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
在保证教师待遇不降低的前提下,安排高校教师到企业,特别是具有良好业界声望,甚至能影响行业走向的大企业去锻炼,增强其产业化的实践能力和对市场前沿的掌控能力。从而,让其返校后与大学生分享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安排教师带队参加专业顶岗实习。注重加强应用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顶岗实习活动,让教师和学生一同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在本领域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形成更多的互动交流和思想碰撞,促进师生共同学习与提升。注重师资的产学研合作培养锻炼。产学研结合是将教育、科研、生产三者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不断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也是目前高校培养师生工程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高校在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拆除学校与企业的围墙,引导师资参与具有创新创业思想的产学研合作。
(二)积极参与教学和科学研究
学科是大学发展之本,任何学科一旦培育、形成,便具有科研与教学的基本职能。学科平台既是科研平台,又是教学平台,而教学与科研的职责与任务是靠支撑学科平台的学科团队或学术团队来承担和完成的。因此,学科团队的学术活动、特别是教学学术活动便内含了促进团队成员专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大学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结合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教师的教学能力指向的领域和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课堂教学,需要有更广泛的领域。如,科学研究能力不属于教学能力,但是如果教师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吸纳学生加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就属于教学能力。
(三)教学和课程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高校在“本土国际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以教学和课程为突破口来实现。教学和课程国际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将国际化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去,使课程内容具有国际导向,以此发展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二是培训国际化的教师,使之能够理解和教授国际化的课程。教师对国际化的态度影响着他们参与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实施的各种活动,他们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最终决定学校课程国际化政策、计划的制订和落实。不仅如此,即使对国际化持积极态度的教师,但由于缺乏国际化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将国际性的知识、经验、方法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因此,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在实施本土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引导教师参与课程的国际化。一是通过政策激励,奖励将国际化融入到课堂中去的教师,并作为其每年考评、晋升的条件等;二是提供机会,帮助讲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国际化,鼓励教师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如跨国访学等;三是给予资助,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化的活动。地方高校在课程国际化过程中,必须给予教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其积极开发国际化课程;四是直接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让外语水平较好或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直接用国外原版教材讲授课程。
(四)改革师资管理制度
改革师资管理制度,实行“以学术水平定岗级、以教学质量保收入”的岗位聘任考核制度,促进科教结合。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优秀的创新型教师团队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学院改革人事制度,推行师资分类管理,对教学科研并重岗师资按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明确大学教师的基本资格是其学术能力,教学是其本职工作,确定了“以学术水平定岗级、以教学质量保收入”的师资岗位聘任考核制度;同时,以建设基层教学组织为契机,梳理教学团队,完善教学工作考核评估的机制,建立以骨干教学教授和教学为主岗教授为核心的优质教学团队。另一方面,促进师资团队建设。通过学院学科重组,围绕学科建设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好的制度与保障是既能在事业、感情与待遇上保证教师们身心愉悦地去从事教学工作,并提升教学能力。
二、结束语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具有学校定位适应性。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具有与其他高校教师不一样的教学能力,复合性较强。为了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从教研室活动、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教学和科学研究、教学和课程国际化、师资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得以提升。
作者:胡军英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