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创新(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青年教师作为开放大学开展教学的主要力量,其教学能力关系着开放教育学生的培养质量。基于对国家开放大学大庆学院青年教师为期四年的考察,探索开放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推进开放大学教师团队的优化建设。
关键词:开放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2010-2014年五年间中国成人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从2084259上升至2656040[1],呈增长态势,随着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增长与成人高等教育质量需求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被引进到成人高等院校的队伍。2015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等院校40岁以下(不含40)专任教师共计15603人,在专任教师总人数中所占比例约为51.59%[2],成为成人高等院校开展教学与服务学生的主要力量。构成我国成人高等院校主体成分的开放大学近年不断招聘优秀青年教师,仅黑龙江分部大庆学院就在四年间连续引进了28名“985”本科生和“211”硕士研究生,这些青年教师学历高,自身素质好,但初到教学岗位也表现出诸多问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优化。本文基于对国家开放大学大庆学院青年教师为期四年的考察,探索开放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促进地方学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其长远意义在于对我国开放大学以及其他成人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普适性的参考价值。国内研究者对教学能力的研究始于1980年,90年代以来学界着手研究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3],关注点逐渐从中小学教师转向高等院校教师,近年关于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大部分研究点立足全日制高校,高职院校次之,而关于开放大学或者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文章还相对较少,这因此成为本文的聚焦点。
一、教学能力的定义及构成维度
学界对于教学能力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学能力加以解释。如早期国外Courtis,S.A.(1921)、RayH.Simpson(1966)的研究,国内罗树华、李洪珍(1997)、申继亮(2000)、张敏(2007)、唐玉光(2008)等学者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了细致的探讨。本文采用的是唐玉光(2008)的定义,即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依据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4]唐玉光在国外学者Jackson、Clark和Peterson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国内教学背景将教学能力的结构分解为五个维度,分别是教学的选择、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创新能力。[5]本文对教学能力维度的划分综合了唐玉光以及其他学者的划分标准并立足开放大学系统加以阐释。作为青年教师基础教学能力维度是教学认知能力[6],它是指青年教师在准确认知教学大纲后,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有着清晰的教学目标定位,明晰重难点内容,对自己所授课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心理等有着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从而达到更好的输出。开放大学学生的知识水平较普通全日制高校学生低很多,学习心理问题较多,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建立更为丰富且准确的教学认知才能有效开展教学。青年教师在教学认知基础上开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即教学设计能力。从学生主体出发,设计教学导入,主体内容讲解顺序,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设计是否使用ppt或者使用设计合理的ppt来辅助教学。在开放大学中,青年教师不仅要设计面授课程,而且要设计网上教学资源,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由于面授环节的次数少,青年教师在设计面授课程时尤其要重视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讲解重点内容,而网上资源的设计可以文本、音频、视频的形式出现,开放性更高。开放大学青年教师需要比全日制高校教师具备更完善的教学设计能力。有了合理的教学设计,青年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设计讲授给学生,并根据现场情境做出改变,这种能力即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青年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是教学能力的中心构成维度。有效的教学设计并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实施,教学实施需要青年教师掌握多种能力: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副语言表现能力,前者指青年教师在授课中语言的准确性、清晰度、简洁性、连贯性以及逻辑性等,后者则指青年教师在讲授中语调的变化、声音的高低、面部表情和体态的变化等,有效的副语言表现能力能引导和感染学生,这两种能力在青年教师教学实施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此外,青年教师板书的书写能力、ppt操作演示能力、与学生互动的能力也起到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在开放大学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应主动传达自学技巧、促进学生网上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即青年教师在自身教学实施及观摩其他教师教学实施后反思总结存在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包括青年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教学研究能力是一种教学升华能力,青年教师通过展开教学研究,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学认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同时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实施做出积极反馈。教学创新能力即青年教师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更新教学理念,将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当前教学内容中、优化教学模式的能力。开放大学青年教师尤其要具备的教学能力是教学信息化能力,它融入以上教学能力之中,青年教师甄别挑选出网络上适合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将其设计到当前教学内容中并实施,运用信息化平台展开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创新。开放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不仅包括查找整合优质信息资源,熟练使用网络平台的能力,还包括设计开发优质ppt,开发微课等适合开放大学学生碎片化学习方式的短课程。
二、开放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概述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概述
开放大学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有较好的认知,但缺乏对学生真实知识水平和学习心理问题的准确认知,从而导致面授课程的讲授并未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青年教师面授课的教学设计能力较强,但网上课程或网上资源的设计有待提高。缺少授课经验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掌控现场教学的能力不足,如由于面授课次数少,与学生接触少导致青年教师授课紧张,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准确性有待提高,同时不善于发挥恰当的副语言表现能力引起学生注意。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创新能力不足,研究视角局限,内容深刻度需提升,信息化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
1.职前培训不完善普通全日制高校的青年教师在入职前需要参加岗前培训,学习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知识,而开放大学并没有对引进的青年教师开展系统的职前教育,一部分青年教师又不是师范生,缺乏授课实践和理论知识,直接导致青年教师在最初授课中出现各种问题。青年教师一般在入职一年以上才参加本地的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而在备考过程中他们才系统学习相关理论。职前培训的不完善影响了他们任职的顺利过渡。2.入职后教学环境影响开放大学是建立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之上的。原有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凸显出重服务轻教学的倾向,许多青年教师入职后面授课很少,有些教师甚至没有面授课,这就使青年教师一出高校就成为行政教师,疏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直接导致开放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受阻。3.职后师徒结对流于形式开放大学青年教师入职后,学校会安排科室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作为师傅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但这一指导形式并未落到实处。4.职后培训不足开放大学目前的培训集中于系统内培训,同时,尽管开放大学总部会将培训名额分配至分部和地方学院,一些学校鉴于自身资金的缺乏,也会限制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国家开放大学同国家留学基金委共同实施中英奖学金项目,选派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大学教师前往英国高校做短期学术交流,而东北部的开放大学分部和地方学院没有机会参与国外的培训,国内外培训的严重不足导致青年教师无法学习到最新的教学理念来拓宽教学视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三、开放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保障机制
(一)建立有效培训机制
1.规范并丰富职前培训开放大学应规范青年教师入职前的理论培训,但单纯的理论培训不足以帮助青年教师完成学生向教师的顺利过渡,可辅以必要的实践教学。微格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连接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微格教学中教室原有的复杂度被极大地简化,它相当于模拟训练,相比正常授课具有时间短、内容单一、学生少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更容易开展教学,并且受训教师会得到即时的表现反馈。微格教学每次只开展一种教学能力的培训,受训教师的接受度更好,长期开展有助于青年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2.开展多样化的职后培训开放大学应针对每种教学能力开展方法培训,如教学导入培训,讲授技巧培训,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科学创新等培训方式,之后开展每一项教学能力的微格实践培训,并录制成视频。用更细化的培训取代原有泛泛而谈的培训,采用各个突破的方法消除受训教师教学能力的薄弱区,实现其教学能力的均衡发展。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网络课程开发,开放大学应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增加实践指导次数。此外,开放大学可开展校本培训,青年教师立足本校教学环境基于自身教学问题进行反思性研究。3.定期开展关于具体教学问题的主题研讨会针对青年教师在面授及网上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开设主题研讨会,集思广益解决教学问题。
