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它关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的千秋大业,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任务刻不容缓。通过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实践到认识,强化教学研究能力;从认识到实践,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从局部到整体,优化课堂掌控能力;从单一到多重,完善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以期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完成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目标,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高校

2019年5月,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思政课的建设与思政课教师是紧紧相连的。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2]因此,要想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要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入手。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优化思政课堂的关键点。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新时期的任务和挑战,更应该迫切地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思政课的建设。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所谓的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素质的技能”[3]。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了教学能力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需要结合思政课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对思政课课程目标做了整体规划,提出:“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主要通过课堂的前、中、后三个环节得以体现,主要包括研究探索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因此,根据教学能力的基本内容和思政课的特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内涵是指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身教学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思政课所学知识不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党和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愈加重视,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了思政课在学生的日常教育和教学中有着很大影响和作用。思政课的建设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在推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上,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因此,新时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推进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质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

(三)新时代教书育人的必备技能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教学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任何一个阶段,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必须具备对应的教学能力,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能力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技能。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体现在课前准备和研究环节,课堂掌控和教学环节,课后反思和考核评价环节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和探索能力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研究能力方面,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在内是对思政课教材的研读和探索,在外是对思政课的拓展和研究。首先,内在层次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材研究的能力。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够随着思政课教材的逐步更新和深化,实时更新自身知识的内在储备,导致对高校的思政课教材研读和理解不够深入。其次,外在层次要求思政课教师能够完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教学促进科研,让科研反哺教学。但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够透彻深入,不能满足和紧跟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课程目标,对于教学大纲的理解和把握不太到位,导致教学和实际的脱节。在教学科研能力方面,研究较为单向化,教师对于科研成果重视度较高,但不能做到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因此,这些教学研究和探索能力的不足,对教学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不到位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反思应该结合思政课的开展来进行,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反思中,一方面对于课堂教学的反思过于关注,另一方面未能结合思政课教学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导致教学反思不到位,从而影响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学反思是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讲的,虽然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片面地抓住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就容易忽视其他教学环节的问题,这给提升教学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其次,思政课教师对于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引导学生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反思,从教学现象深入到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始终以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反思能力不到位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及时关注和解决的。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掌控能力欠缺课堂掌控能力是多种单项教学能力的综合,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环境较为宽松,教学整合程度低;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高,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需熟练运用多种单项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有序的调控,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现阶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欠缺,导致高校思政课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必须弥补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欠缺。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完善的重要环节,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价制度较为单一,并且不够完善。在高校中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考核制度基本是以学生评价为主或者学期的期末考核为主要手段。一方面,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评价标准不合理、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以及评价较为随意等问题。这样的评价导致不能准确及时地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中考核评价制度以期末考核为主要手段,未能意识到思政课教学是一个连贯的教学体系,并由于期末考核的固定性和阶段性的模式,既不能及时合理地提出教师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又不能起到监督和促进教师去完善教学能力的作用。因此,不完善的思政课教学能力考核评价制度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

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针对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能力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从实践到认识,强化教学研究能力不断强化教学研究能力,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前提。在日常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夯实理论基础,丰富知识储备,掌握思政课的实时动态,让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强化思政课教师对于教材大纲的理解力,及时随着知识的更新对教学内容和目标做相应的调整,优化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探索能力,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其次,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对于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加深了对思政课本身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思政课进行了拓展,形成良性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增强了教学认同感,对自身要求也更加严格,从而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从认识到实践,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教学能力的反思从教学设计出发,思考教学设计是否契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否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反思教学设计的客观合理性。再延伸到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反思,增强课堂反思的有效性。然后拓展到课后,课后反思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目的是否得以实现,全面系统地对思政课做总结反思。通过细致到位的教学反思,发现教学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实时解决,达到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三)从局部到整体,优化课堂掌控能力优化课堂掌控能力,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核心。掌控课堂从导入、讲解到参与总结入手,让课堂充满吸引力。首先,做好课堂的导入环节。思政课的课题引入是思政教师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重点在于抓住学生对课题的吸引力和思考力。所谓的吸引力和思考力,要求思政教师敏锐地捕捉到时政热点新闻、特点鲜明的历史事件或者学生身边的现象,通过事件特点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广泛发挥学生的思考力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思政教师在发言的基础上总结特点规律,提出导入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学习。其次,灵活课堂的讲解环节。课程讲解要跳出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灌入式教学变成引导式教学。思政教师把基础的理论知识结合在具体的事件中,让学生在思考事件发生变化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要点。再次,活跃课堂的参与环节。这一环节重点强调思政教师对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上,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一问一答和做题模式,让学生在参与表演和教学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思政教师更多的是起到把握教学方向和进度,解答难点重点问题的作用。最后,点亮课堂的总结环节。这一环节思政教师要克服传统的知识点提纲性的总结模式,或者将本节课内容按照标题小结简单地罗列概括。总结环节就是对本节课内容的重要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加深学生的记忆力。通过课堂局部教学拓展到整体教学,更好地优化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四)从单一到多重,完善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建立师生反馈机制、同行教学评价机制、不定期季度考核机制,以及领导督导机制等,形成一套全面的教学能力监督体系,让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机制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最终目的。其一,师生反馈机制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课堂学习的基本情况,形成良好的教学相长的模式,让教师及时找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修正。其二,同行教学评价机制,让教师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既可以发现自身教学能力的问题,也能通过他人所表现出的问题,实现自我完善。其三,不定期季度考核机制让教师从传统固定的考察模式中脱离出来,不确定性的考察机制使得教师更有紧迫感,不断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其四,领导督导机制通过领导深入课堂,实时了解教学基本情况,在深层次问题上加以帮助和指导,促进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可以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代从高校思政课出发,不断地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EB/OL].新华网,2019-03-19.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文)[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9-08-14.

[3]程桦,薛照明.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机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4):27—31.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的通知(教社科[2017]1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09-15.

作者:张晶辉 曾丽萍 罗颖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