》时,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取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因亲身经历看到素材后深有感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更好地实现了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

二、教师对学生辅导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1.教师对学生作业辅导的平台发生改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集体辅导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之前的作业辅导方式是个体和书面。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只能依靠教师描述并摘要到黑板上,通过板书示意讲解。目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作业的集体辅导平台。在开展写作课教学时,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点评、修改和写作指导的有效性。之前的作文集体辅导主要是读范文或是复印范文,教师指导学生评阅,仅靠教师的讲解不直观。运用投影技术后,教师与学生共阅范文,对病文的修改建议可以一起确定。教师的讲解批注及学生的自评、互评可使集体辅导效率大大提高。

2.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变

义务教育各学段的语文学习一直注重对学生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的范读方式发生变化,如教师在播放《黄河颂》朗诵视频时,音、画的叠加应用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激情,使学生的爱国情感更激昂。学生乐读,更乐于模仿,教师范读是指导、朗读视频也是指导,这使教师从多次的机械范读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指导学生的朗读。学习《校园海报》的制作时,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展示海报的图片,以鲜明的示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改变了之前教师指导读书分析,让学生想象画面色彩运用效果、排版布局设计等问题。教师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个人审美能力也要提高,更全面展现教师个人的学科素养。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行为发生改变

1.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情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或者把信息背景学习下的体会反馈给教师,并参与教学PPT的制作,备课环节有了学生的参与,更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与发展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实践情况与具体表现给出阶段性记录,并结合记录情况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学生评价平台的互动,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的素质评价平台已建立并运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上传到网络平台后,学生、家长和教师间形成互动。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定论式,教师在交流互动中要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情况,及时沟通、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工作的时效性进一步提高,由原来一学期一次家长会、有事以后再说,变为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并尽快与家长沟通

四、教师要重新建立与学生间的师生关系

1.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对课程资源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往往超出了教学预设,这使得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行为模式,由原来课程内容的讲授型、知识理解的权威型,转变为问题探究的引导者、探究过程的协助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疑难的解决方法等教学行为相应发生变化,如阅读课文教学时,学习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内容,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2.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角度发生变化

“弟子不必不如师”。学生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乐于尝试。由于一些学生在信息技术竞赛方面有兴趣特长,学生对信息资源平台的学习和使用有时比教师掌握的还要早和快。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师生会共同学习和开发信息媒体资源的使用功能。信息技术平台的一些使用功能,常常是学生先探究学会,再教给教师一些使用方法,通过共同的学习交流,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教师要积极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当今社会是海量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人的认识也在不断拓展更新中。虽然教师在备课时积累了一些信息数据和资源,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却不是运用一次就一劳永逸。教师在不同学年、不同班级教学中的教授者会有所区别,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并及时修正。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学生的见识和思维却因信息媒体技术的运用得到了更大提升。因此,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非常重大,特别是对于边远的农村学校,教师应积极接受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及推广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也能为本校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

作者:王艳 单位:牡丹江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