(二)改变发展理念
开放大学应从根本上转变重服务轻教学的发展理念,将教育学生同服务学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开放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保证教学质量才能保障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开放大学要切实规范教学环节,给青年教师更多地分配面授课及网上视频课程,开展教学比赛,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三)切实落实导师制
开放大学应为青年教师选择具有优秀教学经验,有责任心、耐心的导师,也可给予青年教师选择自主权。此外,青年教师的导师可以不局限于本校内,开放大学可以积极为青年教师联络合格的校外导师,同校外导师的交流可以让青年教师更好地开拓学术视野,学习校外优秀教学经验。
(四)建立同辈教学能力互助小组
由一名教学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和一名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前者定期对后者的教学问题提出反馈改进意见。
(五)设立专门机构
开放大学应设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构,配置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学能力发展监督人员,并设置相应发展指标,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方式要客观公正,采用导师、学生、校外教师、专业教学评价机构等多方考核形式。教学能力发展机构针对教学发展指标考核有提升的青年教师给予一定形式奖励。对于积极从事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的青年教师也给予奖励,发挥其积极导向作用。
(六)经费保障
开放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开发教学资源、引进教学平台、外出培训、聘请校外专家等都需要经费的保障。开放大学应吸引社会教育基金会的支持,力争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长效的经费来源。
四、开放大学青年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升建议
在学校的有效保障下,开放大学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自觉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一)教学认知能力提升策略
如何让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理解水平、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需要青年教师对学生建立较为详细的了解,可以自入学开始建立学生课程学习档案,通过测试、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每次教学内容的习得情况和每次学习心理状态,通过面授课和网上平台自主学习双结合建立长期学习追踪,长期的追踪也为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青年教师通过以上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信息化能力提升策略
开放大学青年教师应不断更新课程设计理念,尤其是网上资源的课程设计。青年老师可以学习MOOCs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设计,比如在视频、音频、文本中加入测试性的互动问题并给出答案,使自己建设的教学资源不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最初的三大MOOCs平台中的Coursera和Udacity现在已有中文界面,更方便青年教师学习,其中Coursera内容较综合,Udacity内容偏向理工类,Edx仍为全英文界面,适合英语专业以及英语水平较好的青年教师学习,如今全球已开发出更多更有特色的MOOCs网站,青年教师需要在众多平台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进行再学习。
(三)教学实施能力提升策略
青年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微格教学和常规教学视频能形成对自身教学行为更客观的认识,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促进反思性学习,会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校外实习增加讲授次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副语言表现能力,通过实践练习提高板书、ppt演示能力和互动能力。
(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青年教师应撰写教学反思日志,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研究能力,通过多撰写论文、参与课题逐渐发展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6-10-17][2017-01-30.].
[2]袭雅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5.
[3]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71,78.
[4]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69.
[5]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7.
作者:李卓 单位: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第二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文章结合微课特征,在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微课教学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应对策,以期切实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效果,推动信息化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微课;教学能力;培养
一、引言
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2011-2020年)规划》从整体上对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统筹规划与部署,明确提出:需加强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培训,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技能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时展的新要求。2016年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出需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鼓励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教育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且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而微课正是顺应了当前高度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得到各级行政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与以往动辄一小时左右的视频学习资料相比,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已被广泛认可。“短”形容时间短,一般时长为5~10分钟,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小”形容课程主题小巧但明确,视频容量小,一般从几兆至几十兆,便于传送与存储;“精”形容主题精炼并精彩,简短又完整,一般只聚焦于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悍”形容资源应用面广,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满足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情境下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学习”需求[1,2]。此外,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的建设者,因其制作技术和设备相对简单,通过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持数码设备均可以实现。正因为如此,微课这种信息化时代碎片式的学习工具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传播,不仅在学生中颇受青睐,而且也深受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认可与喜爱。在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是生力军,据统计,有些高校的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占比已经达到50%以上,已成为教学的主体。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能力较强,善于利用各种终端媒介、APP等在线学习交流,因而“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改革信息化趋势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青年教师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对于高校来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亦为高校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我国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尽管他们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为前沿的知识信息,但教学能力的不足及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3]。目前,我国高校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还缺失:一是欠缺实务经验,理论与实践难以融会贯通;二是有的教学内容难点与重点不够突出,导致一些学生一知半解,学习囫囵吞枣;三是有的授课语言表达欠锤炼,照本宣科,一些生涩难懂的知识点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授课声音控制力较差,语速偏快,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四是有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且不规范,过分依赖PPT,甚至存在某些青年教师上课照着PPT读一遍的不良现象,课堂板书随心所欲,书写缺乏章法,使学生课上无笔记可记。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绝大部分教师并非师范类院校毕业,专业知识虽较为扎实,但缺少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专门的教学技能。而学校对于新晋教师的岗前培训往往流于形式,且培训时间较短,新晋教师仅大概了解,并无真正掌握与实际教学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顾背熟教案,没有考虑教学方法、手段等教学技能的运用是否科学、合理,这必然导致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3];其二,高校考核评价指标、教师人才培养导向与职称晋升机制有失偏颇。各类人才项目、科研课题的级别、数量等已成为衡量与考核学校办学能力、师资水平及所处同级别院校中地位的风向标,导致大部分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日盛。在这种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导向下,加上自身职称晋升压力,青年教师自然会把全部精力放在科研活动上,无心也无暇教学;其三,教师职业的竞争压力,大部分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即开始备考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整个青年阶段基本都在象牙塔里埋头苦读,缺乏对外界社会的了解与实践经历,从而导致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微课的特点与教学优势
(一)微课的教学视频内容短小精悍,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学习操作较方便。
