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学科教师教学修养思考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当前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出现部分教师对教学把握不到位,以致教学效果“缩水”的现状。笔者有幸观摩北京八中特级教师李存先生的优质课程《唱响国歌》,其和蔼幽默有风度的个人魅力,环环相扣有广度的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有深度的教育思想,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引发了笔者对音乐学科教师教学修养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学修养
一、对“教学”的阐述
新华字典中,将“教”字释义为向人传授知识或技能以及教育、教导两个层面的意思,即为教师对受教育者本体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其有计划、有目的、有导向的教化培育。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则可概括为教师在微观角度对课程内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在宏观角度的组织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概念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对音乐本体进行教授的基本能力,包括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的教学能力等;对教学进行设计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的能力;对音乐教学研究的能力,包括音乐教材的研究能力、音乐教法的研究能力、音乐教学评价的能力、音乐教学实验的能力、音乐教学论文写作的能力等[1]。该项技能宽泛的概念之中,对音乐本体教授的基本技能与本书中所提到的其他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大量的交叉融合之处。另外,教师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即教师在各种主导教学活动的场合中,能把控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积极性的能力;能够预设有效的活动流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机智的处理课堂生成问题,提升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音乐教学策略的能力。在传统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不同、教学水平的不一,教师常常将固化的教学思维整体迁移到相同类型的课程中,却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兴趣点燃、正确引导、个体差异的问题,学生不能更好地深入到音乐课堂中,从而导致音乐课堂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例如,教师笼统的预设欣赏曲目所表达的情感问题,易导致学生无法进入音乐进行深度思考;再如教师繁复的教学方式看似“热闹”,但却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中的要求以及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与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产生了分离。根据《义务教育音乐学科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学科素养的界定与解读来看,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2]。作为声音的艺术,是需要在时间的过程中完成对其体验和感知,逐渐提高对美的认知,概括而言,教师要对音乐学科开展中的音乐性、审美性及过程性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前提下进行对教学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的提升才会不偏离道路。音乐学科有别于其他文化学科,其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在时间和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音乐的特性决定了音乐教学的过程性及音乐教学方法的复杂性。有的教师“饱腹诗书”,在音乐专业里有着深厚的造诣,但在面对学生时,学生常常像在听天书一样,不能理解老师的讲解;有的教师专业能力稍弱,但在课堂教学中却能利用教学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音乐当中,甚至点燃其对音乐的终生探究与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教学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是音乐教育的关键之所在,是教师将输入更好地输出帮助教师较好的驾驭课堂及课外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将输入更好地吸收和升华并帮助学生生成认知架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给学生有秩序的建立学习音乐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情感态度提升的“敲门砖”[3]。只有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稳定,使音乐常态教学成为现实,不仅是对个人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职业的尊重,音乐教育事业才能走向更加积极的发展形势。
二、对音乐学科教师修养的思考
(一)以个人魅力为引,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校园内所有的学科当中,艺术学科几乎已成为“美”的代名词,该学科教师无论从外表穿着,至内在精神,也成为学校中“美”的代表,深受学生的仰慕和喜爱。此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曾提出,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再加之作为校园美的风向标,艺术学科教师本身便具备了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从内心赢得学生好感、兴趣的心理优势,这为艺术课程的深入展开奠定了基础。在《唱响祖国》的公开课堂上,年近七旬的李存老师仍然是以挺拔的身姿进入课堂,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语言轻松幽默,并不因公开课而使用表演性的语言和声调,如常态课中松弛的状态,也让我们的观摩者能够从中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作为音乐教师在常态课程中应该达到的外化标准,通过使用语言以及形象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兴趣氛围,从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比如在面对出现问题的教学课件时,李存老师用一句“它可能也感冒了”,缓解了紧张的公开课课堂气氛。课堂上,李老师从展现自己对音乐,对音乐的姊妹学科,以及本课程背后文化背景的热爱出发,为之感动,从自己的沉浸与热爱中感染着学生,激发着学生,以对音乐的爱,延续到对学生的关爱,用爱沁润着课堂。当然,一名音乐教师的学识也非常重要。在教师外表魅力的驱动下,教师愈发丰富的只是水平决定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理论水平。提升教师本身的基本专业素养,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程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师首先走进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
