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事工资管理工作计算机管理应用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事工资管理工作计算机管理应用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事工资管理工作计算机管理应用思考

摘要: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之中,是对当前社会时展趋势的顺应,同时还能够促使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并进一步推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因此,相关高校需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在开展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引入相应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借助这一技术实现人事工资的信息化管理,进而促进整个高校人事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计算机应用

引言

人事工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使得高校广大教职工得到良好的服务,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这样更能够促进整个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及其自身的有效发展。但是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整个工作的质量,而将计算机技术有效应用其中,则能够改善这些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此,相关高校需要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以重视。

1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特点

第一,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信息量较大。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对象包括高校的教师、后勤人员以及临时员工等全体教职工,这一工作主要是根据高校全体教职工自身的工作情况,对他们的工资薪酬进行科学的分配与计算,并将相应的工资薪酬发放给他们[1]。不过,在这一工作开展过程中,负责人事工资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全体教职工的工作信息进行整理及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分析结果,对教职工的工资进行有效的分配。由此可见,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信息量非常多,在人工式的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量也会非常大,若是不加以改进,就会降低整个人事工资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第二,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数据统计具有时效性。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先进行各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其中就包括高校教职工的职务调动、具体的工作情况等多种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数据本身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因此可以说,高校教职工的工作信息数据具有时效性[2]。而相关工作人员在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进行数据信息的统计与汇总时,也需要加强对人事信息数据变化的关注度,并且要保证这些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工资分配的合理性以及正确性,避免在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高校全体教职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之中,进而促进高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及渠道对教职工自身的工作信息进行收集,比如,管理人员会在教职工工作的部门进行信息的了解,并通过对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收集更多的数据信息,而这些信息都关系到教职工的工资分配与发放,相关管理人员会根据这些数据信息,以及按照工资的标准要求,进行合理的扣除或者是增加,保证工资的准确性。但是人工式的信息收集,也会影响到人事工资管理的效率,若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则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效率,进而促进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2计算机在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2.1加强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相关高校若想将计算机有效应用到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之中,以此提高这一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首先就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确保信息化的人事工资管理工作模式能够有效运行[3]。基于此,高校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同时还要引入相应的管理人才,确保他们自身具备专业的人事工资管理能力,以及熟练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这样才能够使得相关工作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另外,相关高校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时,可以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或者是座谈会,以此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而且该校还要在培训内容中,增加相应的政治思想教育,并且还要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借此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与心理素质,促使管理人员的工作实践能力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适应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进而提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实效性。除此之外,高校在培训管理人员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对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将当前最为先进的人事工资管理理念以及方式融入到培训之中,也不能遗漏相应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技能,确保培训出来的管理人员,能够在素质、能力以及专业性等方面满足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并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树立其新型的人事工资管理理念,使其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做到创新,利用计算机创新出高效的人事工资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工作的效率[4]。

2.2加强对应用计算机管理的重视与实践

高校若想保证计算机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将其自身的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到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之中,就要加强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视。高校领导人需要对计算机应用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作用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计算机在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升高校领导对计算机应用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加大对计算机应用的支持与投入力度,保证计算机式的人事工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高校领导的重视态度也会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且高校领导也要加大对计算机应用管理的关注度,这样才能够促使管理工作人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还会推动计算机在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程,促使计算机与人事工作管理工作之间能够有效结合,实现人事工资管理工作应用计算机管理的高效性[5]。

2.3借助计算机创新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模式

高校在将计算机应用到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时,需要将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相关管理人员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人事工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同时还要借助构建出来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大量的复合文档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而且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高校还要对传统的人事工资管理方式及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促使新型的管理方式及模式能够更加适应计算机式的人事工资管理工作,这样也能够更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高校教职工自身的任职时间、工作调动情况以及工资变化等多种信息,管理人员在面对这些繁杂的工作内容时,需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或者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处理,以此保证管理工作的效率[6]。比如,高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人事工资信息技术的具体内容,借助excel表格软件进行人事工资信息表的构建,使得人事工资信息数据更加清晰明了,在制作完成之后,管理人员也可以将其及时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之中,利用管理系统功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进而保证人事工资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另外,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若是发现人事工资信息存在问题,也能够及时在信息共享平台上进行查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质量。

2.4注重高校人事工资的数据管理

高校在利用计算机开展人事工资管理工作时,还要对人事工资信息数据予以重视,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基于此,高校需要加强对人事工资数据信息的管控,同时还要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录入等工作环节要进行规范,借此提升办公效率,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情况[7]。第一,要加强对数据信息录入环节的监管。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出相应的信息录入标准规范制度,对信息录入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确保录入格式的正确性,使其能够与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保持一致,这样也能够让检索变得更加方便。第二,管理人员要保证数据记录的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的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对相关数据进行随时随地的收集、记录以及整理,在收集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的予以证实,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另外,若是相关教职工自身的工作情况出现变化,那么管理人员就要对计算机中相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修改或者是增加,保证其他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调阅时,各种数据信息能够保持最新的状态。第三,对于已存的数据信息予以谨慎使用。高校要针对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信息的使用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应用机制,并规范相关数据信息使用的流程标准,避免出现滥用信息的情况,影响到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相关管理人员也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对于人事工资信息进行严格把控,以免出现信息泄露现象,对教职工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管理改革的实际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平台,能够为高校教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还能够促进高校人事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需要对计算机技术在人事工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周慧婷.高校人事工资管理工作应用计算机管理的几点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4(02):146-147.

[2]俞林.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校人事工资管理水平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3):96-98.

[3]王丽姿.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1):17-18.

[4]王野.人事与工资管理系统在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7(17):262.

[5]栾宁.运用计算机知识做好人力资源劳动工资管理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70.

[6]苍圣,高巍巍,刘广敏,等.高校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265+267.

[7]蒲日材.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福建:厦门大学,2014.

作者:金牛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