微课的主要特质即“微”字,意喻教学时间短,视频容量小,既可以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教学环节,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在保留传统课堂教学情境的同时,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手持网络终端重温课堂内容或学习新的内容,且易于操作,学习起来较为轻松、方便。
(二)微课教学主题突出、优化教学效果。
微课教学并非泛泛而谈,主要聚焦于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与教学目标,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课件,也可以根据特别的教学任务制定微课教学课程,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微课具有分享性、可持续性的特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教师扮演授课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学习者的角色。而微课投放于网络平台上,学生可参与其中,并且可以将好的教学资源与老师、同学分享,相互促进,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地积累、优化,逐步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此外,教师可借助于微课资源提供的在线平台,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教师进行交流、切磋并分享各自的授课经验、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方法,并进一步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4],这对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极为有益的。
四、用微课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微课作为教学的平台或载体,有利于推动课程创新,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掌控能力的提升,提高其教学效果,继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在大力推进与应用微课教学的同时,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提升其教学效果,是目前“互联网+教育”的教学信息化改革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可参照(陈静、李树清,2014)[5]中关于全国医学类院校中青年教学基本功大赛中的心得体会,结合微课教学,按照如下流程(见下页图1)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强化培训。
(一)精心选题。
即“讲什么”的问题。“画龙需点睛”,授课主题是否引人入胜是决定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青年教师在设计微课教案的初期,可以尝试完成一个完整的小专题或知识点,从问题提出到分析直至结论,有头有尾,相对独立,难度适中;微课中的例子应贴近生活,比如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以耳熟能详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兴趣。
(二)构思剧本。
即写好微课教案。这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即“教什么—目标”“怎样教—策略”“为何这样教—原因”。教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微课教学效果的优劣,是做好微课的前提,亦是考核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建议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设置疑问”“激发兴趣”“点明主题”,这种教案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投入新问题的思考中,激发其思考的火花。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趣味性的小故事、典型案例、角色扮演等方式。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关键要把握住“度”,做到精炼、简明与切题,切忌走形式。
(三)层层推进,巧妙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要根据微课时间,优化教学内容;其次根据教学目的,创新教学方法;最后要重视细节,精雕细琢,并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四)合理利用各种教辅工具—多媒体、板书和教具。
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有效、有度、巧妙地运用教辅手段工具,将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具合理、自然地结合,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体现了现代高校教学的新趋势、新风格,这对于青年教师站稳、站好讲台尤为重要。
(五)激情授课,注意教态。
授课语言是青年教师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教学阅历不深,对整个教学进度的掌控力较弱,致使其在授课时往往不够自信,无法像老教师那样做到收放自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建议青年教师在授课前必须熟读教案,给每一个知识点划分大致时间点并掌握授课进度。授课时需激情饱满,注意控制语速,恰当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改革信息化趋势势在必行。微课作为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已取得了各级行政教育部门极大地关注与积极推广,不仅在校内教学竞赛,在全省乃至全国比赛均采用“微课竞赛”的模式,且随着“全国高校微课大赛”等赛事的强力推动,微课系列化、课程化将成为未来教学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这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青年教师是机遇亦是挑战。青年教师群体渐成高校的教学主体,其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科专业的发展。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制作出好的微课,作为慕课、翻转课堂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相应地提升教学质量,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内涵化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梁裕芬,韦俊彬,陈海英.微课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初步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
[3]杨建东.关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
[4]杨慧,丁正生,宋艳娥.微课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5(15).
[5]陈静,李树清.参加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
作者:唐玮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三篇: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对于高职教育的创新以及发展越来越重视,而教学创新正是它主要的一个方面。大力的发展高职学校中的教学创新,必须要找准定位,持续深入的进行创新教学的探索,逐步的进行推广,同时实现创新的常态化。笔者在该文中详细的阐述了影响高职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的研究的几个因素以及它们的一些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创新;教师定位策略
高职学校进行创新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教学创新。将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有效的将高职学校的人才质量提高,主要的方面和重要的难点就是教学创新。广大的教师一定要把教学放在优先发展的中心地位,积极的去探索对于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律最适合的方法,稳步的推动教学创新的发展,着是现在的高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1高职学校进行创新进步的立足点是教学创新
国家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进行教学创新,从宏观上的引导一直到微观的重视,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念需要进行革新主要的要进行的方面是教学创新,因此教学创新也成为了广大高职学校进行创新发展主要的立足点。主要包括下面的三个方面。(1)需求的导向。高职职业教育进行创新发展是与现在产业转型发展的联系非常紧密的,高职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要符合适应人才发展这个理念。(2)高职学校应该将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好创新开发,努力提升培养人才水平。同时需要重视现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背景,高职院校必须将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做好,把信息技术手段很好使用在教学中,才可以有效的应对学习上的各种变数。问题的导向。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的高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其中就有很多的难点,将这些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就需要进行持续的深化创新发展这条道路。高职学校的教育创新必须应该坚定问题的导向,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开方。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是可以列举的:校企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制,不过它在具体政策有缺位,这种情况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朝着集团化的进步和发展。在全新的合作体制里面,利用教学形态的改变,才可以将产教融合这个目标和形式进行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僵化这个问题,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时应该展现代学徒的各个试点,它的中心还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中心。(3)质量导向。我们在进行创新发展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质量。质量有很多的涵义,其中就有教育发展质量,人才发展质量,它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一级提高人才发展质量作为重要的导向进行教学的创新工作。利用教学创新是能够对制约教学质量的一些因素做好及时的控制,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质量为导向这样的教学创新对丰富学校的课程,师资这些教学要素在质量方面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对于高职院校做好教学创新的主要策略
如何有效促进教学创新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学校的领导者来说。而有效的推动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去丰富教学创新的的在理念以及内涵,在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制度上进行有效的推进。
2.1学校需要立足两个新
第一个新就是新职教。高职院校做好教学创新工作必须应该重视职业教育观念,把它当成一个引导,将正确的教育观点在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贯彻。所以高职学校在教学创新上应该和阶段对策进行融合,学校要指定适合自己的办学发展思路,逐步的发展成引导教学创新非常清晰有效的脉络。第二个就是新专业。在大数据,现代服务业这些大的社会背景下,新产业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持续的在出现和发展,不同的专业都有着一些对接的难题。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现在的高职学校在专业发展基调就是要稳定专业的规模,优化它们的结构,思考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建设。
