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常态化混合学习教师反馈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常态化混合学习教师反馈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常态化混合学习教师反馈实践

[摘要]在应急在线学习之后的常态化混合学习中,教师应改善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交互不足、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促进混合学习中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研究结合调查问卷和学习行为数据对应急在线教学中的教师反馈效果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常态化混合学习中教师应采取多途径多频次反馈、模块化测验与随堂练习相结合的策略并展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讨论活动。

[关键词]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教师反馈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020年初,教育部提倡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为保障学生学习效果,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时至9月,我国高校依次组织分批开学,教学方式从之前的在线学习转为传统教学或混合学习模式,而长达半年之久的在线学习也为开学后高校开展混合学习带来启发:应吸取在线学习中的经验教训,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优势,使之与传统教学相融合,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研究表明,教师反馈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期望表现。教师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教师反馈与学生的目标驱动相契合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不管是在线学习还是混合学习,都存在师生时空分离所带来的情感、教学交互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反馈并通过反馈使线上线下有效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应急在线学习中教师反馈现状研究

本研究以某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的远程教育理论在线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中的教师反馈措施及效果。该课程教学依托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同时利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和QQ社交软件辅助交流。

(一)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反馈教师依据活动理论设计单元测验、讨论等学习活动,以任务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用工具中介与环境进行交互。教学活动中教师反馈设计如下:1.平台与社交软件结合使用保障信息传播及时有效每周通过学习通的通知功能、QQ群公告主题学习、单元测验等任务,网络平台的通知功能与移动端的社交软件即时提醒功能可保证学生及时接收课程相关信息。2.学习任务及时提醒与反馈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学习任务截止前两天对学习平台数据进行分析,依据任务完成情况,以集体通知和个别提醒的方式督促未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并分析这部分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在提醒的同时注意培养其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3.任务评价中增加反馈促进深层次学习待全部完成学习任务后对练习、作业等主观答案详细批阅,并通过腾讯课堂工具进行线上即时答疑,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通过三次在线异步讨论和一次在线同步讨论活动的反馈,完成了等效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交互。但是,反馈效果喜忧参半。

(二)教师反馈效果分析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本研究有以下发现:1.任务提醒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设计者依据及时反馈的原理,设计教师或助教每周课前通过社交软件(QQ群)进行下次课内容预告,每周学习任务截止前两天对未完成任务的学生通过QQ平台进行集体或个别提醒。问卷结果显示,对于布置任务类信息,56.2%的学生认为应通过社交软件(如QQ群)提前一天下发;对于未完成任务提醒的方式,68.8%的学生也希望任务截止前一天在QQ群中提醒。这为提醒策略的具体时间设定提供了依据。2.单元测验及解析反馈效果该课程的在线学习中,单元测验要求在固定的时间段(一般为一周内)完成,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巩固教学重点,题目较传统课堂的即时测验难度低,这也造成学生对评价环节的重视不够。因此,设计由教师对单元测验中的普遍存在问题及个别严重问题在直播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提醒。即便如此,在解析过程中缺少互动,教师无法确认学生是否已接收到答疑信息及是否理解与掌握。通过问卷也发现,近80%的学生渴望在线任务完成过程中得到及时准确的个性化反馈,如问题解析、答案显示、音/视频讲解等功能。3.讨论活动评价效果讨论活动中,实时在线讨论(通过QQ群)反馈及时,师生、生生交互频繁,有效交互次数比异步在线讨论增加了48.8%,这在交互上弥补了学生与资源交互相对较弱的缺陷,效果明显好于异步在线发帖讨论。所以,即时的交互和教师的引导都可激发学生的话题参与积极性,减少了“灌水言论”的出现,激发学生更多的深度思考。

三、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反馈建议

(一)多途径多频次反馈依托学习平台开展的混合学习中,学习者会出现无法及时访问平台和接收任务通知,也存在无法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或遗忘某门课程学习任务的情况。因此,除学习平台以外,应依托通用社交软件的任务通知功能或移动端的课程学习APP,使学习者方便快捷地获取课程信息,顺利完成任务。除在线日常学习任务,可在传统课堂上对下次课或课后任务具体详细地描述,之后由助教将任务内容及要求再次到社交软件群中,在任务截止前一到两天对学生进行提醒,以保证学生及时准确接受课程信息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模块化测验与随堂练习反馈相结合不论是网络环境还是传统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来掌握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考虑到混合学习环境的特殊性,教学中可采用传统课堂的随堂练习和在线模块化测验相结合的形式:每个主题或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设置小练习,学生当堂作答,教师在课上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即时反馈。可利用学习平台随机点名和抢答等功能提高学习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一环节可以依托无线网络中的移动端功能实现。在整个模块内容学习完成后,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督促指导,使学生及时内化相关知识,轻松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线上线下讨论反馈融合在线讨论中时空的分离往往导致无法产生足够的师生和生生交互,教师不能及时反馈,学习者也无法真正投入到讨论活动中,即时讨论又受到时间限制无法充分展开。因此,混合学习环境下的讨论活动既不应该仅依托于学习平台,也不应仅针对传统课堂,而应将线上线下活动有机结合。如在学习平台讨论任务并提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阅读与拓展资源。学生初次发帖讨论后,教师依据发帖情况进行适度反馈,如点赞、提出疑问、建议等。下次上课前提醒学生及时巩固发展自己的观点、吸收他人的观点,根据拓展资源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总结部分讨论成果,引导学生针对这些结论再次展开线上讨论,保证讨论过程能激发学生深层思考。

四、结论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都在提醒我们,混合学习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本研究结合线上教学中反馈的过程与效果,提出教师反馈在混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应采取的措施,鼓励发挥教师反馈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多种学习环境,通过不同的反馈内容和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EB/OL].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刘鹂,孟雪.大规模突发性事件中在线学习生态系统的失衡与进化[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9):41-47.

[5]李华,王昌盛,陈智博.信息环境下高校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25-26.

[6]于凌云,黄淑萍.基于教师视角的教师反馈实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23):79-84.

作者:周珊珊 王凯丽 周鹏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