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课程概况介绍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是江苏省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理论知识部分,二是操作应用部分。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库等;操作应用主要是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等软件的使用。学生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既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又要达到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等级考试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值得广大任课教师探讨的问题。
2、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一般都是依托公办高校的教育资源创办的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虽然独立学院的生源与其依附的母体高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质量监控、学生管理等方面往往是照搬自母体高校,没有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自身特点形成独立学院的特色。在这样的大环境和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就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这与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有一定区别的。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本一”、“本二”的学生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大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要差一些,在学习能力和学习自律性方面要弱一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其次,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少有刻苦钻研和进取的精神,做事情相对更自我和主观,缺少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一些自己的优势,许多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自由发展,实践与活动能力较强。
2.2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有差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由于在中学阶段各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独立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依照同一个标准和内容进行教学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又不能全部消化,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降低。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我院的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教学选用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该教材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知识更新快。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有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兴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都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和演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展现的信息量大、媒体丰富、速度快,但学生很难做到既专心听课又记好笔记,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锻炼机会。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又很强。操作部分主要是一些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学生原来的计算机基础不同,部分学生较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完成了布置的任务,还有部分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未能顺利完成操作内容。
(3)考核评价机制不尽合理,目标导向不明晰
在教学环节中,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是非常关键的。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巩固和提高已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课程的考核通常通过一次期末考试进行,但对于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通过一次考试,既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容易让学生养成临时抱佛脚的习惯,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3、对课程教学的思考及采取的措施
3.1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过程设计
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共同感受,在独立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这种现象也较为普遍。如何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努力解决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要不断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组织的技术和技巧,营造一种严肃、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在备课阶段遵循知识序和认知序相结合的原则对课堂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做好课题的引入、讲解、交流、总结与思考。其次,授课过程中洞察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并根据知识的类型,随时对讲授知识的详略、次序及教学进度等作出调整。再次,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把握启发性、针对性等原则,组织有效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关键点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在融洽的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课后注意通过学生了解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2坚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现在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具体到如何去做却不是简简单单一说就能做好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组织、指导、启发,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要言传身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持续、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进行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为独立学院培养出符合时展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3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实施分层次教学
在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部分讲授时,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内容,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应用程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一些知识点教师需予以延伸和扩充,一些知识的讲解需联系到生活中接触到的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进入到该课程的学习氛围中来。同时,在操作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分层次教学。这种分层次不是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班教学,而是在班级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操作任务。第一层次针对所有学生,立足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进行基础的知识和基本应用的教学;第二层次针对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布置提高型和综合型的内容;第三层次针对少部分有兴趣有钻研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内外使用相关的软件开展拓展训练,进行一些的个性化的设计和应用。从实践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基础较弱的学生会努力逐步赶上,缩小差距,基础好一些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达到了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效果。
3.4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引入过程性评价的考核评价方式,将阶段性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并融入课堂提问、作业、考勤等综合表现。过程考核中,我们按照教学的顺序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理论与操作内容教学后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以能力训练考核为重点,即侧重于操作内容;期末考核是对课程内容的综合评价,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理论与操作内容并重。考核采用基于网络平台的考试系统,从题库抽取试题、结果上传、判卷得分、成绩分析等都由计算机系统完成。通过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让其在每一阶段学习后能主动复习所学内容参加阶段考核,并通过阶段考核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作一个客观评价。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抓紧,许多知识不求甚解,到期末考核前临时突击,考试结束就忘得差不多的现象。同时,考试系统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可以方便地对学生每次的考核结果做出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衡量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我们的网络平台考试系统也设计了模拟等级考试的相应功能,学生学完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在经过多次模拟考试环境中的测试后,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也有效地提高了等级考试的通过率。
4、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教育,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信息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对我们计算机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在这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