2.2学校要进行两个深
第一个就是研究应该深。创新是在具体环境下,使用改进手段进行的行为。教学的创新研究一定要有深度,有深度才可以视野宽广才,可以把问题看的透彻,将学生学情进行完整的分析,将它们与教学的实践进行结合,在实践过程开始提高。第二是渗透应该深。高职院校教育通常都是跨界教育,高职院校有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并不是个别存在的现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符合环境的支持,逐渐的渗透到行业的各个要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2.3建立两个化
第一个是常态化与制度化。一个教学创新被认为是创新都应该在常态化教学中去进行检验。所以教学创新应该和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行教学创新应该进行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化,高职学校需要加强推动教学创新,特别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机制,发挥出制度对教学创新的作用,创建教学创新的气氛。第二个是绩效化。教学创新不但属于过程,也属于结果。教学创新目标就是可以将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优化,推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学创新必须应该重视绩效,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建设,充分的考虑到操作性与突出绩效。
3高职院校做好教学创新的有效渠道
教学创新属于比较复杂的工程,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高职学校应该从建立教学创新体系开始着手,发展教师能力,创建教学创新主要文化,这样才可以建立多维度,交互性强的教学创新体系。建立教学创新系统,关键因素就是教学质量的高低,改革人才培养的方案,应该从发展人才健全能力出发,对人才培养进行一个重新的定位,科学合理的制定培养人才的标准与方案。从过去非常单一的教育发展成全面素质教育,发展通识教育,将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的规范。丰富教学创新的实施载体。在明确内容指向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还需要建立任务驭动式项目实施载体。高职学校要结合教学创新的内容系统,从专业,课程,课堂等不同方面,结合学校自己的基础与具体问题做好项目载体设计和建设,培育教学创新的典型并形成带动和辐射作用。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属于整个教学的重要实践者,教学创新能不能进行持续的推进,可不可以获得实效,主要就是看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方面。首先应该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健全专业级、课程组或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将教师进行统一的管理,创立集体教研与团队合作的发展机制,为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供良好环境,进行保障。其次是建设教师发展平台,比如可以建设一个统一的合作小组进行协调,很好的服务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创立一个浓厚的教学创新氛围。高职学校应该按照自身办学过程对教学创新的探索进行有效的深化,不但应该遵循高职学校的共性还应该突出学校的个性,利用熏陶与传承,努力培养和高职学校办学功能适应的创新文化。高职学校应该一直需要坚持的办学观点就是开放与合作,所以也一定会体现在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的环节中。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论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1993(4):35-41.
[2]申继亮.从跨文化比较看我国创造性人才培养[J].中国人才,2004(11):57-58.
[3]郭贞娴.教师的创新观及其相关教学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4]许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创新培养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5]马桂霞.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6]盛亚男.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6.
[7]肖婷婷.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张钰晨 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效能培训调查研究
摘要:为了解高校青年教师有关教师效能培训的真实看法,使用自编的测量工具,以目的性取样对内蒙古十二所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查了青年教师有关教师效能培训的需求与实际所得间的差异,分析了性别、民族与教龄因素对其看法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有关教师效能培训的需求与实际所得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性别与教龄因素对其看法皆存在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促进内蒙古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师效能培训
一、引言
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跨越到大众化阶段,而且大众化步伐又不断加快,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与水平成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也自然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已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列为高校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高校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事实上,尽管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具有高学历,但教育知识的缺乏与教学能力的薄弱导致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展现出许多问题[1-5]。国外研究证实,对新教师而言,教学压力远大于科研压力,几乎无暇从事科研[6];教学准备不足,教学问题众多[7,8];社交孤立使得他们融入学校文化的过程需要至少三年时间[6,9-11]。可见,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高校亟需有效应对的严峻问题。“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12]对大量关于大学有效教学已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Feldman发现师生都认同最重要的大学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教师对学生的进步敏感与关注、课程材料的准备与组织、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科教学的热情、教学清晰明了以及易于为学生理解的能力[13]。我国学者肖贻杰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大学有效教学最基本的特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教学清楚明了、激励学生、富有教学热情以及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14]。姚利民进一步将有效教学最基本的特征扩充为九个,即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饱满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效地利用时间及激励了学生的学习[12]。大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由教师明确的、可观察的教学行为预示,而这些教学行为又可以通过相关的反馈与培训改进[15]。在博士论文中,Qureshi以准实验研究方法证实关于有效教学技巧的培训能够改进大学教师的教学[16]。在该研究中,关于优秀教学、有效讲授与成人学习原则的三项培训均以短期研习班的形式开展,每个研习班仅历时三天,每天八小时。可问题在于高校青年教师是否通晓有效教学的知识以及高校是否提供相关培训。事实上,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初任职的青年教师面临着教育知识不足、教学经验欠缺及教学能力薄弱等亟待解决的难题,亟须特殊的关注与支持。同时,我国缺乏有关高校教师有效教学培训的实证研究,尤其缺乏高校青年教师在相关方面需求与所得之间差异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中,教师效能培训是指为高校教师提供关于有效教学的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采用自编问卷,从内蒙古十二所本科高校选取青年教师作为被试,对其教师效能培训方面的真实看法进行实证研究,以发现其在这方面的所需与所得,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性别、民族与教龄因素对其看法产生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满足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需求与开展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从而为内蒙古高校管理者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改善高校教学质量及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区域的十二所本科高校为研究范围,以目的性取样选取任职初期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青年教师指被选取高校的全职专任教师,且在当前任职高校教龄不超过三年。共发放问卷540份,其中有效问卷357份。调查时间为2013年7月至9月。被选取的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年龄不超过35岁(91.6%),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89.0%)、初级或中级职称(93.3%),平均每学期讲授二至三门课程(71.4%)。研究对象中,汉族55.2%,蒙古族41.5%,其他少数民族3.4%;男性36.1%,女性63.9%。
(二)工具
自编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17]被用来收集数据。在编制问卷的过程中,研究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涉及高校青年教师及其专业发展、教师培训、合作氛围、教师合作、有效教学等。问卷经由五人专家小组严格的评审,小组成员均为我国高校相关领域的教授和教育领导者,以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依据专家小组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后,研究者对问卷实施了预试研究(Cronbach’salpha系数值为0.888),以确保其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中,教师效能培训方面共十六个问题,以Likert五点计分,分别询问被试对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相关信息需求的程度,1-5依次表示非常不需要、不需要、不确定、需要及非常需要;被试对相关信息实际获得的程度,1-5依次为极少(即没有获得)、不足、不确定、足够及过多。
三、结果
研究者比较了高校青年教师有关教师效能培训的需求与实际所得间的差异,分析了性别、民族与教龄因素对其看法所产生的影响。
(一)教师效能培训方面所需与所得之比较
为了考查被选取的高校青年教师有关教师效能培训的需求与实际所得间的差异,研究者以相依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性差异不仅存在于被试针对教师效能培训所有问题的需求与实际所得的看法之间,而且差异的显著性水平皆为0.001。
(二)性别差异
为了分析性别因素是否对高校青年教师有关教师效能培训的需求与实际所得的看法产生影响,研究者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针对被试在教师效能培训方面的需求和实际所得的看法,性别因素均存在显著性影响。关于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信息的需求,青年教师的看法存在三个显著的性别差异,即针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为本的主动学习及鼓励师生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女性对信息需求的均值显著高于男性。且女性对教师效能培训中全部16个方面信息需求的均值皆高于男性。关于教师效能培训方面的实际所得,青年教师的看法存在两个显著的性别差异,即针对掌握学习理论知识与使用公平的评价学生或评分的标准,男性对信息实际获得的均值显著低于女性。