(二)由音乐本体为主,培育学生情感共鸣在当前的国家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当中,分为了欣赏、唱歌、器乐或创作等不同类型的课程或模块课程,但在这不同形式的课程形式的外表下,都是从音乐本体的内核出发,提高音乐审美体验,进入音乐本体的深入学习。在《唱响祖国》课堂上,李存老师从听辩大、小三和弦的音响效果入手,使学生在和声中切实体会光明有力、暗淡柔和的音乐色彩;紧接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同学生探讨使用国歌的场合,最终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国歌。进而,李存老师用国歌的相关知识的探讨、音乐本体知识的教授、其他学科与音乐学科的相关性的思考中,在教师的指挥中感受国歌的震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课堂上紧凑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国歌作为课堂主线,并在其精心设计中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对国歌形成高度的认识、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课堂生成,最终在结尾部分达到本堂课的高潮,让国歌的魅力深深烙印在学生以及在场的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心中,并在热泪盈眶中结束了《国歌》一课。当下,许多年轻教师的优质课程大多受到授课形式日渐丰富的现状的束缚,常常忽视了音乐本体,反而在如何展示教师个人技能上下功夫。李存老师却能够始终以音乐本体为重点和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内涵以诠释音乐意蕴,创设课堂情境以随时进入学习,激发审美情趣以引导创新思维,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多个有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连续性的故事,在循循善诱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这是一名教师反复思考、斟酌和打磨的结果。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以自然、淳朴的教育思想中提升高度,注重体验、关注过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并不意味的强调课堂中的趣味性或方式的丰富性便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应走入音乐教育的误区。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是一项时间的艺术,教师更应突出音乐课堂的音乐性、审美性、过程性,贴近音乐本体的内核而最终回归内核,才能称之为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教学修养。
(三)从多元评价入手,提升课堂有效反馈在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艺术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方式,更加凸显了艺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性。2020年深改委会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其中特别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的要求,这无疑为艺术课程注入一剂“强心剂”。教育部曾《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且评价制度尚未建立。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专注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却常常忽视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即评价环节。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观色彩要更强、创造性更高、思维拓展性更宽广,相比其他科学类的课程,更加注重和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内容,提高艺术课程评价的权重。当前国际社会已从“知识中心”转向“思考力中心”的着眼点,强调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探究能力,这也使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而非传统意义中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因此教师更应通过评价的方式,注重评价的诊断与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提高审美能力。《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一书中对适用于音乐课程的评价方式做出了解析,其中包括三种方式,即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4],对于以上几种评价方式的运用,更是提高了音乐教师自身修养的标准,不仅需要提高专业技能,更需要不断提高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每一位教师个体的评价水平与认知深度,尽可能提升音乐课程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同时这也意味着要求教师能够时刻保持研究的头脑与思维,促成艺术课程的评价建立,推进我国教育评价的整体基准。教师的教学修养也与其教学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品质有着重要关系。教学经验是一名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收获的“硕果”。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李存老师的方法来说,在备课本中留一处空间,随时记录本堂课需改进的地方。在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改进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修养是一名教师提高授课质量的基石。教师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夯实理论基础,在两者相辅相成中掌握各模块教学内容并创造性的进行实践,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更快的得到提升。个人品质是一名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根本。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用身、用心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我约束力,潜移默化用音乐提高学生思想境界,一个好的“向导”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引导学生走向人生正途。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未来的准教师,今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做深、做宽,为推动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争取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运用“音乐”这个工具,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张红梅.关注细节,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音乐教育,2019(02):17-21.
[4]郑莉,杨俐嘉,李磊,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王泓允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