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创建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教师发展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任务。为了教师发展而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时,高校可借鉴国外教师发展机构和国内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成功经验,以教师发展培训、教学服务咨询、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资源支持、区域引领支持等任务为导向,厘定机构运行机制,健全中心工作内容,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完善措施等来保障机构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21世纪以来,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挑战,高等教育正以培养优秀人才的方式肩负着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重任。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是高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升则取决于如何有效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何提高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教师整体素质。依托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探索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规划、培训、服务与评价体系,以先进教学理念和育人文化为向导,建立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咨询服务运行机制,形成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与支持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现状评述
1.1国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现状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最初起源于20世纪60年的美国。第一个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是密歇根大学于1962年始建的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CenterforResearchonLearningandTeaching)[1],属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萌芽时期的产物,其侧重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促进机制。目前,约有75%的大学与学院设置了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及组织机构[2]。其中,哈佛大学博克中心是全美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领头羊,是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一个标杆[3]。继美国成立教师发展机构之后,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教师发展问题进入学者探讨阶段,90年代文部省开始用政策引导高校实施教师发展计划,截至2004年,75%的公立和私立大学都实施不同形式的FD(Fac-ultyDevelopment,FD)计划[4];英国政府于2003年颁发《未来高等教育》法案,拟拨专款建立“卓越教学中心”,至今大多数研究型大学都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5]。另外,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等国家高校也先后建立教师发展机构。国外教师发展机构名称不尽相同,以下三种最为常见:CenterforTeachingandLearning;CenterforTeachingExcellence;FacultyDevelopmentCenter。这些教师发展机构虽然在名称上各不相同,但其服务宗旨基本相同,都是利用服务、研究、教学等三种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机构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的支持与服务;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出版。
1.2我国大陆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现状
清华大学于1998年成立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该中心挂靠教务处,由教务长管辖,面向全校教师服务。这是我国基于高校设立高校教师发展机构的最早个案[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于2007年12月成立以“释放教师潜能、追求卓越教学、提升科研层次”为宗旨的教师发展机构。该机构的发展历程具有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典型性,历经引进多伦多模式,到参考香港模式,再到自主创新,走过了一个从引进到创新的过程,并形成自己的使命:全面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和身心健康[7]。大陆地区教师发展机构真正实现快速发展的时期是2011年以后,其源于教育部门用政策引导高校实施教师发展计划。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强调: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承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实践研究,组织区域内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人员培训,开展有关基础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改革热点与难点问题研究,开展全国高等学校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2011年9月教育部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2011高校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中指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把教师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放在核心位置;2012年7月教育部决定在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中重点支持建设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以提升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务院2012年8月发文《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强调推动高等学校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2年9月教育部在《关于对拟入选“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进行公示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59号)中公布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名单。这些标志着大陆地区的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目前,大陆地区很多高校已积极探索成立教师发展机构,虽然有些高校发展机构选用名称不一,但其宗旨和基本职能相同。这些高校教师发展机构积极开展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形式多样的教师发展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但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教师发展的概念、内涵、发展方式等问题的理解尚不清晰[8]。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多以借鉴国外为主,常忽略国情因素与时代因素在教师发展实践领域的作用,还缺乏有效本土化的过程。
2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实践分析
教师发展机构因历史演变和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其名称不尽相同,但核心作用一致: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具体体现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研究三方面能力的提升。为确保教师发展效果,承载教师终身、持续发展任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需要构建一个常态化、制度化、有序化的运行机制。目前,面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经验不足和教师发展迫在眉睫等相关问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需走一条借鉴、实践、创新的道路,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本土化之路,厘定机构运行机制,健全中心建设内容,创新教师发展理念,切实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建设高素养的教师队伍。
2.1基于机构任务导向的运行机制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07号)中指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任务包括:教师发展培训;教学服务咨询;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资源支持;区域引领支持。根据以上任务不难得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集研究、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专门机构,具有学术性、行政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因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首先应定位为具有独立管理教师发展事务权力的机构,即校级直属机构或挂靠处级单位机构,是纵向的层次分明、逐级分权的科层制组织,以任务为导向设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下属机构,一般以“培训”“评估”“研究”“咨询”“技术”“资源”等关键词命名;其次要有合适的办公场所,合理的经费支持,专兼结合、形式多样的中心队伍和中心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培养机制;第三,要有横向联系各个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挖掘整合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高职研究所、二级教学单位等部门的教师发展资源,协作推进教师发展工作。总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基本组织,其完善的教师发展项目体系应与学校其他工作衔接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运行制度。