(三)民族差异
为了考查民族因素是否对被试有关教师效能培训的需求与实际所得的看法产生影响,研究者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因其他少数民族青年教师人数过少,仅就汉族与蒙古族青年教师进行统计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被试在教师效能培训方面的需求与实际所得的看法,民族因素均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即汉族与蒙古族青年教师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教龄差异
为了分析教龄因素是否对被选取的高校青年教师有关教师效能培训的需求与实际所得的看法存在影响,研究者以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师效能培训方面需求和实际所得的看法,教龄因素均存在显著性影响。关于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信息的需求,青年教师的看法存在三个显著的教龄差异,即针对提供及时、有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鼓励师生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以及创造一个积极、合作、无威胁性的学习环境相关信息的需求,高校青年教师不同教龄组间的F值达到显著性水平。经Tukey法多重比较发现,关于提供及时、有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及创造一个积极、合作、无威胁性的学习环境相关信息的需求上,多于2年但不多于3年组的均值显著高于1年至2年组;关于鼓励师生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相关信息的需求上,少于1年组和多于2年但不多于3年组的均值显著高于1年至2年组。关于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信息的实际所得,青年教师的看法存在四个显著的教龄差异,即针对培养有效教师的个人品性、准备与组织一门课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提供及时、有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相关信息的实际获得量,高校青年教师不同教龄组间的F值达到显著性水平。经Tukey法多重比较发现,关于培养有效教师的个人品性及准备与组织一门课程相关信息的实际获得量上,少于1年组的均值显著低于1年至2年组;关于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提供及时、有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相关信息的实际获得量上,多于2年但不多于3年组的均值显著低于1年至2年组。
四、讨论
(一)教师效能培训方面所需与所得之比较
显著性差异存在于被选取的青年教师关于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所有信息的需求与实际所得的看法之间。与已有研究相比,结果一致[17]。高校青年教师明确表示需要教师效能培训所提供的全部16个方面关于有效教学的信息,具体包括:培养有效教师的个人品性,准备与组织一门课程,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有效地进行言语及非言语的表达,激发学生对课程与学科的兴趣,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学习理论知识,鼓励学生为本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或其他领域的学习相联系,提供及时、有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使用公平的评价学生或评分的标准,鼓励师生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创造一个积极、合作、无威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与反思教学以提高教学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排在青年教师需求均值前三位的信息分别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课程与学科的兴趣以及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或其他领域的学习相联系。显然,高校青年教师需要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全部有效教学的知识,这一结果并不意外。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早已表明,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知识、教学经验与教学能力,如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交流及因材施教等。Boice进一步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良好的需求往往引起高校新教师最大的焦虑,并且在其所从事的全部活动中耗时最多[18]。有关教师效能培训所提供的9方面的信息,高校青年教师明确表示实际获得量不足,分别是培养有效教师的个人品性,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有效地进行言语及非言语的表达,激发学生对课程与学科的兴趣,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为本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或其他领域的学习相联系,以及提供及时、有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其他7方面,高校青年教师不确定是否获得足够的信息,具体包括准备与组织一门课程,掌握学习理论知识,使用公平的评价学生或评分的标准,鼓励师生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创造一个积极、合作、无威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与反思教学以提高教学水平。可见,高校青年教师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关于有效教学的培训。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沈梦洁发现,高校缺乏对新教师开展后续的、经常性的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半数新教师在遇到教学问题时只能依靠自己解决,而仅10%的新教师认为学校给予了充分的指导与帮助[19]。童靖关于湖南省五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表明,近80%的教师认为高校的培训没有考虑青年教师的特点,不具针对性;仅30.5%的教师或多或少地接受过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20]。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对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有效教学信息的实际获得量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使得教学工作被置于次要位置。然而,成功履行教学职责是青年教师的首要需求,更是确保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以青年教师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师效能培训,势在必行。
(二)性别差异
有关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信息的需求,高校青年教师的看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关于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为本的主动学习及鼓励师生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男女青年教师都表示需要相关信息,且女性的需求显著高于男性。需要指出的是,与男性相比,女性有关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全部有效教学信息的需求均值更高。有关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信息的实际获得,高校青年教师的看法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关于掌握学习理论知识与使用公平的评价学生或评分的标准,女青年教师不确定是否获得足够的相关信息,而男青年教师明确表示实际获得的相关信息不足。显然,男性比女性更能明确判断自己对相关信息的实际获得量。国外实证研究早已表明了学术工作的性别差异[21]。Poole等人的研究选取来自八个国家逾万名高校教师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教师偏重于教学,大多视教学有效性为晋级的重要标准与工作的重中之重;相比之下,男教师则偏重于科研,大多强调科研成功在教师评价中具有的重要性。这无疑使得我国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成为女教师发展的一大阻碍。因此,高校应真正关注教学方面的帮助对女教师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并以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应对。
(三)民族差异
有关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信息的需求与实际所得,高校青年教师的看法均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即汉族与蒙古族青年教师的相关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四)教龄差异有关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信息的需求,高校青年教师的看法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关于提供及时、有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以及创造一个积极、合作、无威胁性的学习环境,教龄一年至两年和教龄超过两年但不超过三年的青年教师都表示需要相关信息;关于鼓励师生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三种不同教龄的青年教师都表示需要相关信息。可见,在当前任职高校教龄不超过三年的青年教师都需要关于有效教学的培训。有关教师效能培训提供的信息的实际获得,高校青年教师的看法同样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针对是否获得足够的关于培养有效教师的个人品性及准备与组织一门课程的信息,教龄少于一年的青年教师表示实际获得的信息不足,而教龄一年至二年的青年教师却并不确定;关于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提供及时、有建设性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教龄超过两年但不超过三年的青年教师表示实际获得的信息量不足,而教龄一年至两年的青年教师却表示不确定是否获得足够的信息。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虽然已在高校承担两至三年的教学职责,却仍未获得足够的教学上的专业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关于教师效能培训方面的需求与实际所得,高校青年教师的看法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他们实际获得的教师效能培训所提供的有效教学信息并未满足他们的需求。2.性别与教龄因素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看法皆存在显著性影响,即高校青年教师针对教师效能培训的需求与实际所得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与教龄差异。由此可见,青年教师获得的高学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具备履行教学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高校既不应任由青年教师在尝试与错误中学习,也不应提供不能满足其需求的专业支持。
(二)建议
