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国务院总理在参加第一届全球互联网峰会时提出: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是贯穿于各行各业的新工具,是提升各行业工作效率新引擎。由此可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有利于教育领域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部分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进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改革时,存在问题较多,对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互联网+”视域下互联网与教育二者关系的分析,提出部分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相关课程体系改革提出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
一、“互联网+”视域下互联网与教育的紧密结合
“互联网+”时代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契机,同时也为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时代视域下,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形态将发生重大改变,如可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信息设备进行学习的“微课教学”;以微课视频为教学基础,使学生课后听课、课中解答疑惑的“翻转课堂”。在这种“互联网+”视域下的新型教育教学形式,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摆脱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体现出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度日趋增加,形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与教育教学最终目的的良性循环。
二、“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先进性不足
“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部分改革创新内容先进性不足,不符合“互联网+教育”的基本需求,其主要体现于在现阶段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严重,仍然沿用大部分相对“互联网+教育”时代过于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新时代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实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上,保留过多上世纪90年代的教学内容。部分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难以根据时代的变迁而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或者改革缺乏实质性。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设计上,虽然有所改观,然而其整体内容占比较低,无法将“互联网+教育”核心思想贯穿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际过程中。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我国部分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教学,缺少与“互联网+教育”时代符合的改革和创新意识,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思维必须紧随教师。同时,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讲解存在为完成课时或应付考试而教学的现象,只对考试考点进行深度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忽略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主观能动性造成制约,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不仅要达到良好的理论知识传授效果,更应该注重新时代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全方位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方法是计算机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欠缺合理性
“互联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虽然是现阶段全国各地大学及高职类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改革方向,然而,部分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上无法满足“互联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实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占比过高,且更新缓慢,并没有将“互联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融入于实际教学中,教学结构不符合当代教学标准。同时,计算机技术具有时代性特征,更新换代频率相对其他课程更高,然而我国部分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局限于教材,不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教育工作者缺乏与时代对接的良好意识,致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欠缺合理性。
三、“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法
(一)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更新力度
加强“互联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的更新力度,是“互联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有效方式。首先,由于现阶段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缺乏实质性,仍存有传统落后、缺乏先进性的教学内容,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亟待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升级,促使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形成有机结合,使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性渗透于教学中各个环节,进而提升教学的实质性。其次,应合理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无论是在计算机硬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计算机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均应融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复杂度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将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
将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是“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其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例如,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微课教学模式,由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网络视频教学通过便捷性、实效性、针对性等优势,成为当今教育界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微课作为现代化网络视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网络视频教学的所有优势,相比传统网络视频教学微课具有资源多样化、时间碎片化、内容浓缩化以及指向明确化等特点。因此,计算机教师应将微课应用于实际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工作中。传统微课教学多以学习者通过互联网下载视频观看的方式为主,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微课视频。教学针对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然而,微课视频多为教学精华部分展示,对细节强调不足。因此,教师应利用课内外时间,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制作不同的微课视频,使微课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进而形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微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传统课程体系的改革。
(三)增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教学比例
在“互联网+”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日渐提高的背景下,高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上,应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将良好的应用性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因此,高校应增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比例,并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教学的效率、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校方应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比例。其次,通过校内理论知识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进行系统性的实践教学。再次,将产教融合作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与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提供应用型人才,企业为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场所。最后,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良好配置,完成“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徐玉莲,庄道坤.浅议“互联网+教学诊改”视域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201-202.
[2]卢小华,刘静.“互联网+”时代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山西工商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18(18):35-36.
作者:阎丽欣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