2.2基于政策框架引领的工作内容
国家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根据上述指导精神,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高校自身情况,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统筹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分类制订教师发展指导方案;帮助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落实和制订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及相关支持政策;挖掘利用校内外各种相关资源对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引领教师自我发展,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积极开展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形式多样的教师发展活动,重点建设如下内容:
1)教师发展培训。教师培训需根据教师职业特点,提供社会实践、课程学习、访学、学术报告、研讨会等分门别类的学习活动,针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观念、现代教育技术、职业道德等领域进行培训与支持,帮助其掌握并完善专业技能,领会教学艺术,提高教学研究创新能力,促进其卓越发展;制定并完善青年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帮助他们认知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掌握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基本业务水平。
2)教学咨询交流。基于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面向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展各类教学研讨、咨询和交流活动。一方面,通过微格教学、课堂观摩、教学评估等,为教师提供教学咨询、诊断与建议,有计划有目地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方法进行个别辅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全面完善教师教学研讨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专题研讨与教学观摩等教学发展专项研究活动,以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示范课堂教学、教师研修社区、教学成果推广等多种形式为载体,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和教学交流,实现互助互学,共同成长的氛围。
3)教学评价与评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协同学校相关部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录像、听课等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等进行考核、检查、评估,同时形成评价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为教师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参考借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如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互评相结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有完备的教学奖励措施,除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奖励,校内一般有校、院、系三级奖励机制。如设立校、院、系三级金讲台教师评选,校级教学名师评选。
4)教学资源支持。网络学习是信息时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立网络资源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名师专题讲座、优秀教学视频、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源、优秀案例、教学素材、期刊文献、教学软件、它山之石(其他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等资源并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将会有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5)教学研究与出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反思的同时,自身也专门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学评估、教学改革、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等进行研究,形成研究成果或报告在教师中推广,为他们准确获取教与学的知识与信息提供帮助。此外,教师发展机构还可出版优秀教师录像视频、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介绍、教学刊物、专业教学书籍[9]。
3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实践的保障措施
3.1制订规章制度
教师发展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与常态性决定教师发展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此规章制度可以分为两类:①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内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发展机构运行制度、人员选聘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机构职责等;②教师发展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教师培训进修、职称评聘、人才项目评选、教学评价等。
3.2创新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需要制订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参加各类发展活动,将教师发展与教师工资、晋升相联系,并且引入发展性评价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行激励、诊断和调控,激发教师的内部动机,使得教师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10]。
3.3探索完善措施
教师发展机构积极主动地认识自我,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做好教师发展工作,完善自身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措施有: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来获得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对教师发展机构运行状况和效果的满意度、意见与建议[11],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指引方向;聘请教师发展专家担任顾问指导教师发展工作;经常赴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交流,学习成功的经验。
4结束语
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和生命线,没有老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12]。高等学校需要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工作,打造教师发展平台,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发展的积极性,营造一个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文军萍,陈晓端.试论美国大学教学中心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14(7):54-59.
[2]林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组织化历程及机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2):49-56.
[3]林杰.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一个标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34-39.
[4]施晓光,夏目達也.日本“大学教师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名古屋大学的个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79-85.
[5]李红惠.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建设趋势研究———以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陈述稿为样本[J].复旦教育论坛,2010,31(2):49-56.
[6]陈铭心.从高校教师培训到高校教师发展———政策与学术的视角[D].厦门:厦门大学,2011:57.
[7]吴冬梅.教师促进事业的本土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OTA的特色创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12-15.
[8]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5-8.
[9]李勇,骆有庆,于志明.国外著名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经验与借鉴[J].高等农业教育,2010,31(2):49-56.
[10]陈柏华,徐冰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素养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50-53.
[11]朱飞,李荣,等.以专门机构推进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8):79-84.
[12]梅国平,宋友荔,谢翌.教师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基于“江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4):33-38.
作者:潘龙领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