1.内蒙古高校管理者应践行“教学学术”的理念,加强教师需求分析,提高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切实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高校应以青年教师所需与所得的看法为导向,完善现有的教师效能培训以提供足够的有效教学知识;结合青年教师的主体需求与学校发展的整体需求,创建有效的校本青年教师教学发展项目,如除岗前培训外的新教师入职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等;应为不同性别与教龄的青年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与帮助,尤其关注女青年教师对教学的特殊需求;更应依据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需求,制定针对青年教师的分类评价机制、教学激励机制与指导教师制度。2.内蒙古高校管理者应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建立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以便系统地规划与实施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积极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创造专业交流与对话的机会,尤其注重为青年教师提供及时、有效、个性化的专业支持。当然,要充分发挥这一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能,必须为其配备业务精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3.内蒙古高校管理者应为有志于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研究生提供教师职业所必需的、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此类教学与实践活动应贯穿于这些准教师学习生涯的始终,为其从教后尽早成功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汤丽伟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五篇: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实践与思考
摘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章主要介绍了比赛的规则和过程,总结取得的效果,深入思考存在的问题,旨在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是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1-2]。2013—201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我校非常重视此项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赛,并取得了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的好成绩。通过比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综合素质也明显加强,他们已成为学院师资队伍的骨干成员。通过比赛、观摩和交流,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本文通过深入思考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旨在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1比赛规则和过程
中医学专业青年教师比赛主要分为4个环节,共计100分。分别为教学演示50分(专家评委评分40分,学生评分10分),综合素质测试10分,教学设计30分,教育教学论文10分。其中,教学设计和教学论文在赛前提交后由专家评委评分,教学演示和综合素质测试为现场评分。大赛组委会对每个环节制定了评分标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每一位参赛选手进行评比。我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充分准备,学院也积极组织教育教学专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演示、板书设计、教师教态仪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培训和指导。通过半年的集训和各级比赛,选手们精神饱满地参加了全国的赛事。我院选手是讲授《医古文》和《黄帝内经》课程的教师,她们的课堂教学感情丰富真挚,教态自然大方,仪表端庄得体,声音抑扬顿挫。她们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重点难点阐明清晰,板书布局合理美观,展现了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更为突出的是2位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体现出较好的亲和力,将枯燥沉闷的古文讲得生动有趣,感染了专家和学生评委以及在场的师生,获得了一致好评。
2取得的教学效果
2.1快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青年教师经常参加各级比赛,是对其教学能力的锻炼和教学各环节规范化的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系统地翻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包括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环境、目标、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学习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等,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在学习钻研中,教师不但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还创新了教学模式,将微课、翻转课堂或慕课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另外,青年教师还进行科学研究,关注科技新动向,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把新知识、新进展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每一次比赛都是不断积累和提升的实践,从教学能力、学科知识、专业素质等方面均得到全面的进步。有的青年教师对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课充满激情,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校级比赛一等奖到市级一等奖再到全国二等奖,他们的风采和能力具备了一个大学优秀教师应有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院的教学科研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培养团队精神
由于全国中医学专业教师大赛设置的环节繁多,内容包括提交1篇教育教学论文和5个章节的教学设计,准备5个20min现场教学演示用的PPT和20道综合素质问答测试题等,这些准备工作给选手带来巨大精神压力,甚至有的选手想放弃比赛,但经过学系及学院与参赛教师的沟通交流和精心组织,特别强调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以学系或教研室为团队,以指导老师为核心,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和指导选手准备比赛,如聘请校内外督导专家指导其优化教学设计,示范教学内容,审阅教育教学论文等。老师们对20道综合素质测试题中不易把握的有关教学理念进行集体讨论,反复听取参赛选手的试讲,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老教师认真指导、一丝不苟、教书育人的优良作风和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刻苦训练、奋力争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全体教师,学院掀起了苦练教学基本功的热潮。
3存在问题及思考
教师不论是观摩比赛还是直接参加比赛,均从中学到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启发了思路,加强了事业心和责任心,对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通过比赛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3.1教育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为主”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为核心”转变,但近年来发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主宰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地听课,灌输型课堂教学模式比比皆是。虽然有些课堂上增设了提问、师生互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等,但还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还要进一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要创新教学模式,还要丰富形成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树立批判性思维,进行创新性思考。
3.2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过去传统的教案已经不再适应当代的需要,在科学研究思维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正在推广应用[3]。虽然教师们也在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对教与学进行了设计,但还是没有达到比赛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教学设计得分处在中等水平。核心问题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内涵理解不深入,具体体现在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学情分析、课后反思等认识得不深不透。对教学策略设计,如课程导入、师生互动、自主学习、课堂效果测评及反馈、教学组织流程图、板书等,缺乏深入细致的构思和反复的推敲。另外制作PPT的过程中,缺乏多媒体技术中视频、动画演示等引人入胜的教学过程,形式上色彩搭配也欠合理。鉴于此,今后要重视教学设计,深入学习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方法[3]。熟悉大纲要求,清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解决的措施和方法。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认真揣摩师生互动以及对教学效果测量与评价等环节,树立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和教书育人的意识[4]。目前具有先进教学设计理念的BOPPPS模式已经在中医药课程中应用,BOPPPS是包括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ement)、总结(Summary)6个方面的课程设计方案,该教学模式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教师深入学习借鉴[5-6]。3.3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水平有待加强教育教学论文是一个经常被教师忽视的环节。一方面是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未进行深入思考,缺乏从现象中提炼、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因此存在论文选题意义不大,论据不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语言欠规范等不足。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坚持对症研究,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切磋砥砺,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才会有质量、有新意。
4小结
比赛和获奖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比赛和观摩,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增强自信,同时找到教学中的问题,修正不足,这对今后提高教学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学院或学校组织管理者的角度来讲,要更加关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比赛激励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规范化体系,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集体培训、个体辅导、参加基本功比赛等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敏,潘慧.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建立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参加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有感[J].协和医学杂志,2014,5(3):357-359.
