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礼仪修养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礼仪修养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礼仪修养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解析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剖析了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讲究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从多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途径,旨在说明礼仪修养对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教师;礼仪修养;教育教学

1前言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修养是人们在思想、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品质和能力。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教育人才,不仅要道德高尚、知识渊博、身心健康,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渊博学识、创新能力及个人魅力等,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的精神面貌、礼仪修养及价值取向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礼貌、礼节及所持的仪表、仪容、仪态。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应包括以下几点:

2.1良好的职业道德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要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言传身教;追求新知,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和服务意识。

2.2端庄的仪表仪容

仪表仪容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教育因素,它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品德情操、身份地位等。高校教师必须了解和懂得着装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时,不论其服装质量、新旧程度,首先,要整洁、大方,要根据年龄、体型、肤色、时间、地点、场合选择符合个人气质的服装。其次,男教师出入正式场合穿着西装时,要遵循“三色原则”,上衣、衬衫、领带、裤子、鞋袜、包等颜色不宜超过三种,切忌着短裤、吊带、背心、拖鞋等出入教学或办公场合。

2.3儒雅的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是人与人之间思想表达、情感传递的重要方式。语言表达是高校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良好的语言修养应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表述清楚、音量适当、语气语调适宜、适度表现幽默。

2.4礼貌的交际方式

礼仪作为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核心是“尊重”。高校教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尊重”对方。与学生相处时,要亲疏适宜、远近有度。对待学生要如子、如亲、如友,要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宽容学生,同时在学生面前要保持老师应有的尊严,做到庄重自尊。与同事相处时,贵在和谐,要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坦然面对领导的批评;同事之间交往重在礼貌谦让,宽容友善,相互尊重,真诚以待。

2.5规范的日常行为

平常在校园里,教师随便一些虽能理解但不可失礼,因为教师的身份规范着教师的言行。然而有的教师在公共场合过于随便,如上课看手机玩微信,与学生座谈时旁若无人地抽烟,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些不文明的用语等,均会给学生造成不好影响。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礼仪修养,待人接物诚恳而温和,举止态度谦恭而自信,这样,方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

3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3.1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第一次接触教师时,会特别注意老师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主观地为该老师定位。教师整洁的仪容、大方的仪态、恰当的言谈和得体的服饰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的教师形象,从而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偏爱某一学科、喜欢某一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堂课的影响。当学生认可了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和不凡的内在修养后,他们会更喜欢该教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学生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形成对自己形象的定位。虽然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已经基本形成,但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个性独立、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展现自我、易于接受新事物。高校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教师所展现出的良好的外在形象、优雅的言谈举止、丰富的知识底蕴、崇高的职业道德,会吸引学生模仿,从而形成自身的形象定位。

3.3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然大方、庄重得体的着装和言行举止向学生传递有效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穿着朴素、举止端庄、谈吐儒雅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这样的课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反之,不注意个人仪表仪容、形象欠佳的教师,不容易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甚至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议论的对象,严重的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3.4构建文明校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而且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借助礼仪表达对彼此的尊重与友好,可以弱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促进社会和谐。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校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其良好的礼仪修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可以带动大学生自觉习礼,促进文明礼让、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途径

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有必要的设施和手段做保证,更需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因此,必须积极行动,切实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

4.1提升高校教师礼仪修养认识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礼仪意识,高校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以及自我实现,而且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道德风尚。这样,学习者会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把学习教师礼仪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并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最终成为一种自然流露,体现出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其次,加强对道德理论的学习。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理论水平,是指导其礼仪修养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高校教师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4.2严格高校教师准入制度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把高校教师质量关、强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教师行为规范准则,将教师礼仪列入其中,并使其制度化,引导高校教师规范自己的仪表仪容和言谈举止.其次,强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学习和训练。将礼仪学习纳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中,通过学习基本知识、配以具体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礼仪修养。再次,全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相关政策维护、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使高校教师形成较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幸福感,将加深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内化为自身的动力。

4.3加强高校教师礼仪培训

首先,将教师礼仪纳入高校招聘的考察范围。这就要求学校既重视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又重视其礼仪修养,以此保证高校招聘到专业知识扎实、礼仪修养良好的双优教师。其次,将教师礼仪纳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领导应将教师礼仪素质的培养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礼仪培训、礼仪实践和礼仪辅导等。同时,对教师职业道德和礼仪行为进行评估,将其列入教师年终考核的指标范围,使之制度化与终身化。再次,创造良好的全员礼仪环境。高校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员工的基本形象和言行举止,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教室、楼梯、走廊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等,在一些重要入口处安放镜子,让师生随时关注自己的仪容、仪表。

4.4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礼仪教育也是如此。礼仪教育涉及到心理、形象、语言、体态、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礼仪教师具备厚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面,熟知各种礼仪规范操作及科学的训练方式。礼仪教师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述风趣,富有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说服力。所以,作为礼仪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文明的氛围,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实际诠释良好礼仪规范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文明优雅的口语与体态语、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有机的融为一体时,就会构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整体旋律,弹拨出教书育人的最美乐章,这也是一名教师驾驭事业走向成功的基石。

4.5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

如今的大学校园,已过多的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文明礼仪方面,不仅没有为人师表,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比如上课不注意形象,不修边幅,蓬头垢面,出口成“脏”,着奇装异服,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和教学效果。因此,各高校都应出台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规章制度,以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和氛围。高校应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比如垃圾箱、标示牌等,时时提醒大家注意卫生,打造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各种文明规范随处可见。总之,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濡目染,以达到环境育人的要求和效果。

5结语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是外在形象、内在素质的综合表现。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在深入认识和理解高校教师礼仪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层面的规范要求和高校教师自身的反思改进,高校教师队伍的礼仪修养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为教育工作服务,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玉萍.现代礼仪实务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李欣,杨德利.浅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J].学理论,2014(5).

[3]赵亚灿.浅析礼仪修养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6(15).

作者:鲁小卉 单位: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