[2]王列,马铁明,曹锐,等.发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作用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2):170-172.
[3]周桂桐,张志国.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创新与设计实务[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吴元洁,王键,李净,等.基于问题教学培养中医院校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2):94-96.
[5]何昱,来平凡.BOPPPS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189-190.
[6]李硕,傅海燕.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中心的医古文教学实践和效果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5):36-37.
作者:王蕾 夏蓉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第六篇:教学学术视角下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探讨
摘要青年教师是大学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教学学术是关于教师教学的知识,教学学术有利于青年教师树立正确教学发展价值观、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和提升教学能力,探讨教学学术发展路径对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教学学术,教学能力,路径
自美国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在1990年提出“教学学术”始,教学学术在大学的地位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要求大学必须重视教学、大学教师必须研究教学。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乎到大学教育质量,促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
1教学学术内涵
1990年,博耶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中针对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狭隘学术观,将教学学术引入到学术范畴之中。博耶认为学术不仅包含探究新知的学术、综合知识的学术和应用知识的学术,还包括通过教学传播知识的学术,即“教学学术”。博耶将教学理解为一门学术性的事业,把教学作为一种学术形式提到了与学术并列的位置,他认为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之中,在知识和学生之间建立桥梁,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组织起来有效地呈现,使学生易于掌握,教学才能得到好评。博耶从学术的层面对大学教学进行定位,扭转了大学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卡罗琳•克莱博认为,教学学术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生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可见成果,产生的学术成果构成新的知识又会反过来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教学学术思想一提出,就吸引了著名教育学者的关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李•舒尔曼认为,教学学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教学学术不仅仅是“教的学术”,而是“教与学的学术”,包括教的学术和学的学术两个方面。李•舒尔曼提倡教师要有严肃认真的教学学术理念,教学学术是对“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专业知识”所进行的探究,教师要通过教学学术的探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赖斯则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学术的内涵,他认为教学学术必须能够面对理性的批判和评价。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使教学融入了学术,改变了教学与学术相互对立的二分形势,结束了教学能力与学术能力的分离状况,对大学审视自身人才培养的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学学术能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表现
教学学术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知识升华与重构再生产的“一线”,教学学术赋予了教学具备学术的魅力,教学学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创造、构建、推进教学内容的过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实践平台的搭建,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设计能力的增强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得到解决。华中科技大学周玉蓉等依据英国学者特里格维尔等人构建的教学学术模型将教学学术能力划分为4个维度:知识维度、反思维度、交流维度和观念维度。笔者从这4个维度论述教学学术能力对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1知识维度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基础
知识维度是教学学术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维度要求大学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结合与生成的能力,这是知识维度的核心。大学青年教师如果单纯研究专业学科知识,不进行教学方法的实践会造成专业知识虽然高,但教学效果差的情况出现。这需要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整合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易于被学生接收的方式传授。青年教师的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通过经验的积累会产生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促进了知识研究,而研究的知识又不断地被整合到青年教师原有的知识存量中。这是一个不断的从整合到创新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存量增加,经过提炼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大学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进行互动,产生“如何教的知识”,是其应具备的最为重要的教学学术能力,这正是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价值。
2.2反思维度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
反思维度是教学学术的核心,指的是教师以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考察教学实践行为,通过反思研究、批判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重构、改善教学行为。教育家波斯纳把“经验+反思=成长”视为教师的成长公式,可见,反思在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学术能力中的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各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审视过程,不仅包括经验总结性反思,更强调有理论支持的批判性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行为,同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可以使老师认识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将反思内容上升为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想法,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形成自己对教学行为的想法,促成新知识的生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改进教学活动本身,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逐渐提高。进行持续性反思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将创新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检验显示其效能,这体现了反思维度的价值。
2.3交流维度促进教学内容设计能力走向深入
交流能力是教学学术能力的重要维度,指的是大学教师同行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交流的能力。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评课及教学讨论、教学研讨、会议报告、撰写教学论文都属于交流维度的范围,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在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彼此取长补短,教学方法才能得到传播与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是课堂内外师生间关于知识传授与知识学习的相互探讨,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观点和学习心得,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设计中,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有针对性地按照学生的特点教师才可以完善教学内容设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交流维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交流能力,包括较强的表达能力、亲和力以及交流间的引导能力等。
2.4观念维度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根本动力
教学学术能力中的观念维度是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最高层次,指的是大学教师接受教育新观念并与已有教学观念相结合,形成新的教学观念的能力,即教育观念创新的能力。教育观念主导教育行动,教学学术视域下的观念维度的存在要求大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接受新观念、更新与发展旧观念,体现在教师教学中就是不断地将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学过程表现为“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导向变成以“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导向,强调教育活动过程要以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大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体验、反思等有意识地锻炼教育观念创新的能力,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运用到教学学术中以指导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学能力。
3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路径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青年教师教学学术与教学能力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提高教学学术水平,能够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又能促进教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哪些路径可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使教学学术与教学能力形成良性互动的两个方面呢?
3.1牢固树立教学学术观念意识,营造浓厚教学学术氛围
树立教学学术观念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需要青年教师对教学学术的深度认同,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是大学三大职能中的首要职能,这就决定了大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教学,大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大学青年教师要认同教学学术,并充分认识教学学术也是一种学术,对教学学术的研究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同时在教师群体中要形成重视教学的教学学术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深入地研究教学学术,进而形成“教学共同体”。“教学共同体”能够有效地积累教学知识,形成教学理论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2大学应当为教学学术能力的产生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大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术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形成。大学要建立健全支持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组织机构,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大学教师学术水平主要通过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数量来评价的局面,用教学学术能力评价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工具,以教师教学胜任力过程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成果评价,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学术的各维度精心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地知识传播。同时要采取良好的激励机制,为提升教学学术能力搭建平台,引领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形成。
3.3青年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学术研究范式成为从事教学的主体
教学学术能力最终要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青年教师要按照教学学术范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总结基本上是指一些教学经验的总结,处于教学学术研究的起点。教学学术范式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教学学术的方式研究教学整个过程与行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究教学问题、观念解释、学术交流、学术积累等环节,真正按照范式从事教学,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学术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教学学术及其价值[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02-106.
[2]吴绍芬.大学“教学学术”内涵与路径求索[J].江苏高教,2012(6):74-77.
[3]黄培森.论教学学术的特征及其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2):55-59.
[4]周玉容,李玉梅.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结构及其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78-84.
[5]于红丽.论教学学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20-22.
[6]周萍,陈红.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建构[J].高校教育管理,2015,9(6):94-98.
[7]尹航.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现状及其提升对策[D].长沙:湖南大学,2008.
[8]周光礼,马海泉.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J].教育研究,2013(8):37-47.
作者:郭雅慧 张亚萍 李书光 黄柳宾 隋宏光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第七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摘要:没有教学观念的引导,就没有未来高等教育的长足进步。高校青年教师在完成角色身份转化的过程中,更应顺应时代潮流,迅速成长,适时转变教学观念。本文在对“教”与“育”教学观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教学观念的弊端,提出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路径,以期为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型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学观念;转变;教与育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教育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然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学者们对教育教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教学观念的研究也由来已久。然而学者们并没有形成一致共识,不同的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讲,“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1]从这个角度出发,杨启亮(2000)认为教学观念是关于教学的看法和思想,是人们思维教学问题获得的结果。[2]罗来栋、胡桔(2005)认为教学观念是指教师思考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果,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前瞻性价值判断和结果。[3]没有教学观念的引导,就没有未来教育的长足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对人才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青年教师是一股新鲜的血液,尤其是新入职青年教师,在完成角色身份转化的过程中,更应顺应时代潮流,迅速成长,适时转变教学观念,由“教”走向“育”。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教学观念对比:“教”与“育”
一定的观念和意识一经形成就会反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教学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仅能够反映教学实践,而且还能转化为教学行为影响教学实践。即教师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与“育”的教学观念有哪些不同呢(参见表1)?下面主要是从教学主体、教学价值、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知识观、课程观等方面加以对比,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观念转型的基础并指明转型方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教”教学观念有以下几点弊端:
1.1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自身积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向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灌输知识。然而却很少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讲,是否对教师所讲教学内容感兴趣,是否有疑问。学生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在课堂中没有发现乐趣,更不用说发现自我而创造性地存在。在“教”得教学观念的引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点名来维持所谓的到课率,学生课堂缺席屡见不鲜。
1.2注重共性培养
大学教育一般都是同一专业的几个班一块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预设,即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统一讲授,统一进度、统一考察方式,并不区别对待。但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甚至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这种注重群体性、缺乏个体差异性的“教”的教学观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1.3注重学习结果而非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方法与反思。学生缺乏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只为分数而学习,丧失了探索、获取知识的乐趣。然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式与方法对于学习能力的形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评价过程中以教评学、教师成为权威型角色而非指导型,这都与注重结果的教学观念息息相关。
2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路径
传统“教”的教学观念弊端多多,而“育”的教学观念正弥补了其不足。一是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分享理念和观点。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对所听、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二是注重个性化培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进行创造性、发散性地思维;三是以学评教,注重过程化考核,教师应为指导型角色。路漫漫其修远兮,学习的过程在于探索,在于正确的引导以及良好学习能力的养成,即养成正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高校教师要真正实现教学观念由“教”向“育”的转变,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是组织者、引领者和协同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专业或课程的兴趣为出发点而开展引导性教学活动,提倡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要把握好学生之间的评价,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以此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维,努力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与同仁们交流互动,共同努力。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对“育”教学观念的转型有极大的影响,最终促使教师团队整体教学观念的转变。
2.2打铁还须自身硬
现代社会是科技的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比以往多得多,自然学生对教师的需求也与以往存在差异。要使学生能够求知若渴,教师必须加强自我知识的内化和提升,尤其对青年教师而言更应如此。青年教师应该关注学科前沿理论,积极学习并与学生进行分享。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围绕某一知识进行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念的转变更需要教师从实践中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自我创造力。
2.3重塑师生关系
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基本的单位。教学观念的改变应重塑师生关系。中华文明自古尊师重教,所谓“天地君亲师”更是把教师的地位至高无上。从“教”向“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与学生不应是自上而下的关系,而应是朋友式的协同关系。教师将“育”的教学观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时,应注重与学生的交往要有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实践自我反思,不断更新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总之,转变教学观念,其制约和影响因素是个综合系统,它不是仅凭观念论观念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必须深入实践。教学实践不仅仅是生长和创造新的教学观念的沃土,而是它最终必然是检验教学观念是否转变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0.
[2]杨启亮.转变教学观念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0(2):17-20.
[3]罗来栋,胡桔.对课改中某些困惑的辩证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5(1):24-27.
[4]吴清一.对育人理念的再思考———基于西方现代激励理论的视角[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41-46.
[5]胡东芳.从“教”者走向“学”者———论教师内涵性专业发展路向及其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71-75.
作者:任红品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